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從春秋走向戰國 壹 決戰

公元前482年冬吳越媾和之後,句踐又給了夫差五年的時間,可是夫差毫無長進,越國卻日漸強盛。看來老天都要吳國滅亡,句踐當然沒理由再繼續等下去了。

好吧,就賞你一刀,讓你早死早超生。

公元前478年,越王句踐決定率全國兵力傾巢而出,給吳國以毀滅性的打擊。

這次越國的兵力不再是五年前的五萬,而是足足八萬之多。

八萬雄兵,怎麼來的,都是句踐這些年推行生聚政策以來,越國那些英雄母親生的。十幾年過去了,這些小孩一個個都長成了勇敢的越國戰士,為了十幾年前父輩的仇恨,他們將要攻入吳國,將那裡的太湖水染紅。

老規矩,句踐又找來了他的左膀右臂文種、范蠡,問計。

文種道:「據我所知,現在吳國連年饑荒,市場上連粗糧都沒得賣了。為了生存,吳國很多百姓都離開國都逃到了東海之濱靠揀蛤蚌填飽肚子。一切對我們都如此有利,不滅掉吳國還等什麼!」

句踐一邊點頭一邊又問范蠡:「范大夫,你怎麼看?」

范蠡道:「文大夫說的沒錯,我聽說,捕捉機遇,就像撲滅大火和追捕逃犯一樣,拚命追趕還來不及呢!大王,不要猶豫了,出兵!」

句踐想了一會兒,又道:「兵者,凶也。打仗畢竟是大事,范大夫是不是再依例卜個卦,問一問吉凶保險一點。」

范蠡相術非凡,按道理應該答應,沒想到他一反常態,斷然道:「有疑惑才問神,沒有疑惑,還問個什麼?如果神說不打,難道就不打了嗎?大王,咱們現在應該立刻出兵,不等吳國其他地方援兵到達,直搗姑蘇。吳王將以不與越戰為恥,必率都城的軍隊迎戰。倘若咱們能打敗吳王,一舉攻下姑蘇最好,如果一時無法成功,就讓御兒(今浙江嘉興,越國北部重鎮)的守軍牽制吳國的地方部隊,讓他們無法和吳都城守軍會合。如此我軍主力則可將姑蘇團團圍住,餓也要餓死他們!」

句踐大喜:「太好了,就這麼辦!傳令下去,馬上發布全國動員令,如願加入軍隊跟隨寡人伐吳的,都去國都門外集合,寡人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這正是:

不揣,要奮迅名揚東海,

把吳宮踏破,

易如歷塊。

慷慨,

定仗劍長驅,

戰勝三吳歸去來。

——明·梁辰魚《浣紗記》

緊接著,句踐老婆將自己的宮殿用土堵死,讓句踐放心出征。

緊接著,句踐派使者去周天子敬王那裡報告,說自己要伐吳,一切都是為了世間的公理與正義。

緊接著,句踐齋戒沐浴,到大禹廟祭告祖先,然後來到城外飛翼樓上,宣告在那裡集合的國人:「你們中有好的主意想來報告的,都請報告我。主意好的有賞,報告不實的將受罰,請在五天內一定慎重考慮,超過五天你的主意就不被採用了。」

五日之後,一切準備就緒,句踐又來到飛翼樓上,親自擊鼓,三軍整列,然後當著八萬大軍的面,處死一個罪犯,宣布說:「此人賄賂有司,破壞軍紀。當死!」

原來這個倒霉鬼是越國富家子弟,貪生怕死不敢從軍,故用金銀財寶賄賂人口普查部門,妄想逃避軍役。越王句踐當眾殺了他,就是為了嚴明軍紀,殺雞給猴看。

隨即就是動人的送行場面,三軍將士各自與父母兄弟訣別,互相哭著說:「此行不滅吳,復不相見!」

壯烈的氣氛瀰漫了整個廣場,大家齊聲唱道:

躒躁摧長恧兮(急速行動,以減退我們長久預計的羞愧啊)。

擢戟馭殳,所離不降兮,以泄我王氣蘇。

三軍一飛降兮,所向皆殂。

一士判死兮,而當百夫。

道佑有德兮,吳卒自屠。

雪我王宿恥兮,威震八都。

軍伍難更兮,勢如貔。

行行各努力兮,於乎,於乎!

