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白虜傳奇 四、一統遼東

平定內亂、擊敗段部後,雄霸遼東。正當慕容皝意氣風發準備南下爭霸之際,卻發現自己將要踏上的是一條更為兇險坎坷之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直接把燕國推到了亡國邊緣。

這場戰爭發生在慕容翰回國前。戰爭是後趙發起的,理由是燕國沒有與後趙軍會合進攻段部,而是擅自劫掠段部軍民,沒有履行夾擊段部的約定。石虎很生氣,很快就帶著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燕國。

在這場戰鬥中,一員小將橫空出世,一戰成名。在此後的數十年里,他南征北戰,無一敗績,成為了所有對手的噩夢,甚至連那些自命不凡的江東高門名士都對他都推崇有加。這個人就是慕容皝的第四個兒子——慕容恪。

後趙大軍壓境,燕國軍民大為驚恐,西部的36座城池望風而降,連慕容皝也打算棄城出逃。在眾人的一致勸說下,慕容皝才決心堅守棘城,決一死戰。激烈的攻城戰持續了十幾天。燕軍同仇敵愾,沒有讓後趙軍佔到半點便宜。石虎見棘城難以攻克,便下令大軍撤退。

正是這道撤退的命令,讓石虎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就在後趙軍拔營後撤的那個清晨,棘城的方向響起了隆隆的馬蹄聲——一支兩千人的騎兵在一員少年將軍的帶領下衝出城門,直撲後趙軍背後。

石虎根本沒想到燕軍還敢出城,大驚失色,帶頭逃跑。他這一跑,手下士兵也不幹了,全軍炸營。慕容恪如入無人之境,乘勝追擊,大敗趙軍,斬獲三萬餘級。慕容皝也率大軍隨後殺到,秋風掃落葉般將先前反叛之城悉數攻克,一路殺到與段部接壤的邊境。

棘城一戰意義重大,它是燕趙兩國爭鋒河北的序幕,也是相對弱小的燕國首次戰勝強大的趙國。這一戰,徹底扭轉了幽州地區的局勢:盤踞遼西的段部在後趙和慕容部的夾擊下奄奄一息;後趙經此一敗,也無力再向幽州進犯;局勢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了燕國手中。更重要的是,這一戰,燕國和趙國各自湧現出了一位閃亮的將星——燕軍中,15歲的慕容恪首次獨立領兵作戰;趙軍中,漢人將軍石閔(即後來的冉閔)憑一己之力擋住了燕軍的瘋狂反攻,讓石虎等人得以順利脫身。

然而,還沒等燕國動手,躲進密雲山中的段遼便重新出山了。原來,段遼逃入密雲山中後收拾殘部,陸續聚集起兩三萬人,暫時在山裡安頓下來。轉眼半年多過去了,兩萬多人缺衣少食,忍飢挨凍,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問題。而兩個老鄰居——後趙和燕國,卻是一個比一個過得滋潤。

為了生存,段遼決定妥協。

公元338年的冬天,段遼派使者前往後趙的都城鄴城,向石虎表示願意歸降,請求後趙派軍隊接應。也不知是什麼原因,使者剛離開密雲山,段遼就後悔了,又派使者向燕國請降。

不過,石虎聽到段遼願意歸降後倒是非常高興,馬上派征東將軍麻秋帶兵三萬前去迎降。大軍出發前,石虎特意叮囑麻秋務必小心,還派尚書右丞陽裕、將軍鮮於亮給麻秋當助手。

另一邊,慕容皝也沒有拒絕這等送上門來的好事,親自率軍前往密雲山。

就在這時,派到後趙去的使者趕回密雲山,向段遼報告麻秋率軍即將趕到。段遼靈機一動,立刻向慕容皝獻上自己的「投名狀」:利用石虎自己歸降後趙深信不疑的機會,在途中設下埋伏,襲擊後趙軍!

慕容皝一聽,覺得此計可行,就命慕容恪帶7000名精銳騎兵率先到三藏口(今河北承德北高寺台附近)一帶埋伏。如果從天空中俯視,就會發現在冬日的茫茫雪原上,兩支大軍正從不同方向朝三藏口逼近,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戰鬥的結果正如段遼和慕容皝所料,當麻秋、陽裕、鮮於亮帶著三萬人馬走到三藏口時,慕容恪的7000精騎突然殺出,大敗後趙軍,麻秋徒步逃脫,陽裕和鮮於亮被俘。

此戰之後,遼西段部軍民全部歸降,燕國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僅如此,石虎還給慕容皝送去了兩個重要的人才——陽裕和鮮於亮。

陽裕是右北平郡無終人,此人才學過人,既懂政務,又通軍事,還是個傑出的建築師,在幽州的名望很高。但此人運氣不好,給幽州刺史王浚當主簿,王浚敗亡;投奔鮮卑段部,段部又被燕國和後趙聯手幹掉;投奔後趙,被派去給麻秋當副手,麻秋又全軍覆沒,連他自己都搭上了。

