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巴蜀攻略 巴蜀好人

事情還要回到建安十三年,赤壁開戰前夕。當時曹操剛取得江陵,益州牧劉璋便馬上就派了他的別駕從事張松前來拜見曹操,表示臣服,巴蜀軍兵悉聽丞相指揮。

其實這也不是劉璋第一次向曹操輸誠了。早在建安十年,劉璋就已經派了一位北方人陰溥向曹操致敬,為自己換來了一個振威將軍的頭銜。建安十二年曹操平定河北,劉璋又派了蜀郡本地人、張松的哥哥張肅,率領少數民族所組成的「叟兵」三百人獻給曹操,曹操一開心,便任命張肅為廣漢太守。

待到張松拜見曹操時,已經是蜀、曹之間第三次「親密接觸」了。按理說曹操剛剛拿下荊州,心情指數定然一路飄紅,張松這回可是得了個美差,本應加官晉爵、荷包滿載,弄不好被曹操留在身邊,在中央撈個官職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壞就壞在張松的這副尊容上。他雖然和張肅是親兄弟,兩人出使時掛的頭銜也都是別駕從事,但兩人外表上的差別可就大了去了。張肅生得高大挺拔、氣質威嚴,張松卻生得個頭矮小,五官不正,還帶點浪蕩子的味道。

長得難看不是你的錯,但跑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

曹操一見之下,就覺得這傢伙成不了大器,再加上他當時忙著追殺劉備,於是就封了一個比蘇縣令的小官兒給張松,之後對他不理不睬。

比蘇縣相當於今天雲南省雲龍縣,離大理市約有二百公里,在東漢時期是個標準的蠻荒之地。被派到這種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鬼地方當官,跟流放差不多。更何況張松當時已經是州政府副座級的高官,這樣的人事任命簡直就是一種羞辱。

張松雖然長得寒磣了點,但精明幹練,個性高傲,受了這樣不公的待遇哪裡能忍得住?他回到成都之後,就開始對劉璋大吹耳邊風,說曹操的壞話,勸劉璋別跟著曹操干,沒啥子前途。

以歷史眼光來看,張松和曹操的會面無疑是極為關鍵的。倘若曹操當時給張松好一點的待遇,至少是以禮待人,也許早就將巴蜀之地收入囊中了,又怎麼會留給劉備稱王稱帝的資本?

史評家對於這個看似微小卻影響深遠的事件,無不發出喟然之嘆。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曾就此事批評曹操:「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數十年之內,而棄之於俯仰之頃,豈不惜乎!」意思就是說,曹操因一時的驕傲自負,這才導致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啊!

赤壁之戰後,張松對曹操的攻擊更是變本加厲,大概連曹操在華容道吃狗屎之類的人身攻擊都冒出來了。

張松告訴劉璋:「主公啊,曹操是個亂臣賊子,與這樣的傢伙合作是沒有前途的,要合作就該找劉備劉左將軍,人家現在可是荊州之主,又和主公您同樣是漢景帝之後,算是同宗,是皮囊里的兩處內臟啊!聽我的話,和劉備來往,相信我准沒錯。」

劉璋本來耳根子就軟,是那種沒什麼主見、聽人勸吃飽飯的主兒,他聽張松把劉備誇得天上有地下無,不禁怦然心動,問張松:「依你之見,要派誰去造訪劉備才好?」

張松說:「扶風人法正、孟達,都是人才,現在客居本州,無所事事,是上佳的使者人選。」

法正、孟達又是何許人也?

法正與孟達都是從關中地區流亡到益州的士人。法正祖父法真是當時隱士的代表,號玄德先生(還真巧);父親法衍則擔任過司徒掾、廷尉左監等中央政府的屬官,算得上是個小士族。孟達的父親孟他則靠著巴結「十常侍」張讓,一度做到涼州刺史的位置。

建安初年,漢獻帝離開長安,關中無主大亂,法正和孟達便結伴逃進益州,希望能從劉璋這裡撈得一官半職。然而當時劉璋對這些號稱「東州士」的關中人士不感冒,對兩人都沒有重用。法正最後好歹混到個新都縣令和軍議校尉等小官,孟達則是連毛都沒撈到一根。

這兩個人都是聰明絕頂、善言談又放蕩不羈的性子,沒得到好的待遇,自然私下多有抱怨。張松與這二人性格頗合,尤其是法正,雖然籍貫不同,走得倒是挺近乎。眼下張松既然要搞大事,法正和孟達自然是最好的幫手。

法正一開始還推辭不幹,最後總算是同意擔任劉璋的特使,前往公安拜會劉備。

法正和劉備會面的具體細節,史料上沒有詳細記載,所以談話內容不得而知,不過,劉備平日里待人就足以令人感動,更何況他特意抬高接待法正的規格,所以不難想像,兩人的會面是相當和諧而又愉快的。

