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旅順失守,大清最強防禦體系被輕鬆突破

第二軍沒有走朝鮮的陸路,而是在聯合艦隊的護航下,乘坐運兵船來到了黃渤海海域,選擇地點登陸。

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條路。

第一條路是從天津大沽口或者北塘登陸,上岸可以迅速殺入北京,但這裡防守嚴密,登陸代價太大。

另一條路是從旅順口登陸,以旅順為根據地,北上經營口攻破山海關,走當年清軍入關同樣的路線攻佔北京。

看來必須在旅順附近選擇一個登陸點。

在接到必須為第二軍尋找一個理想的登陸點的命令後,伊東佑亨翻出了自己珍藏的幾大箱中華歷史地理典籍,滿頭大汗地翻書查找。最後,他找到了一個叫桃花浦的小地方。公元645年,李世民親自率海陸大軍,從洛陽出發東征高句麗(今遼東),當年雄壯的大唐水軍選擇的登陸地點就是桃花浦!

從地圖上看,桃花浦不失為一個理想的登陸點,登陸後往北可以到達九連城、安東,與第一軍會合;往東南可以經金州、大連灣包抄旅順後路,攻佔旅順。通過軍艦的實地偵察,發現這一帶只有幾十戶民居,人煙稀少。而清國的海防兵力基本是按照人員分布的密度來安排的,所以在這裡基本沒有設防,是一個很安全的登陸地點。

桃花浦,就是今天的花園口。

10月24日,在得知當時的第一軍總司令山縣有朋將於10月24日偷渡安平河口後,大山岩決定,在同一時間,第二軍動手,登陸桃花浦!選擇同時登陸是因為清軍守軍已經被第一軍成功地吸引到鴨綠江邊了,岸上守者寥寥。

夜色之中,聯合艦隊16艘軍艦護衛的40艘運兵船出動了,為了保持秩序和安靜,他們分成了四隊,每隊十艘,共2.5萬日軍擠在運兵船上。24日凌晨,艦隊到達桃花浦外海海面。伊東佑亨命令大部分軍艦停泊在外海警戒,三艘軍艦悄悄行動,盡量靠向海岸,在不能前進後,軍艦上放下小汽船,牽引舢板駛向岸邊。在舢板上的,是聯合艦隊海軍陸戰隊,他們組成了敢死隊,要為陸軍探路。

岸邊沒有一個清兵。

從這天起,直至半個月後,第二軍在桃花浦開始不慌不忙地登陸。2.5萬名士兵、3000匹戰馬和大量的槍炮武器統統被搬上岸,其間沒有遇到清軍的一絲抵抗,竟然好像是在本國的海岸進行的軍事行動。對於日軍來說,他們保持著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登陸奇蹟,而對於清國來說,這是真正的恥辱。

相信大家有了一個疑問:在日軍登陸的過程中,北洋艦隊幹嗎去了?

答案是:躲著。

在登陸過程中,為了防止北洋艦隊突然襲擊,聯合艦隊派出了大量偵察艦負責監視北洋艦隊的行蹤,其中有兩艘軍艦分別駛向了威海和旅順軍港。事實證明,伊東佑亨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大東溝海戰之後,定遠、鎮遠軍艦受損傷,此時正在修理,北洋艦隊實施了更加徹底的「避戰保船」方略,見了聯合艦隊躲還來不及,絕對不會送上門來的。你們想上岸就上岸吧,動靜小點啊。

在接到日軍正在桃花浦登陸的消息後,李鴻章指示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在桃花浦外海海面上遠遠地「巡邏」一圈,威脅一下日本人,但不要靠近聯合艦隊,李鴻章認為既然打不過聯合艦隊,還是躲得過的。

好吧,海面上的威脅消除了,但日軍的登陸活動整整進行了14天,即使桃花浦無兵,從周邊地區調一支軍隊來阻截也是來得及的,登陸作戰要冒著很大的風險,而反登陸作戰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敵軍一半在水裡,一半在陸上,這樣的仗是最好打的。

24日當天,桃花浦清軍崗哨將發現日軍正在登陸的情況,立即上報給了附近最大的陸防軍官——金州副都統連順。按照慣例,連順又報告給了他的領導——盛京將軍裕祿。裕祿分析,這支日軍上岸後有兩種可能,一是向東南進攻金州,然後攻取大連灣、旅順,一是不攻金州、旅順而向北配合山縣有朋第一軍,去包抄九連城(此時第一軍先頭部隊剛剛渡過鴨綠江)。裕祿大人思考良久,認為:日軍的選擇是後一種,進攻金州可能性不大,所以連將軍你不必過多理會。