當陽裕被五花大綁押到慕容皝面前時,慕容皝讓令士兵給他鬆綁,還任命他為郎中令、大將軍左司馬。陽裕也當仁不讓的接受了,跟著慕容皝去前燕當官,還深得器重。慕容皝建新都時,陽裕充分發揮了他的建築才能,出任新都城的總設計師和工程總指揮。那座新的都城,就是著名的龍城(今遼寧朝陽)。

鮮於亮是范陽(今河北涿州)人,三藏口大敗時,他沒能突圍出去,還從馬上掉了下來被燕軍團團圍住。按理說,鮮於亮只剩下兩個選擇——死,戰死或自殺;降,投降。但是,他的表現,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牛——既沒有死戰,也沒有投降,而是停了下來,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可能是受傷了)。

這下輪到燕軍士兵傻眼了——上前亂刀砍死,似乎有些說不過去;由他去,這人貌似是個將軍,也不能放過。所以,燕軍士兵把鮮於亮團團圍住,喝令他站起來。

鮮於亮平靜的望著他們,從容不迫道:「身是貴人,義不為小人所屈。汝曹能殺亟殺,不能則去!」意思是,我是什麼身份的人,豈能被你們這些小人所折辱。你們要殺就殺,不殺就給老子滾到一邊去!

由於鮮於亮長得高大魁梧,聲音渾厚,氣勢不凡,燕軍士兵竟然被他嚇住了,不但沒敢殺他,還急急忙忙跑去向慕容皝報告情況(長得帥也是能救命的)。

慕容皝連忙派人用馬把鮮於亮迎接到自己身邊。一番交談之後,慕容皝覺得鮮於亮談吐從容,見識不凡,於是非常高興,不但給他封官,還給他安排了一門親事,好讓他安心在燕國當官。鮮於亮就這樣完成了從一個俘虜到重臣的轉變,為燕國統一北方出了大力。

接下來,慕容皝做了兩件事。這兩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必須要做:第一件是爭名分,第二件是打掃後院。

吞併了段部,打跑了後趙,燕國算是在遼東地區站穩了腳跟。是可慕容皝突然想起,自己雖然建立了燕國,但這個燕王的封號卻是自封的,還沒得到晉室的認可。也許有人會說,亂世靠得是實力,誰夠猛誰就能說話,晉室認可,他是燕王,不認可,他還是燕王,有什麼兩樣?

當然不一樣。要知道,幾千年來,中國人最重視的就是名分。什麼君君臣臣父子倫常,立嫡立長父死子繼,全都是名分。沒有名分,就是沒有合法性;沒有名分,別人就能拿這個說事,然後來收拾你。所以,名分很重要,可慕容皝沒有,之前給的鎮軍大將軍、平州刺史、大單于、遼東公、持節、都督,亂七八糟的一堆,已經不夠用了。

誰能給慕容皝名分?晉室。確切說,是東晉,江東小朝廷。大半個天下,已經被北方七七八八的單于和將軍們給瓜分了。這時的江東小朝廷也是亂得一塌糊塗,自顧不暇,哪裡有時間來關照慕容皝。

朝廷忘了不要緊,我可以自己去要。慕容皝的臉皮果然很厚,他決定試探一下朝廷的態度。

不久,慕容皝派劉翔前往東晉都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劉翔的任務只有一個,不是拿跨欄冠軍,而是為慕容皝向朝廷討要大將軍和燕王任命。雖說此劉翔非彼劉翔,可從遼東到南京,大老遠的跑了幾千里地,去一趟也不容易,朝廷上下本該好好考慮慕容皝的「請求」。可事情拖了很久,朝廷卻是不置可否,連個屁都沒放。不是不想放,而是當政的那幫人,以庾亮、庾冰兄弟為代表,最大的愛好就是清談,說白了,就是吹牛、扯淡、侃大山,本事基本沒有,朝政基本抓瞎。

不過,東晉的大臣們雖然很懶,但是不傻。他當然知道慕容皝是什麼人——原來是打手,現在是軍閥。封個刺史、單于、什麼將軍之類的倒是可以,可封王就不一樣了。八王之亂才過去多久啊?劉聰、石勒那些人給自己封王,那是逆賊,末了也沒厚著臉皮跑江東來討封,你慕容皝倒好,自立燕王也就罷了,還想占朝廷的便宜?還想朝廷支持你從打手變成反賊?可人家都已經自立燕王了,你不認可又有什麼關係,難道發動石虎那些人去干他?

擺在東晉君臣面前的難題就是:事實已成,管不了;官方承認,沒門兒。

一來二去,慕容皝等得不耐煩了,也清楚了朝廷的態度。既然敬酒不吃,那就送杯罰酒給你們吧!

慕容皝的罰酒,是一道表章,一封書信。

表章是明的,是給朝廷里所有的人看的。當時庾亮已死,其弟庾冰、庾翼當權,慕容皝就在表章中痛斥庾氏兄弟「擅權召亂」,建議朝廷「宜加斥退,以安社稷」,弄得庾氏兄弟灰頭土臉,很沒面子。

書信是暗的,是寫給庾冰的。在信中,慕容皝狠狠嘲諷、擠兌、警告了庾冰一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