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謀楚 叄 千里突襲

至此,吳、蔡、唐三國攻楚統一戰線正式達成,聯軍厲兵秣馬,浩浩蕩蕩,溯淮水繼續西進。進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說今安徽鳳台)後,孫武突然決定舍舟登陸,由向西改為向南。這下子就連自以為軍事專家的伍子胥都搞不清孫武的戰略意圖了,問:「咱們吳軍水戰天下第一,應該繼續西進至漢水,然後沿漢水南下,直搗郢都才對,為啥要突然舍舟登陸,與楚軍在陸地上較量呢,這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嗎?」

為了把這場戰爭解釋得更清楚,我們有必要把楚國的地理形勢講一下。楚國在長江以北共有兩條大河,一條是淮水,一條是漢水。淮水是東西走向,在楚國的北部邊境;漢水是南北走向,向南注入長江,將楚國的領土劈為左右兩半;而楚國都城郢都就在淮水的南岸,漢水的東岸。吳軍的本來計畫應該是沿淮水西進至淮漢交匯處然後沿漢水向南直搗郢都,這是所有正常的軍事家都會選擇的路線。而楚國人也是這麼判斷的,所以他們在淮水漢水交接處布下了重兵,準備在這裡和吳軍決一死戰。可是孫武是什麼人,那可是個軍事鬼才,當天下人都認為吳軍會走水路的時候,他卻偏偏選擇了陸路。

對此,孫武跟伍子胥是這麼解釋的:「兵貴神速,楚國地大兵多,久戰對我方不利。如果我們西行逆流走水路的話,速度必然放慢,從而拖延戰機,給楚軍以喘息的機會,到時候楚軍有了防備,我軍必會陷入到苦戰之中,進退不得!所以我們必須速戰速決,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從陸路往南直插其縱深,打他個措手不及!」

「高,實在是高,孫大哥你用兵如神,小弟服了!」伍子胥拜服說。

就這樣,吳國的「海軍陸戰隊」進行了「諾曼底登陸」行動,在淮汭舍舟上岸,並以三千五百名跑得最快的精銳士卒為「海豹突擊隊」,身穿輕甲,手執短劍,迅速通過楚國北部大隧、冥阨、直轅三關險隘(今河南信陽),由於楚國根本沒有想到吳軍會走這條路,所以這三個險要無比的關隘這時候全變成了擺設,任由吳軍如入無人之境般沖了進來。

孫武的戰略奏效了,他的這支「迅速反應部隊」速度真是快得驚人,等到楚軍回過神來,他們已經南行越過大別山,再從豫章折向西直抵漢水東岸,離楚國都郢都不過百里。

孫武不愧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天才,他竟然早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掌握了在二戰時期曾大出風頭的「大縱深作戰理論」,也就是以快速反應部隊迅速壓至敵方整個防禦縱深,在選定方向上突破其戰術地幅。一旦在敵人的防禦中撕開了一個突破口,負責擴張戰果的梯隊就應該迅速進入突破口,迅速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孫武的這三千五百名精銳前鋒不正是「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快速反應突擊隊,而跟在後面的兩萬六千五百名吳軍不正是這個理論中負責擴張戰果的後續梯隊嗎?

天才,真是一個天才。楚國一百多年內竟碰上了兩個軍事天才,一個是晉國的先軫,另一個是吳國的孫武,真是命苦啊。

當吳軍像幽靈一般突然出現在漢水東岸的時候,楚昭王這才慌了手腳,急派令尹囊瓦和左司馬沈尹戌,傾全國二十萬兵力,趕至漢水西岸,自小別山至大別山一帶擺下陣勢,與吳軍對峙。

遙望對岸,伍子胥忍不住潸然淚下,十六年了,自己離開楚國已經十六年了。這十六年來,他含冤受屈忍辱偷生,付出了十幾年滿頭白髮的青春歲月,為的就是這一刻。

君子報仇,十六年不晚。自己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這一戰,無論如何,都不能輸!

此時此刻,漢水兩岸陰雲密布,這場糾結了無數仇恨與決定吳楚兩國命運的生死之戰,這場春秋時期規模最大的陣地戰,終於就要開始了。

在廝殺來臨之前,請各位看客先喝上一杯香茶,讓我先來介紹一下雙方主要陣容:

楚方:

統帥:令尹囊瓦

副帥:左司馬沈尹戌

隨軍將領:武城黑

先鋒:史皇

後軍:射

總兵力:近二十萬

吳方:

統帥:吳王闔閭

副帥:伍子胥、伯

參謀長:孫武

隨軍將領:專毅(專諸之子)

先鋒:夫概(闔閭胞弟)

督糧官:公子山(闔閭次子)

後軍:蔡侯、唐侯

總兵力:吳軍三萬,蔡唐聯軍約三萬,總計六萬,號稱十萬。

總的看來,楚軍兵力占明顯優勢,共有二十萬之多,而且都是楚軍主力,而吳軍只有六萬,還有三萬是蔡唐烏合之眾。還是那句話,兵在精不在多。吳國三萬「海軍陸戰隊」乃是吳軍精銳中的精銳,再加上參謀長孫武乃是天下第一的軍事奇才,副帥伍子胥又是可怕的戰神「白髮魔男」,這一仗鹿死誰手,還難說得很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