卷三 太歲與靈芝

「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對於中國的這句古語,人們很熟悉,但卻未必知道「太歲」是什麼。

先說發生在唐朝寧州的一則短新聞:當地有農民耕地,在地里掘得一物,樣子類似堆積在一起的菌類,上面有上千隻眼睛一樣的東西,農民不知道自己挖到的是什麼,將其移到路邊,問過路的行人,很多人都搖頭不知,直到一個西域胡僧出現在農民眼前:「你挖到的是太歲!快快埋掉,否則……」農民恐懼不已,雖然他沒讀過什麼書,但也在老人那裡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千萬別在太歲頭上動土!」驚恐中,農民將太歲移回原處,埋進土裡。但一年後,他和家人還是死去了。在太歲頭上動土,歷來被認為將招致災禍。這種禁忌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比唐朝還遙遠的時代,人們就對太歲充滿敬畏,認為太歲充滿神秘色彩,非常難以見到,一旦遇上則是凶兆。

實際上,在古代志怪筆記中,關於太歲出現的新聞並不只此一條。《酉陽雜俎》中也有記載:山東萊州即墨縣,有百姓王豐,掘地見一肉塊,「大如斗,蠕蠕而動。」王豐擔心遇見了太歲,慌忙把坑填上,但是晚了,「肉隨填而出,豐懼棄之。」但那肉塊追至王豐家,「經宿肉長,塞於庭。」隨後,王家之人在幾天里暴亡。在這裡,令人恐怖的太歲在一夜之間不斷變大,最終堵塞了王家的庭院。

太歲到底是什麼?

太歲並不是虛構出來的東西,在人間確有其物。它是一種生在土壤里的非常少見的「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黏細菌複合體」。它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假如你拿刀切一塊,它馬上又長上。所以,在古人看來,太歲具有超能力。當然,也有不怕太歲的。《廣異記》中,有一則這樣的記載:「晁良貞能判知名,性剛鷙,不懼鬼。每年,恆掘太歲地豎屋。後忽得一肉,大於食魁,良貞鞭之數百,送通衢。其夜,使人陰影聽之。三更後,車騎眾來至肉所,問太歲:『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報之?』太歲云:『彼正榮盛,如之奈何!』明失所在。」故事中,主人公晁良貞曾在地里挖出一個太歲,不但沒有驚恐,還抽了那太歲數百鞭。後來,在晚上還偷聽到有聲音問太歲為什麼受辱而不報仇,太歲沮喪地說:「晁良貞精氣強盛,我拿他也沒辦法啊!」轉天,那個倒霉的太歲便不知道逃到哪了。看來,太歲也是看人下菜碟,只能欺負弱者。

關於太歲,也不是沒有對付的辦法,按古書上寫的,如果在地里挖出太歲,雖然為凶兆,但若抽它上百鞭,即可免除災難。上面故事中的晁良貞用鞭子抽打太歲,初衷即在於此。他很幸運,最後把太歲搞定。但也有不成功的。下面的故事還是出於《廣異記》:「上元末,復有李氏家不信太歲,掘之,得一塊肉。相傳云:得太歲者,鞭之數百,當免禍害。李氏鞭九十餘,忽然騰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盡……」在這個故事中,李氏抽打了太歲九十多下,快到一百下的時候,太歲忽然消失不見了,隨後其家七十二口,死亡殆盡,可謂功虧一簣。對付太歲的另一個辦法是直接把它蒸著吃了,即以毒攻毒。比如下面的故事所講述的。但意外的是,當主人公吃完後,發現那不是太歲。

蘭陵蕭逸人,亡其名。嘗舉進士,下第,遂焚其書,隱居潭水上,從道士學神仙。因絕粒吸氣,每旦屈伸支體,冀延其壽。積十年余,發盡白,色枯而背僂,齒有墮者。一旦,引鏡自視,勃然發怒,且曰:「吾棄聲利,隱身田野間,絕粒吸氣,冀得長生。今亦衰瘠如是,豈我之心哉?」即還居鄴下,學商人逐什一之利。凡數年,資用大饒,為富家。後因治園屋發地,得物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逸人得之,驚曰:「豈非禍之芽?且吾聞太歲所在,不可興土事,脫有犯者,當有修肉出其下,固不祥也。今果有,奈何!然吾聞得肉食之,或可以免。」於是烹而食,味甚美,食且盡,自是逸人聽視明,力愈壯,貌愈少,發之禿者盡然而長矣,齒之墮者亦駢然而生矣。逸人默自奇異,不敢告於人。後有道士至鄴下,逢逸人,驚曰:「先生嘗得餌仙藥乎?何神氣清晤如是。」道士因軫其脈。久之,又曰:「先生嘗食靈芝矣!夫靈芝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者是也。」逸人悟其事以告,道士賀曰:「先生之壽,可與龜鶴齊矣。然不宜居塵俗間,當退休山林,棄人事,神仙可致。」逸人喜而從其語,遂去,竟不知所在。 (《宣室志》)

