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晉文踐土 24、賭徒

公元前632年三月的一個早晨,睡眼惺忪的楚帥成得臣接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他的親信大將苑春被晉國所扣,不由大發雷霆:「重耳老賊,當初在我國中,你不過是我刀俎上的一塊五花肉,現在一當上國君,就翻臉不認人了,連我的人也敢抓,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正在發怒,帳外小卒報道:「曹、衛二國各有書到。」

得臣接過書札,小聲說道:「一定是求我出兵的,哼,沒有我們楚國撐腰,你們怎麼是重耳老賊的對手!」說著展開書札,只見上面寫著:「我們等你們楚軍等得花都謝了,你們還是不來救我們,我們只好投靠晉國了,sorry啦!」

得臣看得兩眼直冒火,將書札撕成兩半,大叫道:「曹、衛這兩個白眼兒狼,枉我處處為你們著想,你們卻如此對我,見風使舵狼心狗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這也不能怪別人,換了誰都會這麼做的,難道還陪著你一起死?

一旁的楚將斗越椒說:「老大不要生氣,這兩封書信一定是晉侯逼他們寫的,曹、衛二君不似如此絕情之人。」

得臣焦躁地踱著步子,說:「沒錯,這一定是重耳老賊乾的好事,老賊老賊,老不死跑不死餓不死的老賊,這一次我一定要你死得很難看!」可惜你這個小賊就是玩不過人家老賊。

就這樣,驕傲自負的成得臣上了文公的當,他沒有多想,就撤了宋圍,大起三軍,要去跟文公玩命。成得臣的心腹斗越椒說:「現在晉國有齊、秦幫忙,我們雖然也有陳蔡鄭許幫忙,但是實力恐怕還是比對方稍遜一籌,咱們還是找主公多要些兵來才好。」這個斗越椒後來也是個牛人啊,咱們到最後楚莊王那一部再講。

成得臣說:「好吧,那就麻煩你走一趟,速去速回!」

於是,斗越椒奉令跑到申邑,跟楚王要兵,楚王一聽就火了:「成得臣是怎麼回事,我不是說了叫他不要輕易跟晉國開戰的嗎?那個重耳流亡十九年,歷盡多少艱難險阻,還是給他上了位,老天都不讓他死,我們怎可逆天行事,《軍志》說:『適可而止。』又說:『知難而退。』又說:『有德不可敵。』這些個道理難道成得臣都不懂嗎?書讀到狗肚子里了!」《軍志》是先秦時一部著名兵書,著者與具體內容不詳。楚人對這部兵書十分熟悉,經常運用《軍志》指導軍事行動。

斗越椒說:「得臣說,不敢說一定有功勞,願意藉此堵塞姦邪小人的口。」

說到這裡,我必須要給大家交代一下楚國背景資料了。春秋早期到中期,楚國除了王族之外,實際掌握楚國軍政大權的還有斗、成、屈、四大公族,其中,鬥成二族都出自若敖族,自然結成一黨,而氏(楚先君蚡冒的後裔)和屈氏(楚先君武王后裔)地位稍低,他們又結為一黨。楚武王時期(前740—前690年),若敖一族開始崛起,斗伯比、斗廉、斗祁、斗榖於菟、成得臣等人先後擔任楚國令尹的軍政要職,而、屈二族卻只能屈居在若敖族之下,心裡十分鬱悶,若敖族每建一次戰功,他們都要酸葡萄半天。這一次楚國暌違五年重犯中原,最後的戰果如何,對於四族的權力洗牌都十分重要。在這個決定楚國命運的時刻,楚王選擇的軍事統帥,依然是若敖一族的年輕將領成得臣,也就是說,這次發達的機會又落到了若敖一族的手裡,其他兩族只有眼饞的份兒。於是在這個敏感時刻,成得臣自然成為了四大家族兩派黨爭的焦點人物,他的成敗決定了兩派的命運和權力走向,所以,成得臣一定要打這一仗,不僅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是為了若敖一族的榮譽和尊嚴。

