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諾皋記(1):凶靈與冥跡 危險的裂紋

《酉陽雜俎》中的很多故事,是段成式自己採訪、搜集而來的。比如,他少年時生活在成都,曾發現寶相寺偏院小殿中有菩提像,其身上不染灰塵,一如新塑。通過採訪得知,塑該像時,工匠先是根據人體結構造設五臟,然後造設四肢關節,以此方法致使百餘年後塑像纖塵不染。這樣的故事聽上去很是奇異。此外,段成式還經常採訪親屬、朋友、同事、門客、下屬甚至僕人。「灰姑娘」葉限的故事,就是他採訪自己的下屬得到的。這不算什麼,他甚至還曾採訪過自家的縫紉女工,該女工曾有舊鄰名阿賀,居汴州光德坊。唐文宗大和三年,阿賀買到一個奇異的枕頭,夜間枕上能聽到裡面有風雨聲。再如,他曾在書中記述了非洲犀牛,是通過採訪其府中醫生吳士皋而得知的,而吳士皋曾居南海郡,那裡多有非洲商人來往。在採訪中,段成式又得到一條信息。當然,此條帶有濃重的奇幻色彩:

李洪山人,善符籙,博知,嘗謂成式:「瓷瓦器璺者可以棄,昔遇道,言雷蠱及鬼魅多遁其中。」

山人李洪最善符籙。古代道家修鍊多種形式,其中包括煉丹、占卜、祈禳、符籙等。其中的符籙多在捉鬼震妖時使用。在這裡,段成式去拜訪李洪,閑聊中被告知雷蠱和鬼魅喜歡藏身於有裂紋的瓷瓦器皿中。按段成式後來記載,李洪所言不虛:唐憲宗元和年間,長安光宅坊有一市民:「其家有病者將困,迎僧持念,妻兒環守之。一夕,眾彷彿見一人入戶,眾遂驚逐,乃投於瓮間……」由此可見,鬼們確實愛鑽瓮瓦間。

所謂鬼魅,我們都曉得,那麼什麼是雷蠱呢?它是蠱的一種,甚至是最厲害的一種,特點是善飛行,喜隱遁,可入人體內作祟,出沒於陰雨天。

在《酉陽雜俎》中多處出現「山人」、「居士」、「上人」、「處士」這樣的詞。「上人」來自佛教,專指僧人;而「居士」和「處士」與現在我們所理解的多有不同,在當時指修道之人。至於「山人」,該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到唐朝時甚為流行,成為一個階層,指未入官場而隱居終身的人,比如詩人孟浩然被稱為「孟山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