——《吳越春秋·離別相去辭》

唱完歌,大軍正式出發,第二天,句踐又當眾殺了一名「官師」級罪犯,宣布說:「此人不聽軍令,當死!」

看來猴子們心存僥倖,只好再殺一隻雞。

第三天,句踐又當眾殺了一名「下大夫」級罪犯,宣布說:「此人不遵王命,當死!」

看來猴子們還心存僥倖,只好再殺一隻雞。

第四天,越軍兵臨吳越邊境御兒,句踐又當眾殺了一名「將軍」級罪犯,宣布說:「此人驕奢淫逸,不聽管教,當死!」

這下猴子們全老實了,沒有一個人再敢幹犯軍紀。

大軍接著出發,走了沒多久,就看到路邊一隻憤怒的小青蛙,肚子一鼓一鼓的,睜著大眼使勁瞪路人,好像別人欠了它幾萬塊錢似的。

句踐點了點頭:「這個小憤青,有前途!」說著從戰車上站起來,低頭扶軾,向它敬禮。

左右問:「大王為何要向一隻小青蛙敬禮,難道它不是一隻普通的蛙,而是一隻神蛙?」

什麼神蛙,還鬼娃呢!句踐怒,正色道:「你們不懂。一隻小小的青蛙看到敵人以後都能充滿鬥志,怒氣衝天,難道還不值得尊敬嗎?」

大家聞聽此言,頓時羞愧難當:「吾王敬及怒蛙,我等受數年教訓,豈反不如蛙乎?」

大家於是一個個緊握戰友的雙手,互相勉勵,以必死為志。

句踐見這齣戲大獲成功,大喜,一隻小青蛙成就了八萬悍不畏死的大軍,寡人的演技,果然爐火純青。

接著,句踐又向全軍宣告說:「軍中凡是有父母而無兄弟的,向前一步走!」

這些人站了出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何事。

句踐大聲道:「我不需要你們效死,你們回去吧!」

群情激昂:「為什麼,我們要為大王獻身,為祖國獻身,我們不回去!」

句踐說道:「你們都戰死了,你們的父母怎麼辦?請你們姑且回去,奉養父母。今後你們沒有了牽掛,還可以再來參軍嘛!」

大家全感動得哭鼻子。

句踐又道:「有兄弟幾個都在軍中的,向前一步走!你們聽著,接下來會有一場硬仗,如果戰事不利,你們都有可能會犧牲。你們兄弟之間選一個回去吧,讓你們的父母能有人送終。」

大家全感動得抹眼淚。

句踐又道:「有眼睛昏花、體力虛弱、有病在身的,也統統回家去吧!」

這可好,幾個命令下去,八萬大軍一下子走了一兩萬,但句踐一點兒不覺得可惜,比起人數來,士氣對一場戰爭的成敗要重要得多——沒有牽掛、勇敢而健康的士兵,才是最強大的所謂精兵。

第二天,六萬多越軍進入吳境,行至錢塘江口,大戰在即,句踐再一次當眾處死五名罪犯,向全軍宣告:「我愛你們,比對我親兒子還愛。但是如果犯了死罪,即使我的親兒子也一樣要處死!決戰就在眼前,你們中有讓回去而不回去,讓留下而不安心,讓前進而不前進,讓撤退而不撤退,讓向左而不向左,讓向右而不向右的,一律處死,老婆孩子賣做奴隸,聽到沒有!」

終於,在公元前478年3月,越軍到達姑蘇城外笠澤(即吳淞江,今天的蘇州河,太湖入海三條主要水道「三江」之一)南岸,吳王夫差聞訊慌忙帶著姑蘇城內全部兵力五萬,前往迎戰,雙方隔江對陣。春秋時代最後一場大仗「笠澤之戰」爆發了!

奇怪了,夫差腦袋壞掉了嗎?越軍來勢洶洶,他這個時候為何不固守城池、等待地方部隊前來支援,反而要主動出擊呢?

因為夫差想憑藉大江之險禦敵於姑蘇城外。要知道,水道是吳國的生命線,如果連最大的水道吳淞江都被越國人控制,那麼姑蘇城將會變成一座孤城,遲早會被越軍攻下。

他這個時候還在做美夢,吳淞江是姑蘇城的天然屏障,越軍沒有那麼容易攻過來的。

確實,在戰略思想落後的春秋時代,渡江作戰十分困難,因為不能徒涉的江河,限制了進攻部隊的機動,易割裂戰鬥隊形,指揮、協同、通信聯絡和物資補給都很困難。只要吳軍在越軍渡江的時候找準時機半渡而擊之,就能給敵人以毀滅性的打擊。

句踐看著這條寬闊的大江,十分頭疼:渡江作戰,從前也沒有什麼成功戰例可以借鑒呀!想來想去,也只有當年楚成王攻打宋國的泓水之役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但那次也是因為宋襄公自己太迂腐,等到楚軍完全渡過泓水才發動進攻,楚國這才打贏的。夫差應該沒有那麼傻才對,怎麼辦呢?

想了半天想不出轍,句踐只好請教範蠡,范蠡道:「渡江進攻戰鬥,一定要力求乘敵之隙,出敵不意,從行進間以奇襲的方法實施;不可能時,則實施強渡。但這兩種方法,在敵人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都很難實施。所以,我們必須採取主渡與助渡、真渡與佯渡、強渡與偷渡相結合的方法,在密集的弓弩與黑暗的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