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登上帝位 稱王稱霸

《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中,神卜管輅為曹操占卜天下大勢,設下一辭:「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傷折一股。」

卦辭的第一句「三八縱橫」,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當年歲次己亥,己屬土,對應黃色,亥屬豬,因此己亥年就是「黃豬」,而一年十二個月中的正月是地支中的「寅月」,對應虎,所以第二句「黃豬遇虎」正應了「己亥年正月」。「定軍之南,傷折一股」,所指當然是夏侯淵在定軍山陣亡一事。

管輅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關於他神卜的記載也多得不勝枚舉,最有名的應該是他跟何晏「老生常談」那段。但從史料上推斷,管輅應該沒見過曹操,至少不會在建安二十四年前做出以上預言。管輅大約生於建安十四年,定軍山之戰時他才十歲,十歲娃兒連毛還沒長全就能算命,恐怕只能是哪吒三太子、金剛葫蘆娃之類的附體上身了。

不過以歷史的後見之明來說,建安二十四年確實是曹魏政權的瓶頸。西晉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悼魏武帝文(並序)》中也寫道:「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限」,點出在這一年前後曹操所面對的巨大壓力。而毫無意外的,這些壓力大部分是來自於劉備集團的強大反擊。

首先,建安二十三年正月,許都的保皇黨金禕、耿紀、吉邈等人發動兵變,企圖搶奪漢獻帝,與劉備聯合,最後被曹操任命的長史王必所鎮壓。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南陽宛城的侯音聚眾數千造反。他據守宛城,和關羽聯結,迫使當時駐守在樊城的曹仁不得不回兵討伐。經過三個月的血戰,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終於攻破宛城,屠城。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定軍山一戰,夏侯淵被斬;五月,曹操撤離漢中,劉備乘勝追擊,三路進逼,準備肅清漢水沿岸;原本鎮守宜都的孟達率兵北上,攻擊漢水邊上的房陵郡;副軍中郎將劉封則從漢中往東,沿著漢水攻擊上庸、西城兩郡;最後是關羽,他率領荊州兵團,重兵攻打漢水要塞襄陽與樊城。

上庸、西城、房陵合稱「東三郡」,位於漢中東邊,荊州西北,也就是今天湖北和陝西的交界處,這一帶是秦嶺、大巴山、武當山等山脈的交匯處,山勢險峻,因此成為漢水上游的戰略要地,對於關中和南陽盆地都有著居高臨下的優勢。

劉備以孟達、劉封率兵從東、西兩路夾攻東三郡,很快便有所斬獲,房陵太守蒯祺被孟達所殺,上庸太首申耽投降。

這一連串的勝利使劉備集團大為振奮,辛辛苦苦幾十年,終於得到了回報,也該是升官發財的時候了。當然,陞官要先從老闆升起。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由平西將軍、都亭侯馬超領銜,一百二十名漢臣「上表」給皇帝,表示劉備現在的頭銜「左將軍、司隸校尉、豫州牧、荊州牧、益州牧、宜城亭侯」太寒酸了,不足以「鎮衛社稷」,故因循舊例,由群臣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為為國。

劉備也不客氣,簡單給皇帝打了個報告,表示不便違逆眾議,只好先受領王爵,並奉還之前所領的左將軍、宜城亭侯的印綬。今後,他會更加努力,撲討逆賊,以報皇恩。一系列形式上的過場走完之後,劉備便在漢中沔陽舉行加冕儀式,接受了漢中王的王冠。

有人會問了,劉備幹嗎不當「巴王」、「蜀王」,甚至「巴蜀王」,卻偏偏當什麼「漢中王」,這不是缺心眼兒嗎?筆者告訴諸位,劉備之所以自封漢中王,這裡面有著很深遠的政治意義。

四百年前,劉備的遠祖劉邦也是受封為漢王,從漢中起步建立了漢朝,現在劉備在這個漢帝國的龍興之地稱王,明擺著是向曹操、孫權示威,告訴這哥兒倆,我才是漢室的正統,你們二位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言歸正傳。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隨著劉備封王,手下的諸將自然也會官升一等。

首先是四大將軍出列: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黃忠為後將軍。

這裡簡單解釋一下,所謂「假節鉞」和「假節」,都是一種軍事權力的象徵,「假」就是代理,「節」是符節,是傳達命令的信物,「鉞」則是一種特質斧頭(一般為玉制),一般作為皇家的禮器,象徵權威。「假節鉞」或是「假節」,相當於皇帝親自授權給將領,使該將領掌握刑罰或調動軍隊的權力。而「假節鉞」又比「假節」高出一等,依後來晉朝定下的制度,「假節鉞」的將領甚至可以直接處決「假節」的將領。劉備這樣的安排,可見經過入蜀和漢中之戰後,關羽高居集團第二把交椅的地位絲毫沒有動搖。

文官部分,在漢中之戰立有功勞的法正再升一級,為尚書令,等於是漢中王國的閣揆(宰相),在他手下另外補充劉巴以及剛從荊州調來的楊儀為尚書,使得這個尚書部門成為最難相處的部門。

另一個重大且出人意料的升遷便是魏延,劉備把他從一個小小的牙門將軍破格提升為鎮遠將軍,並接下漢中太守一職,鎮守前線。當時的民間賭盤普遍看好張飛為漢中太守,所以魏延勝出的結果一經發布,「一軍皆驚」。

不但如此,劉備還特別拉高了拜官的規格,大會群臣,併當眾問魏延:「今後你身負重任,有什麼打算?」

魏延牛氣十足地說:「如果曹操帶全天下的人馬來,我便為大王擋下;如果是派一個將領帶十萬人來,我便為大王將他們給吞了!」

劉備大讚了一聲「好」,底下一干人等也不敢提出什麼反對意見,一齊鼓掌叫好。

原則上,劉備用魏延為漢中太守有兩個理由,第一是籍貫,第二是年紀。當時劉備軍的主力還是荊州兵團,而荊州籍的將領中,霍峻已經過世,黃忠也只剩下一年的壽命(劉備和黃忠本人當然不知道),培養荊州新血自然刻不容緩,這裡面最有資格的就屬魏延和劉封了。於是魏延以鎮遠將軍主屯漢中,劉封以副軍將軍守東三郡,雙雙扛起前線的重責大任。

魏延和楊儀這對「歡喜冤家」的故事,便是從這裡開始的。往後的十五年里,這兩人便像是養在一隻缸里的兩條鬥魚一般,非要爭個你死我活不可,不過,那屬於另外一個故事,這裡不再贅述。

至於大家都很期待的趙雲同志,雖然在漢中也有所表現,卻沒得到升職,還是那個雜號的翊軍將軍。諸葛亮同志同樣也沒有陞官,仍舊干他的老本行——軍師將軍。

在稱王、大封群臣之後,劉備頂著酷暑烈日回到成都,此時荊州已傳來關羽進攻襄樊的消息,一切情報顯示戰況順利,橫跨漢水指日可待。劉備只是點了點頭,派人回去勉勵關羽好好作戰,同時命人修築成都到漢中之間的驛道與官方館舍,以備南北交通和軍事調動之用。

在那一片看漲的聲浪之中,劉備志得意滿,矇矓的醉眼似乎看到自己兒時的夢想正一點點照進現實。然而他不知道,陰謀,正在見不得光的水沼深處隱隱攪動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