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吳三桂人生謝幕

衡州因為有了吳三桂,而變得聞名天下,這裡是他的帝都,但在他的北面、東面、南面,都已布滿了清軍。吳三桂並不害怕,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戰場度過的。他見過許多死人,也讓許多活人變成了死人。人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上?為的是最終離開這個世界!人一出生,就註定要死亡。沒有人可以逃脫。

活到快七十歲了,吳三桂知足了。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近七十年的人生,他從未真正地屈服,他的命運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人可以擺布他,也沒有人可以拿捏他。

建立了自己的皇朝,也許時間很短,如同彗星一般,但畢竟照亮過整個夜空。皇帝的寶座也坐過了,一生何求?

吳三桂為自己的人生,奮鬥了終生,他對得起自己,沒有白來這世界走一遭。我悄悄地來,卻轟轟烈烈地走。我的人生是如此的精彩,歷史也因我而更加精彩。也許我的人生並不圓滿,但這世間的人生又何曾圓滿過。別了我的人生,我即將謝幕,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卻留下一段傳奇。

感嘆歸感嘆,吳三桂從來不是一個讓感嘆消磨自己意志的人。直到去世的前兩個月,即一六七八年(康熙十七年)六月初,他還在衡州親自點將馬寶,命其率數萬人馬南下,奪取戰略重地永興。兩戰兩勝,大敗清軍。一戰擊斃清軍都統宜裡布、護軍統領哈克三,奪據清軍河外營地。一戰大敗清軍前鋒統領碩岱、副都統托岱、宜思孝所率援軍,迫使清軍退回郴州。馬寶繼續強攻永興,直接危及郴州,這打亂了清軍的部署。康熙帝只得重新調整兵力,加強對茶陵、攸縣、安仁各處的防守,以免江西的形勢發生反覆。馬寶部打得既猛又狠,眼看就要攻佔永興。偏在此時,吳三桂卻死了,馬寶只得放棄進攻,悄悄回撤。

吳三桂死前,親自部署了對廣東、廣西的大規模反攻。他派出胡國柱、夏國相率數萬兵馬,突入兩廣,接連取得勝利。尤其在廣西收穫更大,除梧州外,廣西幾乎全境被吳軍奪回!只是吳三桂死了,才使形勢有了變化。

當吳三桂在南線收穫頗豐時,北部的岳州卻陷入重圍。岳州可謂湖南的屏障,屏障倒了,湖南的老底也就徹底露了出來。若清軍渡江,吳軍將相當被動。無奈他又開闢了兩廣戰場,此時已無力北上增援岳州。但吳三桂畢竟就是吳三桂,這世間似乎沒有任何事能難倒他,他一面授以侄子吳應期以方略,希望他能擋住清軍,另一方面也做好了最壞打算。所謂丟一塊,撿一塊,此消彼長,他相信自己還是可以有一片天地能夠安身立命的。清軍掌握戰略主動,他並不驚慌,更不害怕,他這輩子什麼沒經歷過,玩的就是心跳。

六月,吳三桂後宮的張皇后病逝。對於結髮妻子的離去,他很是悲傷。陪伴了他半輩子,如今就這麼去了。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他相信自己是一個好男人,好丈夫,他從未讓他的女人受過委屈,受過欺辱。當然這個女人指的是他的正室,對於愛妾陳圓圓,他始終是心存內疚的。不可輕信任何人,如果命運沒有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你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吳三桂對於自己反清的舉動,從未後悔。

一六七八年(康熙十七年)八月,吳三桂突然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症。對於這種病症,大家應該感到很陌生,首先祝賀各位身體健康,同時也說明老祖宗留下的博大精深的中醫學,並沒有得到發揚光大。按中醫學解釋,中風是指突然昏倒,口眼歪斜,言語困難或半身不遂等癥狀。當然也可能不昏倒,不過上述癥狀還是會出現。中風還指外感風邪,也會出現口眼歪斜等癥狀。「噎嗝」也是一種癥狀,中醫是這麼解釋的:「噎嗝」指食管狹窄,吃東西時感覺很痛,甚至吞咽梗塞,吃不進東西,更嚴重者連水都咽不下。即使在現代,這種病也讓醫生很頭疼。在當時,就更麻煩了。

中風多由肝陰不足、肝陽偏亢、肝風內動,或暴怒傷肝,或嗜食油膩,痰熱內壅、陽盛化風,或氣血虧損、虛風內動所致。「噎嗝」多由氣血大損、津液枯涸、氣機鬱結、痰淤凝阻而成。

這種病,與年紀、心情,用腦過度,身體疲勞等有極大關係。

前文提過,這是一場小夥子與老人家的博弈,越到後面,小夥子越佔便宜。武林中有這麼一句話:拳怕少壯,亂拳打死老師傅。這也能從側面說明一些問題。

從某種角度說,吳三桂最終並不是失敗者。當他去世時,雖然戰場優勢在清廷一方,但清廷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消滅吳三桂的政權。據筆者推測,以吳三桂的能力,只要他能健康地活下去,他就一直可以在自己的天地,牢牢掌握著自己的命運。

前幾年有一部很火的,拍康熙帝的電視劇。記得其中有一段插曲,是唱「向天再借五百年」如何如何。幸好老天沒借他五百年,要不然草民們又要多當五百年奴才了。

若是老天能借吳三桂五十年,康熙就算真的多活五百年,恐怕也沒用!

