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登上帝位 孔明治術

之前劉備允許士兵掠奪成都府庫,這當然是一種非常態的激勵措施,反正官庫也不是我家的私庫,所以一般老百姓對此並沒有太多怨言,但搬完了之後問題就來了,政府財政出現了赤字。

劉備對此深感煩惱,向新成立的智囊團徵詢意見,劉巴大概是想將功折罪,便告訴劉備:「這個太簡單了,只要發行1∶100的貨幣,同時平抑物價,派官員監管市場,這樣就搞定了。」

劉備一拍腦袋:「我咋就沒想到呢?」於是欣然接受了劉巴開出的這劑「特效藥」,開始鑄造「直百五銖」錢,也就是新錢一元等於舊錢一百元。沒過多久,成都府庫果然又再度充實了起來。

「金融學家」劉巴的建議是以課「鑄幣稅」(Seignie)的方法支持財政,簡單來說,就是政府直接印鈔票向市場買東西,在忽略成本的情況下,政府想印多少就有多少。然而我們都知道,在金屬貨幣時代,貨幣的價值取決於金屬的成分,並不像紙幣可以無限制發行。換句話說,劉巴是藉由虛增面額,達到鑄幣稅的效果。

現代經濟學課本告訴我們,貨幣數量的增加會造成貨幣貶值與通貨膨脹,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中國古代。

之前董卓也曾搞過這一套,他發行相當於五銖錢重量六分之一的小錢(就是一元新錢等於六元舊錢),結果導致北方物價飆漲,最後貨幣不能使用,倒退回以物易物的體制,直到魏明帝後,才重新恢複五銖錢的制度。

「直百五銖」的邏輯也是一樣的,但劉巴顯然比董卓更有經濟學概念,在大量增加貨幣供給的同時,又進行「平抑物價」與「市場控制」這兩項配套措施,以沖抵鑄幣稅造成的通貨膨脹。

從現有的史料上,我們不大看得出劉巴是如何「平抑物價」的,或許當時成都府庫雖然沒錢,但糧草充足,因此在發行直百五銖的同時釋放出大量官糧,以此來緩和糧價上漲的壓力。至於「市場控制」,可能因為成都市場規模比較小,配合諸葛亮的強力執法,使得物價被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

總而言之,從歷史記錄上來看,劉巴的政策除了「府庫充實」外,似乎並沒有太多正面的效果,當然也沒什麼負面效果,或者說負面效果不明顯。

由於筆者是自由經濟主義的信奉者,因此對於劉巴經濟管制的成效,抱著比較懷疑的態度。

劉備之所以要充實府庫,主要是為了支持他龐大的軍事開支,或許在劉巴的主持下,通貨膨脹的情況較為溫和,但對於長久生活在富足、低物價環境中的益州人民來說,這樣的改變勢必會造成相當的不適跟困擾,如果再加上前面提到的省籍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荊州、漢中之役,新成都小朝廷建立初期,蜀中百姓的生活應該承受了很大壓力。

然而劉備入蜀之後,巴蜀地區除了小規模騷亂以外,並沒有再出現如當年賈龍、趙韙等本地實力派領導的大規模武裝叛亂,想來,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位到目前為止行事都很低調的人,這便是諸葛亮。

現如今某些《三國演義》的翻案者,總是喜歡貶低諸葛亮的地位,說他不得劉備信任,在集團中的地位不如法正,連「謀主」都算不上。在這裡,筆者很負責任地說,這種說法不僅僅是低估了諸葛亮,也低估了劉備。

在經過多年的歷練之後,劉備已深諳用人哲學,對法正、孟達這種聰明又高傲的傢伙,劉備給他們漂亮光鮮的職位,讓他們提供天馬行空的奇謀。但要擔當整個政府的舵手,所需要的不僅僅是聰明,更要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同時還要守紀律、肯吃苦,把加班當作家常便飯,最大的心愿便是死在工作崗位上。而縱觀整個蜀漢政府,能夠符合上述特徵的人,只有諸葛亮。

這時候大約三十二三歲的諸葛亮,仍然算不上是個老練的政治家,他沒有太多騰挪縱橫的政治經驗,所依靠的武器只有嚴謹而細密的管理邏輯,所以諸葛亮選擇了法治,他先用邏輯制訂出合理而又周密的法條,然後公平而又嚴格地去執行。

劉備入蜀後不久,成都小朝廷便頒布了「蜀科」,也就是蜀地的新刑法,由諸葛亮、伊籍、李嚴、劉巴、法正五人共同制定(注意,沒有蜀人),諸葛亮親自執行。

據說諸葛亮執法嚴厲,從政府高層到平民百姓都頗多抱怨,法正還為此勸過諸葛亮,說政權新成立不久,強龍不壓地頭蛇,執法應該寬緩一點。

諸葛亮告訴對方:「二牧政府十幾年來從未強力執法,大家只會奉承拍馬,有能力者胡作非為。當真是司法已死,只會用職位或金錢去收買人心,最後人家就不會稀罕了,蜀中亂象就是這樣發生的。現在我讓司法活過來,收緊執法標準,這樣人們才會感受到守法的好處,提供的賞賜最多不過爵位,這樣大家才會因賞賜而感到榮耀,這才是維持上下秩序的方法。」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管理風格,用八個字來形容,那便是:規矩至上,福利縮水。

不過,從「君子小人咸懷怨嘆」的普遍反應看來,諸葛亮的執法顯然是公平的,沒有既得利益的問題,這至少能消弭先前二牧政權之下,東州人侵凌益州人的問題,也減少了一般老百姓對嚴刑峻法的反感。反正一切都照規矩來,不分省籍,不分貴賤,沒有特權,所有的行為都有可預見的法律結果,這樣日子雖然過得苦巴巴,但至少不是「只准州官放火」的那種苦法,大多數老百姓也就默默地接受了。

在接下來的九年,也就是劉備還在世的日子裡,諸葛亮一直都肩負著在成都留守的重責大任,蜀漢政權的基本架構也在他手中逐漸成形。

諸葛亮以高效率的行政手段,使得在前方征戰的劉備後勤無虞,打個不恰當的比喻:諸葛亮就像一支搖滾樂隊中的貝司手,當主唱、鼓手、吉他手已經發瘋隨興亂飆高音時,他仍然穩定地彈奏著每一個音節,維持歌曲的進行,不至於走調。

於是,在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充滿矛盾的巴蜀地區逐漸回覆到安定團結的和諧局面(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最終與蜀漢政權結合為一體。

不過,要格外強調的是,諸葛亮雖然為巴蜀民眾帶來安定的生活,卻遠遠談不上美好。伴隨著苛酷刑罰的是沉重的賦役,從一個鎖國不戰的二牧政府,換成一個年年對外作戰的蜀漢政府,巴蜀百姓所承受的負擔可想而知。

很快,巴蜀百姓便接受了第一次極具震撼性的國防教育。

就在劉備入蜀的隔年,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啟動了,但這次的對手卻不是劉備集團宣傳已久的萬惡曹賊,也不是漢中的妖道張魯,這次的敵人是老盟友孫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