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白狼山之殤 三、烏桓,大患也!

從幽州進入遼東,必須走濱海道,也就是遼西走廊。濱海道雖然是東漢時期通往遼西的主幹線,但這條在明末被孫承宗袁崇煥等人修成關寧錦防線的濱海道,在當時卻沒有一座像樣的城池要塞,是有名的三不管地區。天氣較好時,胡族騎兵就會沿著漫長的海岸線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沐浴海風,長驅直入,深入右北平和漁陽、上谷等地,輕輕鬆鬆的打個來回,滿載而歸;一旦遇到惡劣天氣,這條路就會變得坑坑窪窪泥濘不堪,極難行軍。

曹操本打算沿著濱海道途經碣石,進攻烏桓的老巢柳城。可當他把一切都準備好時,老天爺又來搗亂,讓他遇上了連綿不絕的陰雨天氣。一時間,濱海道上「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進軍時間一拖再拖,一直到了陰曆七月入秋時才逐漸轉好。這時,蹋頓和烏桓各部都已得悉曹軍即將殺到的消息,紛紛「遮守蹊要」,嚴陣以待,就等著曹軍自投羅網。

是進?是退?曹操面臨兩難抉擇。如果強行進軍,勢必會遭到烏桓聯軍的頑強抵抗。曹軍遠道而來,水土不服,在人數上也不佔優勢,強攻無疑會遭到極大的損失。退兵,就等於前功盡棄,對士氣也會造成嚴重的打擊。袁熙袁尚等人也會趁機與烏桓聯手反攻幽州。到那時,北方邊境將永無寧日。

成功者,往往是能咬牙堅持到最後的人!

曹操深知這個道理,他不甘就此罷兵,於是找來田疇。田疇是右北平無終人,對當地的山川地理民風民情相當熟悉,他告訴曹操,從無終出發,還有另一條小路可直通烏桓老巢。這條路就是《三國志》記載的「盧龍塞」:「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於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

如果在今天的地圖上尋找,「盧龍塞」就是河北喜峰口到冷口一線,這條路在西漢時期一度是漢軍與匈奴在右北平一帶作戰的要道,但是到了東漢就被荒廢了,甚至連烏桓都不清楚有這樣一條捷徑的存在。

「盧龍塞」並不好走,出塞後,需要穿越500里的崇山峻岭,越過白檀(今河北承德西南古北口東北140里的灤河)後,一直要行進到平岡(今內蒙喀喇沁左翼)才能離開山地,然後直趨烏桓老巢柳城。曹操是個喜歡冒險的人,打仗經常出奇制勝。從軍事角度看,濱海道是大道,為正;盧龍塞是小道,為奇。以正合,以奇勝,正是曹操的用兵之道。盧龍塞在戰略價值也因曹操的這次奇襲行動而為後世兵家所重視。

在這裡補充一句,柳城,就在今天的遼寧朝陽附近,既是著名的紅山文化的發源地,還發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帶毛的恐龍化石。一百多年後,鮮卑慕容氏崛起於遼東,建立前燕政權,在柳城北面不遠處修建了一座新城,起名龍城,並在此定都達半個世紀之久。龍城一名,或許不是慕容氏在修城過程中發現恐龍化石而得,但是後來慕容氏揮師中原,走得正是現在曹操走過的盧龍塞。

七月,遼西酷暑難耐,郭嘉再次向曹操進言,全軍當拋棄輜重,立刻發動奔襲!

「我們受不了酷暑,烏桓同樣受不了酷暑,誰能咬牙堅持到最後,誰才能獲勝!」曹操這樣鼓勵將士們,他命田疇為嚮導官,大軍輕裝疾行,從無終出發,直撲烏桓老巢!

出發前,曹操還展現了一把惡趣味,命人在濱海道旁立了個木牌,上面寫著:「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

烏桓斥候看到木牌後,以為曹軍已經撤退,立即回報蹋頓。蹋頓大喜過望,便放鬆了對邊境的警惕。

曹軍是撤退了,但不是撤向幽州,而是撤向你家門口!

在田疇的帶領下,曹軍翻山越嶺、兼程急進,一直到離柳城不足200里的白狼山(今遼寧建昌以東黑山)附近時,袁熙、袁尚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等人才得到了曹操大軍壓境的消息。蹋頓與袁熙、袁尚兄弟匆忙集結數萬騎兵,從柳城向西進軍,與曹軍在白狼山相遇。

這是一場徹徹底底的遭遇戰,也是曹軍與烏桓主力的決戰。雙方都已沒有退路。

為了加快行軍速度,曹軍把全部輜重都丟在了後面,曹軍步兵也因為要承擔修橋鋪路為騎兵開道的任務而落在了後面,跟隨曹操和一班大將率先衝到白狼山的,是曹軍的主力騎兵和田疇率領的數百名當地騎兵。這支騎兵大約有萬餘人,數量要少於烏桓騎兵主力,一旦戰敗,曹軍就會在狹長的遼西走廊上陷入烏桓騎兵的合圍之中。不過,曹軍騎兵數量雖少,卻有著一支堪稱當時特種兵的神秘部隊——虎豹騎。

