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晉文踐土 29、一切皆非偶然

至此,這場影響了春秋歷史甚而整個中國軍事史的城濮大戰終於以晉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不可一世的楚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楚中軍的若敖六卒在晉文公的授意下才得以保全大部,而晉軍除了擔任拖住楚軍主力的下軍損失了近一半的兵力外,其他兩軍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減員,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勝。在這場耗時近四個月的戰役中,晉國君臣團結,上下一心,政治、外交、軍事三管齊下,層層設計,步步料敵機先,前後左右,來路去路,細針密線,紋絲和縫,無不一一算到,這就像是下棋一般,誰能算的步數越多,誰的段數也就越高,成得臣空有一身勇力和精卒,可惜不會運算元,就算再多給他幾個車馬炮,他也只是個業餘選手,怎麼下得過晉文公這個象棋職業九段。

當然,文公的象棋下得再厲害,沒有好棋子,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虧的是先軫、狐偃、趙衰、欒枝、胥臣、魏犨這些個好用的文棋武子,晉文公才能得心應手,越下越精,把成得臣的車馬炮卒吃得是一乾二淨,只留了個老帥和兩個小士逃回楚河,這還是他為著長遠大局著想,否則吃進九宮全殲帥士,還不是他兩步棋的事兒,這還是合著下棋的理,將死對方也就得了,用不著趕盡殺絕拂人家的面子,否則惹火了對方,他一撂棋盤不陪你下就不好玩兒了。

晉文公這盤棋算是下完了,不過我們最後還是來稍微盤點一下這盤好棋吧,跟古人學學人家是怎麼下棋的,也好提高一下我們自己的棋藝。

一、幫手。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有了好幫手,做什麼事情都事半功倍,當然,幫手也不能亂選,好幫手能幫你加分,壞幫手卻只能越幫越忙,給你添亂。晉文公就選對了幫手,齊、秦,哪一個都不是吃閑飯的主,可是你看看楚國選的幫手:鄭、許、陳、蔡!這裡面也就鄭國上得了一點檯面,其他三個,都是毛還沒長齊的愣小子,忙一點沒幫上,亂倒是搗了不少,這做事情老有人在旁邊添亂,你就是能力再強也干不好活呀,還不如自己單槍匹馬一個人干呢,大不了加加班就是。

二、人際關係。找到了好幫手,人家不肯幫你,那你還是白搭。晉文公就是得了人緣好這個便宜,從前流亡在外的時候,就在齊、秦那裡跟人家搞好了關係,稱兄道弟的,有了事情別人自然會來幫你。所以說晉文公人家的人際關係搞得好。他講義氣啊,宋國人被楚國人揍了,他二話沒說就跑來幫忙打架了,宋國人見他仗義,就來給他送禮,他也不要,轉手就給了齊國人和秦國人,既賣了人情又賺了名聲,自己還一個子兒沒花,晉文公做人那可是做成精了。還有,要做好人際關係還要懂得「變通」,曹國人和衛國人對晉文公那可以叫一個差勁了吧,又是趕人家走又是偷看人家洗澡的,沒品透了!所以晉文公找機會狠狠地揍了他們一頓,兩方的關係可謂壞到了極點,可是真要和楚國人開打的時候,晉文公又一改常態,把曹、衛的土地還給了他們,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曹國人和衛國人站在楚國人一邊。為了晉國的霸業,晉文公可以把個人恩怨拋在一旁,他既可以跟楚王這個從前的朋友反目為仇,也可以跟曹、衛這兩個從前的敵人稱兄道弟,有一句話說得好,「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敵人,也沒有真正的朋友」,這就是「變通」的最高境界啦!這個境界可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要不怎麼說人家晉文公能當上春秋霸主,而我這個痴人只能傻傻地坐在電腦面前碼字呢?

三、用人。一個好劍客,一定能把他的寶劍用得出神入化;一個好屠夫,一定能把屠刀用得遊刃有餘;一個好作者,一定能把文字用得生動精闢;同樣的,一個好領導,一定要懂得用人,古往今來所有出色的政治家,無不對人性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賞罰分明,知人善任,這樣才能上下一心,發揮出所有人的能力,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所以說曹君不懂得用忠貞賢德的僖負羈,最後身敗名裂;楚王錯用了剛愎自用的成得臣,最後喪師辱國;而文公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中和他的一干文臣武將朝夕相處患難與共,誰能參謀,誰能任事,誰能打仗,他都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先軫。如果說晉文公是漢高祖劉邦,那麼先軫就是他的韓信。行軍打仗,克敵制勝,先軫說自己第二,春秋沒有人敢自稱第一。在中國的歷史上,先軫是第一個拿戰爭當一門學問,當一門藝術來研究的人。迂迴,惑敵,阻擊,埋伏,戰術層出不窮;圍點打援,誘敵深入,避強擊弱,各個擊破,戰略精彩紛呈。什麼反間計,心理戰,圍魏救趙,田忌賽馬,這些經典的兵法其實全都是人家先軫玩剩下的。有這樣百年難得一遇的軍事天才,晉軍怎麼能不招招領先,每戰必勝呢?成得臣碰上了這麼可怕的一個對手,輸了也可以理解,換了誰,那也討不了好去。

