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徐州風雲 派系鬥爭

與《三國演義》中陶謙又哭又鬧的場景相比,歷史上陶謙只是在病重時說了一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而已,而且這句話是否真的代表陶謙的真實想法,其實還是頗有疑問的。甚至,由於這是遺言,我們並不能肯定陶謙是否說過這樣的話。

但話說回來,如果陶謙沒有讓徐州,又是誰讓的徐州?為何又要讓給劉備?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綜觀歷史記載,劉備接任徐州牧一職,是糜竺與陳登二人一手促成的。這兩個人都是陶謙帳下徐州本籍的高級幹部,糜竺為商賈,陳登為世家,屬於有一定話語權、掌握一定人脈資源的階層,或許這二人的所為,正是代表著大多數徐州中高階人士的想法。

說穿了,這在東漢末年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例如曹操的兗州刺史,也是靠陳宮一張妙口說服大多數兗州仕宦所換來的,只是當年曹操有擊破黃巾軍的大功在先,可以合理解釋兗州仕宦的支持。而劉備到徐州後不要說勝仗,連力氣都出得不多,為何徐州仕宦心甘情願拱他上位?

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答案,當然劉備的仁德、義名,或是他的會做人,都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筆者的解釋則是:派系問題。

前面曾提到過,陶謙是揚州丹陽人,史書上記載,「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也因此陶謙麾下的主力,除了難以控制的泰山兵之外,就是他從故鄉招募而來的丹陽兵。

相反的,徐州本地人士雖是徐州政權的核心幹部,但卻不曾見到有哪位徐州人士擔任重要軍職的記載。這種「文承徐州,武承丹陽」的權力結構,必然會帶給徐州仕宦很大的不安。畢竟琅琊一地已被桀驁不馴的泰山諸將霸佔,如果丹陽諸將也想畫地為王,那整個徐州就要被這些外來者給把持了,這還得了?

這樣的不安,在丹陽兵團總司令陶謙過世後增至最強,在缺少足夠分量的本土軍官的情況下,徐州人極需要一個有聲望的武職人員接管徐州,以鎮住丹陽兵將,而接任者最好不要再帶入新的派系,威脅到徐州本地人的利益。

這樣看來看去,好像也就只有為人低調、性格內向,甚至略顯木訥的劉皇叔最適合了。

在攛掇劉備當徐州牧的整個過程中,陳登費的心思無疑是最多的。他出身於下邳陳家,是名門之後,當時他與劉備大約都是三十來歲的年紀,對於這個從平民階層迅速躥起的軍人十分欣賞,他力勸劉備接管徐州。同時為應付之後可能面臨的威脅,他也準備了後續的外交策略。

劉備剛一接手徐州,陳登立馬便派人出使冀州,先對袁紹通報陶謙的死訊,然後表示:「為避免徐州一地為奸雄(應指袁術)所侵擾,使盟主大人憂慮,我們共同擁戴平原相劉備為宗主,使百姓有所依歸。因現在時局混亂,劉使君不能解甲向您請示,謹以使者向盟主稟報知悉。」

這是一段精彩絕倫的外交公文,充分展示了陳登的政治水平和外交藝術。

陳登在公文中很明確地使用了「盟主」一詞來稱呼袁紹,便等於承認了袁紹在關東各諸侯間的領導地位。袁紹也順勢回禮,稱劉備「弘雅有信義」,既然徐州百姓自願擁戴,盟主我嘛,自然也是樂觀其成的。

筆者看過不少評論文章,就袁紹對劉備的稱讚大做文章,說什麼連老對頭都稱讚劉備有信義,可見他的仁義指數有多高云云。

筆者倒不覺得袁紹說出的這五個字需要什麼特別的解讀,袁紹可能只是單純想不到要怎麼形容劉備而已。要說他「海內知名,家世顯赫」,顯然有點誇張;要說他「英武善戰,雄姿傑出」,又想不到什麼戰績可以當得起這樣的稱讚。既然沒啥好說的,只好隨口說一句「弘雅有信義」了。

陳登的這步棋下得很妙。事實上,袁紹眼下就算不樂觀其成,也管不了徐州之事。他北邊和公孫瓚打得正熱鬧,南邊還要操心小老弟曹操和呂布的戰事,壓根兒抽不出手來管徐州的閑事。

陳登便是利用袁紹無暇東顧之機,主動示好,不但掩蓋了劉備之前隸屬公孫瓚或陶謙的立場問題,同時透過結好袁紹,也暫時免去了曹操侵擾徐州的可能性。透過與袁、曹兩家的聯盟,又可以有效地扼制袁術的野心,可以說是一步一舉三得的妙棋。

像這樣高明的外交策略,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出自陳登之手,當時劉備還沒有開竅,不可能想到如此高明的策略。

當然,陳登會選擇向袁紹陣營靠攏,也不見得是為劉備著想,多半仍是出於徐州仕宦的共識。畢竟當時袁、曹集團已明顯居於上風,趁徐州政權新老交接的時候快點轉換立場,才能確保他們的利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於是,劉備、曹操、袁紹的「利益共同體」就這樣被建立起來了,劉備以他豫州刺史的身份,舉袁紹的長子袁譚為茂才,曹操稍後也將自己鎮東將軍的位置讓給了劉備,並上表朝廷封他為宜城亭侯。

然而就在另一邊,在劉備落難時拉過他一把的公孫瓚卻仍舊和袁家陷入苦戰;田楷則在青州繼續苦苦掙扎,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個道理,在這裡得到完美的實踐。

就在陳登等徐州仕宦的重重算計之下,劉備終於踏上了他前半生最高級別的位——豫州牧,搖身一變成了「劉使君」。

劉備同學,繼續努力!

徐州仕宦們興高采烈地來到州牧府邸,慶賀新使君就職,認為劉備這個百戰之將一定可以壓倒蠻橫的丹陽兵將,為徐州人謀福造利。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除了那個叫陳群的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