這是八旗將領裕祿第一次出場。作為官僚,此人吃透官場,一路榮升,但作為軍事將領,他最大的特色就是——經常性地判斷不準。這並不是裕祿大人的最後一次誤判,裕祿大人的這種風格將一直保持到幾年後的八國聯軍之戰中,那個時候他已經是直隸總督了,但老毛病一直不改。

連順很不放心,他不太相信裕祿對日軍的判斷。從種種跡象來看,日軍是大兵團登陸,而金州的守軍只有700多人,不足以阻截日軍的登陸,於是連順立即趕到了大連灣,請求大連灣守將趙懷業立發援兵到金州,共同去桃花浦阻截日軍登陸。

趙懷業也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但發援兵的問題讓他很為難,因為支援金州需要得到領導的批准。

連順的領導,是裕祿。

而趙懷業的領導,是李鴻章。

這是兩支不同系統的軍隊。按照清軍編製特色,整個東北地區原本都屬於八旗防區,遼寧這一塊就歸盛京將軍裕祿管,只是後來由於北洋艦隊在旅順、大連灣修有基地,於是,這兩個地方劃歸李鴻章統領,裕祿就不管了。

日軍破大連灣、旅順,必先破金州,反過來,日軍破金州,必破大連灣、旅順。因為只有這兩個港口才可以打通日本從本土運送大兵團到清國陸地的海上通路。所以趙懷業立馬向李鴻章打了一封電報,請求李中堂速派北洋艦隊在海上阻截日軍(哪壺不開提哪壺),並速派援軍支援大連灣、金州。「一旦金州失陷,大連必唇亡齒寒!」

趙懷業以為他的這個報告一定會得到李鴻章的同意,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封臭罵的電文:你守你的大連灣,並無守金州的責任!

趙懷業被訓得一肚子火,趕緊把連順打發走。

連順沒有辦法,搬不動大連方面的援軍,就直接向旅順求援吧,畢竟那裡兵多。旅順方面的負責人是北洋海軍水陸營務處會辦龔照玙,此人是李鴻章的老鄉,當年經李鴻章推薦上任。當連順趕到旅順,向龔照玙講明金州同旅順唇亡齒寒的利害關係時,龔照玙表示:旅順離金州還很遠呢……我也沒有辦法,這樣吧,現在正有一支從福建來的軍隊,他們原本是李鴻章大人調來增援旅順防務的,為了表示對兄弟你的同情,我把他們讓給你了。

總算有了援兵,連順歡喜地回去了。等了解到福建軍的行軍進度,他更加驚喜了:因為福建軍已經開到了距金州不過80公里的復州,正常情況下的話兩日之內就能到達金州。

連順滿懷期待地給福建軍發去急電:金州形勢萬分危急!請貴軍速速前來!

福建軍本來是按正常速度行軍的,但連順的這封電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萬分危急?危急到什麼情況?於是他們派人前去打聽:已經有兩萬多名日本人正準備進攻金州!

於是,福建軍官回電:我軍是奉命來增援旅順的,並無去往金州之命。

在了解到金州方面的情況後,福建軍官命令部隊原地休息,哪兒也不去了。奶奶的,讓我們去當日軍的靶子,想得美!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這個道理誰都懂啊。

連順心急如焚,這回他沒有發電報,而是拿起筆來寫了一封親筆信:求你們恩慈,救金州父老一命!

援軍還是不見動靜。

寫信加發電連催七次,可是對方依然屹立如泰山——估計連泰山都能被感動了。

好吧,到現在為止,連順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不如改名叫連不順。就是在這繼續四處求爺爺告奶奶的日子裡,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月——這正是第二軍連同武器輜重完全登陸的時間。

金州已經岌岌可危!

連順四次求援,卻沒有求來一個援兵,自己的領導不管他,別人的領導也不管他。這是一個奇怪的怪圈。在這個怪圈的背後,是我們前面說過的一個根本原因——利益集團。我們一般知道的利益集團只會出現在政府部門中,但利益集團一樣會滲透到軍隊中,於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守城急,似乎不歸自己管的其他地方就不是清國的領土,守好自己的就行。大家各自為戰,自求多福吧。

當清日戰爭還只是在朝鮮打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場戰爭只是「北洋」(李鴻章)的事,所以,李鴻章並沒有得到其他軍隊系統的一點支持。現在,當日軍開始進入東北,戰事又扯上了八旗,李鴻章大人也當然認為北洋沒有必要去支持八旗,淮軍犯不著為裕祿去守衛金州,要拚命保存北洋的實力。

而裕祿終於弄清楚了:日軍的首要目標就是進攻金州。他需要立即增援,然而此時,還有一個在裕祿看來更為重要的地方。

那就是奉天。

第二軍登陸期間,山縣有朋的第一軍閃電攻下了九連城、安東和鳳凰城,正在向奉天方向挺進。奉天在朝廷眼裡的重要性我們前面已經講述過了,陵寢重地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