狐偃。如果說晉文公是漢高祖劉邦,那麼狐偃就是他的張良。狐偃性格上雖然有些缺點,做人也不夠厚道,但每逢大事,卻總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做出最為正確的決定和建議,晉文公親秦、勤王、救宋、退避三舍這些最為關鍵的大政方針,無不是在徵求了狐偃的建議後實施的。另外,狐偃乖巧機靈,善於言辭,是個當參謀的好料子,行軍打仗水平卻是一般,所以晉文公把他當成自己的智囊,而沒有讓他統率全軍,就是這個意思。

趙衰。如果說晉文公是漢高祖劉邦,那麼趙衰就是他的蕭何。論打仗,他比不過先軫;論韜略,他比不過狐偃;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謙恭有禮,忠厚仁義,他是文公最信任的一個人,也是和其他大臣最親近的一個人,這樣的人往往能在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充當一個潤滑劑的作用,幫大家協調關係,緩和矛盾,別看這種人不起眼,他們卻是一個團隊中最為不可或缺的人物。所以當文公初建三軍的時候,趙衰說什麼都不肯擔任將佐,而是讓給其他更有才能的人;所以當文公要誅殺魏犨的時候,趙衰則一個勁地為魏犨求情,為文公保留這個難得的人才;他的這些事迹,是不是可以跟蕭何月下追韓信媲媲美呢?另外,趙衰精通《詩經》,文化水平也很突出,所以晉文公把他當成自己的心腹,偶爾讓他幫自己處理一些外交事務,並沒有讓他參與城濮之戰的指揮決策,這也是晉文公知人善任的又一個明證。

魏犨。如果說晉文公是漢高祖劉邦,那麼魏犨就是他的樊噲。這個人武功雖高,但是行事魯莽,有勇無謀,讓他帶兵打仗,絕對只會壞事,所以文公最後還是決定讓他當自己的貼身保鏢,除了這個以外,也沒有更好的工作適合他了。

欒枝、胥臣。這兩個人才都是趙衰推薦的,根據趙衰對他們的稱讚,欒枝謹慎,胥臣多聞,從城濮之戰他們的表現來看,確實所贊無差。欒枝雖然沒有跟著晉文公一起流亡,但是他對文公的忠誠,絕對無可懷疑,當晉文公流亡在秦的時候,正是他甘當內應,堅定地站在了文公的一邊,為文公的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城濮之戰中,他又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堅守陣地,為全殲楚師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胥臣知識淵博,涉獵甚廣,估計在動物學方面也有過深入的研究,在戰馬身上披虎皮,這樣的絕招恐怕也只有他這樣見聞廣博的大學者才能想得出來。晉文公讓他們獨當一面,最後在城濮之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見凡是大功,斷非一人可立,各種各樣的人才都是有用的。

這些人在文公的領導下,各安其位,各展其謀,整個晉國就像一個巨大而精密的科研儀器,運轉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反觀楚國,四大家族爭權奪利,關鍵時刻楚王又和主帥成得臣意見分歧,整個楚國就像一個破舊不堪的大卡車,雖然馬力強大,但是部件磨損,上下脫節,稍微一碰,就得分崩離析,潰不成車;所以說楚國的失敗其實在楚軍離開宋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城濮一戰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四、經歷。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有過超乎常人的經歷,就像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王朝,都是開國之君最為雄才大略,而之後的皇帝,養尊處優,不識民間勞苦,更不知創業艱難,所以不是昏庸無能,就是暴戾無常,一蟹不如一蟹,等到國力耗盡,只有兵敗亡國這麼一個下場。晉文公雖然不是一個開國之君,但他經歷過的艱難險阻,顛沛流離,絕對不會比任何一個開國之君少,所謂「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那些流亡時期的經歷、磨鍊和見聞,對他而言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親眼目睹了齊桓公任用奸佞導致國家動亂霸業中衰的整個過程,所以他回到晉國後遠離奸佞舉賢任能,晉國得以大治;他親眼目睹了宋襄公死守仁義不知變通最後敗師身亡的可悲命運,所以他總結了宋國的經驗教訓,仁義詭道雙管齊下,靈活運用,與時俱進,以能達到實際的戰略目標為最終目的,而不是死摳「仁義」兩個字不知道變通;另外,在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晉文公和齊、秦、宋三國搞好了關係,並在楚國時了解了對手的很多情況,這些都對晉軍在城濮之戰中取得勝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還是那麼一句話,晉文公能夠稱霸,並不是偶然的,前因後果,原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