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諾皋記(2):詭幻之花 游女與鬼車

你知道有一種怪鳥叫「夜行游女」嗎?還有「鬼車」。《酉陽雜俎》中均有記載: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曰釣星,夜飛晝隱如鬼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婦人。無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毛落衣中,當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或言產死者所化。又,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為犬所噬。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

夜行游女又叫天帝女、釣星,夜飛晝隱,一如鬼,又稱鬼鳥。按傳說,這種鳥多見於荊州,披上羽毛,即為飛鳥;脫去羽毛,即化為女人。該鳥有一最大特點,喜盜竊嬰兒,其胸前有乳,可哺乳。為什麼這樣?唐人都相信這種鳥是難產而死的女人所化。中唐以後,民間有習俗,不輕易將嬰兒抱至戶外,給嬰兒晒衣服時也小心翼翼,因為擔心夜行游女的羽毛落在嬰衣上,如此那嬰兒必病。還有一種說法:該鳥喜歡將血滴凝於嬰衣上以為標記,待入夜後捕捉嬰兒。其實,夜行游女故事的背後,所潛藏的是一種母愛。正如上面所說,夜行游女被認為是難產而死的女人所化,可以理解為:每一隻夜行游女都是一個女人的冤魂。她們在生產時不幸死去,也許生下了孩子,也許孩子死於腹中,無論如何她們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命運剝奪了她們做母親的權利,所以她們化為厲鳥,在黑夜裡呼號,見了新生嬰兒就想盡辦法將其抱走,只不過是為變態的愛欲所驅使。當然,在古人的志怪筆記中,她們成為了一種主凶的鬼怪之鳥。

《酉陽雜俎》中另記一鳥名「鬼車」,大約與「夜行游女」屬一類族:據說,鬼車鳥最初有十個頭,非常聰明,能攝人魂魄,後來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聰明過了頭,一個腦袋為神犬所吞,最後變成九頭,即九頭鳥。其鳥喜在陰雨天出沒,其血滴在誰家,誰家即有災。關於「鬼車」有這樣一個傳說:豫章郡有農民到地里幹活,見田中有六七個女人,不知是「鬼車」,於是匍匐前進,得一件毛衣而藏之。後被「鬼車」們發現,於是各自披上自己的毛衣飛去,而那隻被藏起了毛衣的「鬼車」留下做了農民的媳婦,因為它飛不走了。後為農民生三女,一日叫女兒問其父將毛衣藏哪裡了,得知在稻草堆里後,於是得之而飛去。過了些日子,它帶了三件毛衣來接三個女兒,最後一起都飛走了,空留下那個農民在那兒愣神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