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嗜血的王冠 柒 魚腸劍

天才的冶煉大師、鑄劍之鼻祖、重量級武器專家越國歐冶子曾采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為越王允常打造出了五把青銅寶劍,包括三把長劍湛盧、純鈞、勝邪(又名盤郢),兩把短劍魚腸、巨闕。這五把寶劍乃是春秋時代青銅鑄劍的巔峰之作,其中每一把寶劍背後都有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公子光早有不軌之心,所以他這些年來一直在暗中尋訪一些神兵利器,這五把蓋世寶劍就有三把為他所得,其中就包括刺客的終極武器——魚腸劍。

魚腸這個名字,據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卷十九「器用」篇載:「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此劍是因為劍身上的花紋猶如彎彎曲曲的魚腸而得名,但另一個說法則認為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故而得名。

不管是哪種說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魚腸劍應該是一把小巧鋒利的青銅匕首,小巧則容易藏匿,鋒利則足以穿透厚厚的盔甲。

據《越絕書》記載,魚腸劍鑄成後,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如同通靈一般,立刻感受到了魚腸劍中所蘊藏的信息,因此說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看來,這把劍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它嗜血與暗殺的宿命。

現在真的是萬事俱備了,行動三人組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行動負責人公子光默默地從懷裡取出那把魚腸寶劍,鄭重其事地遞給專諸。

三人默默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密室內死一般的寂靜。

好一會兒,專諸才接過寶劍,緩緩抽出,但見幽暗的密室內頓時寒光閃耀,刺得大家睜不開眼。

伍子胥忍不住拍手贊道:「好一把寶劍,竟能自放奇光,難道神物有靈,欲飽飲王僚之血乎?」

專諸心裡卻在想:確實是一把好劍,拿回去給老婆切菜一定很快。

公子光笑道:「那可不,這可是本公子的壓箱底寶貝,殺人滅口、居家旅行之必備武器。」

專諸道:「王僚的死期到了,他的兩個弟弟被困在楚國,季札又在外出使,沒有了這些絆腳石,此時行動,勝算甚大。但是我家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八歲小兒,所以請光哥允許我回家見他們最後一面。」

公子光抬起頭來,說道:「你放心地去吧,從今以後,你的老母就是我的老母,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你的老婆就是我的老婆!啊,不對,最後一句請自動忽略。」

專諸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不言而泣。

母親道:「我們全家受公子恩養,總有一天是要報答的。忠孝豈能兩全?你快去吧,不要掛記我。你能成此大事,垂名後世,娘我死了都有面子。」

專諸猶依依不捨,因為他明白,這是他們母子的最後一面了。

母親長嘆了一口氣,說:「我渴了,你給我去外面井裡打口水來。」

專諸奉命去打水,回來後,卻發現母親不在屋內,他老婆告訴他:「娘回卧室休息去了,你不要吵醒她。」專諸的心裡突然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忙跳窗而入,只見老母早已在卧室里自縊身亡了。

《漢書·地理志》言「吳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好用劍,輕死而易發」,看來這句話說得果然沒錯,不但吳越的古惑仔是如此,就連漁丈人、浣紗女、專諸母親這樣的老弱婦孺也都不弱於人後。

專諸大哭了一場,草草辦完喪事,辭別妻兒,來見公子光。公子光十分過意不去,安慰了一番,等專諸收拾好心情,大家開始作最後的部署。

伍子胥道:「公子何不今日就請王僚來吃飯,只要他肯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了。」

公子光笑道:「王僚這個好吃鬼,有好東西我怎麼能不給他預備一份呢?你給我在暗室內準備三百死士,我要好好招待一下我這位兄弟。」

安排妥當,公子光連忙親自動身前往宮內,請王僚去參加自己精心準備的鴻門宴:「大王,好消息,我這兒最近新來了一個太湖大廚,烤魚功夫一級棒。小弟不敢獨享,因此特請大王駕臨寒舍品嘗美味,您吃了絕對不會後悔。」不後悔才怪!

王僚雖然好吃,但智商卻不低,公子光野心勃勃,所謂宴無好宴,此去必然兇險萬分,答應吧,怕對方玩陰的,不答應吧,又怕激化雙方的矛盾。糾結了好一番,王僚最終還是決定冒險去一趟,但是他在赴宴之前也做了萬全的準備:

第一,從宮門到公子光的家門口,沿途列兵守衛,五步一哨,十步一崗,別說一個刺客了,就是一隻蒼蠅,也別想靠近王僚半步。

第二,進了公子光府第後,王僚的親信侍衛,布滿堂階、席位、左右,這些大內高手,一個個手操長戟,腰佩利刃,哪個敢稍有異動,所有傢伙就一齊招呼下去,將他砍成肉醬。

第三,王僚穿上了只有出征時才用的三層棠鐵之甲,把自己像個粽子一樣嚴嚴實實地包起來,就算萬一刺客接近自己,也傷不了自己半分,何況王僚經常去健身房鍛煉,本身就武藝高強,力大如牛,尋常十幾個壯漢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如此嚴密的防護,王僚就不信了,天下之間能有人殺得了自己?對方若敢在宴席上有所不軌,他就藉機將公子光之黨一網打盡,省得自己日後提心弔膽怕這怕那。

看來這該死的吳王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啊,時時刻刻都要防備別人幹掉自己,連吃個飯也沒辦法安生,怪不得那個季札死也不肯接受王位,寧願跑到鄉下去當土財主。

至此,繼承人問題這顆在吳國潛伏了多年的定時炸彈,終於被點燃了引信,一場江湖仇殺式的王位之爭就此展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