據《三國志·魏書》記載:「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簡簡單單一句話,透露給我們兩個信息:第一,虎豹騎的指揮官,是曹氏宗族猛將曹純;第二,虎豹騎中一旦有人戰死,就會從其它部隊的百夫長中挑人來補充。用最簡單的話來說,虎豹騎,就是由成百上千個連長穀子地那樣的戰場猛人組成的特種部隊,其戰鬥力可見一斑。

「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據《三國志》記載,虎豹騎的歷任指揮官分別是:曹真、曹休、曹純。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將領來擔任虎豹騎的指揮官,可見其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虎豹騎是曹操的嫡系精銳,也是曹軍的王牌軍、殺手鐧。雖然《三國志》中關於「虎豹騎」記載不多,但是就在曹操平定河北的戰鬥中,曹純就在南皮「督虎豹騎從圍南皮……急攻之,(袁)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

狹路相逢勇者勝,儘管十幾天的長途跋涉已經讓全軍上下疲憊不堪,但來到白狼山的都是曹軍中百戰餘生的精銳猛士。面對生死,他們渾然無懼,很快,步兵兄弟們就會趕來增援。所以,儘管在兵力上處於劣勢,但是曹操有著必勝的信心,更何況,曹軍的神兵天降,也讓蹋頓等人倉促出戰,準備並不是很充分。

決戰的時刻終於來到了。

此時,曹操表現出了一代名將的風采:只見他帶著眾將不慌不忙的登上白狼山,憑高遠眺——遠方,是烏泱泱毫無陣法的烏桓騎兵;山下,是靜悄悄蓄勢待發的曹軍精銳。

曹操笑了。山風中,倚天劍出鞘——全軍,攻擊!

曹軍中的兩員猛將——張遼、張郃,各率一支騎兵,率先向敵人發起攻擊。在張遼、張郃的指揮下,曹軍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展開了一場殊死血戰。烏桓人很快發現,在這場數萬騎兵的混戰中,這些來自中原的騎兵的戰鬥力是如此之強,竟然絲毫不落下風!

鏖戰之際,曹操亮出了殺手鐧——大將曹純率虎豹騎自斜地里殺出,直插烏桓騎兵側翼,將烏桓騎兵沖得七零八落。混戰中,曹純一馬當先,斬蹋頓於陣前。主帥一死,烏桓騎兵潰不成軍,全線大敗。

曹軍以少勝多,取得了白狼山之戰的完勝。

白狼山之戰後,曹軍乘勝東進,一舉攻佔柳城,蕩平了三郡烏桓,被袁氏兄弟裹挾而來的原河北百姓和遼西當地的漢族、少數民族軍民共計20餘萬人悉數歸降。美中不足的是,袁熙、袁尚兄弟再一次在亂軍中逃脫,投奔遼東公孫康。然而他們的逃亡之路,很快就將走到盡頭。

白狼山之戰在漢末三國的歷史中並不惹人矚目,卻具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方面,曹操聽從郭嘉之計,千里奔襲,一舉消滅了袁氏殘餘勢力和烏桓主力,徹底剷除了幽州地區的最大隱患;另一方面,這次軍事行動也肅清了遼東與中原之間的緩衝勢力——烏桓,讓盤踞遼東的公孫康見識到了曹軍的實力,也迫使他不得不做出選擇——或歸順,或被消滅。

從民族的角度看,白狼山之戰加速了烏桓——這一古老少數民族的消亡。白狼山之戰後,烏桓騎兵被曹軍所收編,大大充實了曹軍的騎兵實力;烏桓族人則進一步被當地漢民和其它胡族所同化,烏桓已不再作為一股獨立勢力而存在,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此時,曹操麾下奇謀詭計最多的謀士——郭嘉,郭奉孝,卻因水土不服而身患重病。郭嘉自知命不久矣,於是就給曹操獻上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條計策——大軍無需追擊逃亡遼東的袁熙、袁尚兄弟,只需就地休整,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好消息傳來。

這一年九月,曹軍從柳城班師,此時天氣轉好,濱海道大路暢通。曹操途經碣石,策馬上山,遠眺渤海,豪氣勃發,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然而就在班師途中,郭嘉病逝,年僅38歲。就在郭嘉去世的同一年,遠在荊州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兩位漢末三國歷史上最重量級智者擦肩而過,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仗打完了,曹操論功行賞,死了的郭嘉增邑八百戶,謚貞侯,活著的田疇也被封為亭侯。

然而,田疇又拒絕了。

曹操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