事後的發展也證明了此點,法正回到成都後果然向劉璋大讚劉備英明神武,是益州最好的朋友。

說起劉璋,此人大概是三國群英中最慷慨大方的軍閥,他對別人的好都是有實惠的,而且還是主動地塞給人家。這會兒他決定要和劉備交往,又知道劉備初定南郡人手不足,馬上召集了一支數千人的部隊,由法正跟孟達率隊前往荊州,協助劉備防守。

劉備原本抱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想法與劉璋結好,也沒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沒想到竟然收到這樣一份意外的禮物,當然是又驚又喜。他將孟達留在江陵帶兵,讓法正回成都向劉璋轉達自己的敬意。

對於劉璋隨隨便便就送出一整營的軍隊,劉備似乎看到了自己當年借兵救孔融時的憨直模樣,同時對益州的富庶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往後劉璋又多次派遣張松與法正前來拜會劉備,劉備殷勤招待之餘,也仔細詢問了益州的地理、經濟、軍事等情報,張松與法正既然是別有用心,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於是,建安十五年成了劉備集團的外交年,他一方面忙著和東方的孫權和親,另一方面則要招待劉璋不斷派來的使者。

其實劉璋派兵協防荊州,與孫權嫁妹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外交同盟的表徵。從第三方的角度來看,透過劉備左右逢源的樞紐能力,南方揚、荊、益三州已在事實上成為了一個軍事同盟,共同對抗曹操和他的「邪惡帝國」。

當然,真正實現「三州同盟」,那只是劉備一夜好夢後才可能出現的情景,事實上南方三家各懷鬼胎,各自盤算著別人的領地。

首先搞事的是孫權。

他才剛剛在爭議中通過了「借荊州」的議案,馬上就發現劉備與劉璋彼此勾搭,心中肯定是五味雜陳。他或許已經預料到劉備不會那麼聽話,但萬萬沒有想到這大耳賊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找到了一座新的靠山,這使得孫權想起了周瑜的遺計。

於是,他決定測試一下他這位妹夫的底線。

孫權派出使者前往公安面見劉備。在會議室內賓主雙方舉行了會談,共同回顧了孫、劉兩家的傳統友誼,並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交換了意見。之後,江東代表拋出兩家共同出兵伐蜀的計畫。

使者對劉備說:「米賊張魯(五斗米教教主)據守漢中與巴西,是曹操進軍益州的跳板,如果讓曹操得了蜀地,則荊州危矣。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先取益州劉璋,再取漢中張魯,使整個長江流域成為一體,首尾相連,如此一來就算有十個曹操也不怕了。」

孫權這個「伐蜀大計」馬上在劉備陣營中掀起了巨大波瀾。

對於篤信「孫劉同盟」的幕僚來說,益州之地原本就非取不可,現在孫權既然主動提議進攻,沒有理由拒絕。再者說,事成之後,江東不可能跨越荊州而控制益州,屆時益州仍將為劉備所有,等於是凈賺一筆。

但劉備的主簿、荊州人殷觀卻有不同見解,他表示:「如果擔任江東的前鋒進軍益州,成功的話蜀地歸根結底還是孫家的,如果失敗卻會讓孫家有機可乘,兩邊不討好。為今之計最好是告訴孫權,荊州地區情況還不安定,不能發兵,江東一定不敢越過荊州攻打益州,這樣無論是對江東或是益州,咱們都有利可圖。」

劉備同意殷觀這個打馬虎眼的策略,依計向孫權回覆。孫權見劉備打起太極來,索性將計就計,他告訴劉備,你不能出兵無所謂,我們江東人自己會打,你只要乖乖地讓路就是了。

劉備見孫權是這麼個態度,火「騰」地一下就上來了:給你個軟釘子你不碰,還非要把頭往鐵板上撞,難不成要我來硬的?

他告訴孫權:「益州地險民富,劉璋雖無能,但足以自保;張魯虛偽多詐,未必會聽從曹操的指揮。今天你要遠征,前線在巴蜀、漢中,後方是長達萬里的補給線,就算是吳起、孫武再世,恐怕也沒有勝戰的把握。另一方面,曹操雖然有無君之心,但畢竟是帝國丞相,有些人見曹操在赤壁打了敗仗,便以為他氣力已盡,不會再有企圖,殊不知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對於江東早已虎視眈眈,如今同盟之間相互攻伐,等於給曹操可乘之機,絕非好計。」

劉備最後「同盟無故自相攻伐」這一番話語帶雙關,一方面將劉璋納入到反曹的軸心,另一方面卻是再次強調「孫劉聯盟」的重要性。現在曹操在北方實力仍不容小覷,我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