傳統上素來有「水土不服」這種說法,吳三桂是東北人,後來長期定居在雲南,兩地氣候差異很大,但吳三桂身體卻一直很好,這可能和遺傳基因,及他行武出身,比較注意鍛煉身體有關。

吳三桂生病後,雖然得到了最好的治療,但無奈病情還是不斷加重。他意識到自己已到最後時刻,便命手下立刻傳孫子吳世璠來衡州,託付後事。

吳世璠遠在雲南,距衡州路途遙遠,未等吳世璠到,吳三桂便於八月十八日病逝,享年六十七歲。

吳三桂的死,對於他所創立的政權來說,是極其沉重的打擊。在他之後,無論能力還是威望,都沒有人可與其比擬。

留在衡州的官員將領們密議後,決定派專使,緊急把在前方指揮作戰的核心人物都召回衡州,共商大計。為防止吳三桂死訊泄露,導致軍心不穩,他們命將衡州城門緊閉,禁止出入,並密不發喪。為掩人耳目,每天令隨從照例給吳三桂進奉衣食,好像一切都沒發生一樣。

四天後,正在永興等處的胡國柱、馬寶等接到密令,大感驚訝,只得率部立刻回撤衡州。吳國貴也差不多同時趕到。等所有人到齊了,城門才重新打開。

吳三桂的侄子、女婿,與心腹官員將領等,齊聚衡州,公推吳國貴總理軍務。並派胡國柱回雲南,迎吳世璠前來衡州即位。胡國柱到達雲南,向留守的郭壯圖等將領傳達情況,準備護送吳世璠去衡州。但郭壯圖當即表示反對,他認為雲南為根本重地,吳三桂之所以去湖南,是為了親自監督指揮作戰,而吳世璠則沒有這個必要(意思是他沒這個能力,當然郭把話說得很含蓄)。他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但迎吳世璠去衡州,是諸位大佬集體商議後的結果,胡國柱不能輕易地因郭的意思就改變。所以他很為難,只得極力勸服。但郭壯圖很堅決,認為可棄湖南,守險隘,只要保住雲南便可。

郭之所以態度如此堅決,一方面為眼光所限,他沒有吳三桂那樣的大局觀。吳三桂雖本意也只想要個雲南就行,但保住雲南,不等於說就只能在雲南作戰,而是要讓雲南這塊後方基地,又或者說大本營,遠離戰火,在它四周築起出一個戰略縱深,才是最安全的。郭看吳軍在其他地方作戰不力,就有了守不住乾脆不守的想法。當然這只是一個因素,與他有同樣想法的將領不止一個,這些倒是可以放到檯面上來講的。但另外有一個原因,卻是他不太方便講出的,那就是他未來國丈的地位問題。

郭壯圖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吳世璠,吳三桂一死,吳世璠自然要即位。可問題是,小吳不止一個老婆,衛朴的女兒也同樣嫁給了他。可皇后卻只能有一個,為了給女兒還有自己爭地位,郭顯然是動了私心。

胡國柱最終沒有辦法,只得無奈離開雲南。

胡國柱走後,吳國貴召集並主持諸將會議,討論今後的走向。他首先發表意見:「從前所為大誤!今日大計,應該捨棄雲南而不顧,北向以爭天下:以一軍圖荊州,略襄陽,直趨河南,一軍下武昌,順流而下,經略江北。吾輩勿畏難,勿惜身,寧進死,勿退生,拚死決戰,剜中原之腹心,斷東南之漕運,即令不能混一,黃河以南,我當有之。」

這個建議實在是過於冒險,吳國貴自己可能都不相信自己的話,之所以有如此豪言壯語,恐怕更多是想為自己提高威信。

這樣的建議,自然不會有人支持。馬寶首先就反對,其他人也都紛紛表示反對。

吳三桂死後,遲至十月才發喪。胡國柱等用棉裹吳三桂遺體,秘密送往常德。由此經貴州,回雲南。吳世璠在貴陽,迎吳三桂靈柩,並在此即帝位。以貴陽府貢院為行宮,定次年為「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給其祖父上尊號「太祖高皇帝」,父吳應熊為「孝恭皇帝」。官制皆依吳三桂所定,對各將吏都有所封賞。封方光琛為大學士,郭壯圖為國公,吳三桂的侄子,吳世璠的叔叔吳應期,晉封楚王。如郭壯圖所願,他的女兒,被立為皇后。吳世璠召顧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雲南,只有曹申吉聽調應命,其餘皆託故不到。

吳三桂死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