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刺曹大計 有關曹操

劉備或許並沒有意識到,他進入許都的同時,一柄刀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當時有個人向曹操建議:「劉備有英雄之志,不早除掉,必成後患。」

曹操便徵詢參謀郭嘉的意見,郭嘉表示:「這話是有道理的。但主公起兵為民除暴,以誠信招攬俊傑,正擔心誠信度不夠。現在劉備有英雄之名,窮途末路前來投靠,卻被主公給殺了,主公恐怕得擔上一個『害賢』的惡名。到時智謀之士對主公的誠信感到懷疑,另投他主,主公又和誰商定天下之事?殺一人而使天下人失望,不可不察。」

聽罷,曹操拍了拍郭嘉瘦弱的肩膀,笑道:「奉孝,You got it(君得之矣)。」

其實曹操是個聰明人,更是個有主見的人,之所以徵詢屬下的意見,只是擺出一種「納諫」的姿態罷了。

他其實是不想殺劉備的,而不殺劉備的理由有很多,收買人心當然是其中之一。事實上,對於主動前來投靠的落難軍閥,曹操多半都能友善接納,例如之後投降的張綉,或是被孫策擊敗的劉勛。當然,之後是否能夠好好相處,則是另外一回事。

此外,劉備這時候一副落水狗般的狼狽相,應該也激不起曹操殺人的念頭。筆者甚至認為,在這段時間內,曹操壓根兒就沒將劉備放在眼裡,這便給了劉備一個棲身的夾縫,讓他在曹操多疑的陰影下存活了下來。

最後,也是筆者認為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劉備特殊的背景,對曹操而言有很大的利用價值。關於這一點我們之後再加以討論。

曹操雖然收留了劉備,也有心利用他來打擊徐州的呂布,但眼下的他實在是有心無力。一年前,他才死戰擊敗呂布,奪回兗州的統治權,稍微休養之後,又派兵西入洛陽奉迎漢獻帝,並與軍閥楊奉打了一仗。

此外,遷入許昌的步履尚未停穩,董卓的西涼軍團又在張繡的率領下,經劉表同意進駐到南陽郡的宛城,離許都不過百里之遙。這也迫使曹操不得不先掉轉槍頭,對付南邊更加難纏的張、劉聯盟,而對東方的呂布則只能採取比較被動的策略。

於是劉備再度被賦予了看門狗的任務,位置同樣又是小沛。

當然,曹操並沒有虧待這位新加盟的小弟,不但提供了部分兵力與糧草,還用漢朝政府的名義,正式任命劉備為豫州牧。這可是劉備方鎮的地位第一次得到漢朝中央的官方認可,貨真價實的堂堂「劉豫州」就這樣誕生了。

獲得朝廷(其實是曹操)的嘉獎,劉備精神為之一振。他率領整頓過的軍隊回到小沛,出乎意料的是,他並沒有遇到呂布的任何抵抗。劉備隨即號召殘兵,秣馬厲兵,打算好好當一回討伐呂布的馬前卒。

然而,事情的發展正應了那句話:計畫沒有變化快——在陳圭、陳登父子的運作之下,原本是死對頭的曹操和呂布竟結成了同盟。

曹操將原本戴在袁術頭上的「左將軍」頭銜硬給扒了下來,轉送給了呂布,還噁心巴拉地寫信說:「現在的世道不好,國家沒有優質金屬,所以我拿出自家的金屬給將軍刻印。國家沒有上好的布料做紫綬,我就把自己的紫綬給將軍。將軍就將就著用吧,只要記得對國家效忠就是了。」

在這一派「祥和」的氣氛下,劉備就算再怎麼報仇心切,也只能暫時咽下了。

劉備在小沛一待就是將近兩年。這期間,曹操打張綉,袁紹打公孫瓚,呂布打袁術,孫策持續橫掃江東。劉備置身於四戰之地的小沛,卻閑得發慌,也算是奇事一樁。

趁著劉備中場休息的空當,簡單介紹一下曹操這個人。雖然拜各種「講壇」和書籍所賜,列位對曹操已多少有些了解,但為故事順暢,在此還是扼要敘述一下這位劉備未來的天敵先前的事迹。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人,生於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比劉備大六歲。曹家並非傳統士族,曹操的老爹曹嵩來路不明(有一說是譙縣夏侯氏出身),認了大宦官曹騰為義父,之後又捐了一億錢買了個太尉的官職,這才使得曹家躍入權貴之流。

曹操就像當時大部分的官二代一樣,循著一條約定俗成的路徑,慢慢進入仕途。

他二十歲時被舉為孝廉,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與議郎等地方或中央官職。黃巾之亂時,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率兵平亂,之後又升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統領中央禁軍。

董卓入京後,曹操棄官來到陳留,舉兵討董,然而運氣欠佳,在滎陽卞水一戰慘敗給董卓的大將徐榮,差點連小命都丟了。曹操為了補充兵源,親自南下丹陽郡募兵,結果好不容易募到的四千人中竟有三千五百人叛變,窘到極點的曹操只得貓在河內,暗暗培植自己的實力。

隨後數年內,曹操借著討伐民變勢力以戰養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一戰大破青州黃巾軍後,收其中精銳者為「青州兵」,實力大增,頭銜從東郡太守升為兗州刺史,成為袁紹南方最忠實的盟友。

之後曹操破袁術、陶謙,又與呂布爭奪兗州。曹操奪回兗州之後,應董承之邀,出兵洛陽奉迎漢獻帝至許昌,「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真正成為了一方霸主。

在筆者的想像中,曹操應該是個一手提著酒壺,一手持著屠刀的「浪漫屠夫」。他有著詩人般率真感性的一面,卻從不讓這份感性干擾自己果斷殘酷的行事風格。

他絕頂聰明,精力充沛,又經歷過大風大浪,在年過四十的當下正值人生巔峰,無論是用人、施政,還是用兵、伐謀,均無懈可擊,因此即便眼下曹操的「硬體」仍然弱於袁紹,他仍然被許多人看好,被認為能一掃諸侯割據的亂局。

曹操跟袁紹曾經是最緊密的盟友,曹操早期戰況不利時,經常靠袁紹的大力支持才能安然渡過難關。然而,隨著外敵實力陸續下降,兩人的關係也就變得越來越微妙了。公元196年,曹操奉迎天子的舉動,更是在袁、曹之間投下了一記重磅炸彈。

或許之前袁紹只當曹操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弟,認為他會始終支持自己的霸業,但曹操奉迎天子之舉卻暴露了他的野心,令之前無怨無悔付出的袁紹深感不快與不安。曹操自己當然也清楚這點,如果要真正成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霸業,袁紹便是橫在他面前最大的絆腳石。

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好說的?打吧。

於是曹、袁這兩股龐大勢力便沿著黃河逐漸分裂開來,嚴陣以待。面對這場越刮越猛烈的風暴,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其他一些相對弱小的勢力,包括劉備在內,只能隨著這陣漸起的風暴搖擺不定。

大戰一觸即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