江蘇蘭陵有位蕭逸人,不知其名,曾入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榜未中,遂焚書退隱,跟道士學神仙之術。後來,他開始絕食辟穀,每天清晨,於水邊伸展骨骼,只吸納野外之氣,以求長壽。

十多年後,本還是青年的蕭逸人,頭髮已完全白了,面色枯槁,牙松背駝,看上去老得不成樣子了。有一天,他拿來鏡子一看,見自己如此模樣,勃然大怒。看來,這是一個脾氣很暴的人,上面已有考試未中就焚書的例子了。蕭逸人扔下鏡子,說道:「我棄名利,隱逸荒野,以求得道,竟衰老如此,哪是我的追求!」

於是,蕭逸人來到鄴城經商,白手起家,幾年後已是當地很有名氣的富豪了。看來,此君既不是讀書的料,也不是學道的料,而是經商的料。此時他稱不上是蕭逸人了,還是稱其為蕭商人吧。儘管家境已富,但蕭商人還是為他老態龍鐘的樣子頗為鬱悶。卻說此日,他又購置了一塊地皮,欲建造別墅。在挖地時,挖出一團東西,呈人手狀,顏色微紅,感覺肥潤。蕭商人大驚:「看樣子,難道是傳說中的太歲?我聽說不可在太歲頭上動土,挖地見太歲,當為凶兆!」正在蕭商人沮喪時,他又想起一句話:見太歲雖不祥,但若食其肉,可免災。

蕭商人秘密地將那太歲烹熟了。

在蕭商人看來,吃了後,也許可以免災,也許後果更嚴重。但沒有辦法,只能吃了,他眼睛一閉,咬了第一口。意外的是,那玩意兒味道奇美,令人慾罷不能。等吃完了,蕭商人感到神清氣爽,四肢通達,幾天過後,拿鏡子一照,往昔老態盡失,又恢複了年輕時的樣子,禿頂變長發,牙齒亦新生了不少。蕭商人甚是驚奇,但更多的是興奮。他周圍的人都很奇怪:一夜之間,他怎麼返老還童了?

後來,有一雲遊的道士來到鄴城,路上偶逢蕭商人,大驚道:「您吃過什麼仙藥嗎?否則的話,為什麼神氣如此清逸?」

道士遂為蕭商人診脈,後嘆道:「你曾吃過靈芝!」

「靈芝?」

「所謂靈芝,形如人手,顏色微紅,其狀肥潤……」

蕭商人頓悟,於是將自己的遭遇告訴了道士,後者祝賀道:「那確實不是太歲,而是罕見的靈芝,吃了它,您的壽命可與龜鶴齊年!所以,現在您已不適合居於俗世,當退隱山林,清凈修道,成仙有望。」

蕭商人大喜,這不正是自己早年所追求的嗎?看來,他還是有一段神仙緣的。再後來,蕭商人拋棄家業,一個人悄悄地離開鄴城,身影最終消失在唐朝的山林間……

在這個故事中,蕭逸人的人生經過了非常大的轉變,最終靠一棵稀有的靈芝改變了命運走向。靈芝屬於菌類,在唐朝時被人們看重,因為大家認為食後有助於成仙得道。早在東晉年間,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就曾披露過靈芝的妙用,還指出:假如在深山中發現有七八寸的小人兒乘著微型車馬,他們即為被稱為「肉靈芝」的異菌所變。吃了它們就會成仙。這種記載在唐朝被證實:「昔有人泊渚登岸,忽見蘆葦間,有十餘崑崙偃卧,手足皆動。驚報舟人。舟人有嘗行海中者識之,菌也。往視之,首皆連地。割取食之,菌但無七竅。」這則記載見於《嶺南異物志》。說的是,有旅客在岸邊蘆葦叢中發現「十多人」卧在地上,奇怪的是腦袋都連著地,像從地里生出來的一樣。這正是葛洪所說的「肉靈芝」。關於奇異的靈芝,在唐朝還有一些記載:

玄宗天寶初年,臨川郡人李嘉家的房柱上生了一棵靈芝,形狀像傳說中的仙人天尊。

代宗大曆八年,廬州廬江縣發現了一棵紫靈芝,高達一丈五尺,在尺度上為唐朝之最。

文宗開成三年,我們熟悉的博物學家、《酉陽雜俎》的作者段成式在長安修行里的寓所里發現,庭院中的一棵枯去的紫荊樹,在根部竟生出一靈芝,「大如斗,下布五足,頂黃白兩暈,綠垂裙,如鵝鞴,高尺余。」

武宗會昌二年,宋州莆田縣山岡的一塊巨石上,生出一棵靈芝,大小如土筐,蓋子和莖部是黃白色的,下面依次變為淺紅色。這有可能是最名貴的「石桂芝」。據說,這種靈芝生於岩石或洞穴間,吃一斤可延壽千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