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官渡之戰 大戰前夕

時光再次回到當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紹親率大軍來到黃河北岸的黎陽,並派出淳于瓊、郭圖、顏良三支部隊跨河攻打駐紮於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在南岸建立灘頭堡。

當時曹操無論兵力還是糧草都尚未備妥,因此一直要等到四月才能發兵救援死守不屈的白馬。

曹操採納了荀攸的「聲東擊西」之計,假裝要在延津渡河北上,實則主力直撲白馬。袁軍雖然被攻了個冷不防,但將領顏良仍來得及作出反應,率大軍主動出擊。面對兇悍強大的敵人,曹操派出兩位降將張遼跟關羽打頭陣。

不可否認,他派降將去當炮灰,這多少顯得不厚道,然而結果卻大出各方意料之外:關羽匹馬獨身攻入袁軍核心,一刀刺死顏良,袁家諸將完全不能抵擋,關羽割下顏良首級,回營復命。

以上就是《三國志》上有關「關羽斬顏良」的記載,不必靠小說家的修辭或渲染,單單一句「(關羽)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關羽迅捷勇猛的形象已躍然於紙上。

每每讀史到此,我都不禁發出由衷的感嘆:千古之後,似乎仍能聽到那震天的吶喊之聲,見到那手起刀落一瞬間的光華,聞到那揮之不去的血腥——何其壯哉耶!

曹操隨即表給關羽「漢壽亭侯」的爵位,使關羽成為自夏侯惇以降第二位封亭侯的曹營將領。

而袁紹,並沒有像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得知顏良的死訊後痛哭流涕,非要殺了劉備報仇不可。當時袁紹勢力龐大、兵多將廣,死一兩個大將壓根兒不傷筋動骨,沒什麼大不了的。

至於劉備,當時應該仍在鄴城休整。流散在四處的殘眾也逐漸往河北集結,這其中,除了糜家兄弟各自棄官跑來歸附以外,最令劉備開心的莫過於趙雲的歸來。

此時趙雲終於處理完兄長的喪事,聽聞劉備身在鄴城,特地前來效力。劉備二話不說,把趙雲拉上床先睡幾晚(敘舊而已,別想歪了),然後命他秘密招募人馬,徵得一支數百人的部隊。

當時趙雲還沒有什麼知名度,劉備也不給他任何編製內的頭銜,只讓他和這支秘密部隊自稱是劉左將軍部曲。如此一來,這支部隊便不在袁紹的軍隊編製之內,得以避過袁紹的耳目,不受其指揮。

卻說關羽那風情萬種的一刀,雖然暫時解了白馬之圍,但袁強曹弱的事實並未逆轉。曹操無法支持那麼長的戰線,於是押著白馬一帶的居民向西南方的延津撤退。

袁紹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親自率領大軍渡過黃河,由驍將文丑帶領一隊騎兵進行第一波的追擊。同時袁紹還將在大後方吃閑飯的劉備緊急招來,安排他緊跟在文丑之後進軍。二人的軍隊合計約五千餘騎,循著曹軍撤退的軌跡掩殺而來。

然而曹操裹挾白馬一帶居民撤退並非仿效劉備愛惜百姓的美德,而是他耍的一個陰謀詭計。他故意將從白馬徵收來的輜重留在大路上,引誘文丑分兵去劫奪,然後趁其部隊變換隊形時下令衝鋒,結果袁軍大敗,文丑陣亡。

至於劉備,他率領第二波追擊軍,象徵性地追趕了一陣,並未與曹操真正交手便撤了回去,好像他這次的主要任務並不是追擊曹操,而是專門幫文丑收屍似的。

曹操雖然在延津又贏一場,但仍然抵擋不住袁紹的滔天兵勢,他持續退兵,回到大本營官渡固守。袁紹則率軍來到一河之隔的陽武,雙方展開艱苦的陣地戰。這時大約是建安五年的夏天。

劉備並沒有參與接下來的陣地混戰,他擔負起一個全新的任務——前往汝南組織黃巾軍地下游擊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