與此同時,若敖氏的強大也逐漸引起了楚王的不安和猜忌。若敖氏尾大不掉,不但完全把持了楚國的政治軍事大權,還可以自由挑選令尹,任命自己的族人當職,這對楚王的王權是個極大的威脅。另外,四大家族的矛盾也讓他十分頭痛,領導者最大的難題,就是平衡各方勢力,協調各方矛盾,他既不想看到得臣戰勝晉國若敖坐大,也不想看到得臣戰敗喪師辱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打這一仗,等他解決好內部的不安因素,再來跟晉文公一決高下,可是他萬萬沒想到,楚國內部矛盾竟演化成如此的局面,讓成得臣甚至想在戰爭中以僥倖取勝來回敬別族的抨擊。現在成得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一仗已然不可避免,而晉文公又已在外交中盡佔先機,楚軍已無甚勝算,如今之計,只好盡量保存實力,千萬不能把主力交給他,否則非得把自己的棺材本賠完了不可。於是,楚王只是象徵性地給了斗越椒王卒西廣和東宮(楚太子的親衛)數千之兵,讓他帶過去充充數。這樣一來成得臣即使戰敗,損傷的也只是他若敖氏的實力,若敖氏實力受損,四大家族的實力自然就均衡了,誰也無法坐大,這也不失為一個退而求其次的好結果。王卒是楚王出征時的隨身衛隊,由王族子弟組成,其精華是左、右「二廣」,每廣有戰車一卒三十乘,按楚國軍制,每乘戰車配兵150人,也就是說楚王只給了得臣區區4500個兵,這點兵在如此大規模的會戰之中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連給文公塞牙縫都不配!

斗越椒回來後,成得臣發現自己望眼欲穿等來的竟是這麼一點兒兵,越發惱火起來:「大王也忒小氣了,這麼點兵夠幹嗎用,哼,不給就算了,不用你幫忙,我一樣能幹掉重耳那個老賊!」成日里惱火,高手過招,最重要的就是冷靜,得臣如此心浮氣躁,焉能不敗?

強援沒了,成得臣只好自己想辦法,他發出了若敖家族總動員,祭出了自己壓箱底的寶貝:若敖私卒,這是他這些天來敢於跟文公叫囂的最大資本;也是他與晉國決戰的最後武器。因為,他對這支他親自訓練的戰無不勝的子弟兵有著最高程度的自信,只要有他們,他就可以戰勝任何敵人,哪怕這個敵人是個公認的打不死的蟑螂小強。私卒是楚國貴族的宗族親軍。主要為車兵。春秋時期,楚國王族子弟和大貴族在自己所封的食邑上各自擁有武裝,這些武裝不屬國家編製,故稱「私卒」。貴族以私卒聽從楚王之命出征的形式,作為向楚王納賦。私卒多以各自宗族的子弟為兵員。

就這樣,賭徒成得臣雖然沒有得到大財團楚王的支持,但他東拼西挪,總算是湊夠了賭本,他睜著血紅的雙眼,像一頭瘋狂的野獸朝嚴陣以待的文公衝殺過來,在這個決定中原命運的大決戰開始之前,讓我們清點一下雙方的實力,猜一猜究竟誰才會成為這個世紀大賭桌上最後的贏家。

楚方:

若敖私卒,共六卒,每卒兵車30乘,六卒則總共兵車180乘,大約27000人(精銳度:100,忠誠度:100);

楚王東宮及西廣禁衛軍,共兵車30乘,大約4500人(精銳度:100,忠誠度:90);

申、息兩邑地方部隊。兵車600乘,但由於一半兵力已被楚王抽調,估計人數應該在4萬人左右(精銳度:75,忠誠度:80);

鄭、許、陳、蔡等盟國的雜牌部隊,數目不詳,但根據這四個小國家的實力和肯出的兵,四國聯軍人數最多3萬人(精銳度:50,忠誠度:50);

合計:10萬人左右,但其中只有若敖六卒和西廣為精銳部隊,其他部隊戰鬥力有限。

晉方:

晉軍三軍兵車七百乘(華夏諸侯軍制每乘配兵75人),大約52500人(精銳度:90,忠誠度:95);

齊國部隊,數目不詳,按齊國協同出兵慣例,大約兵車三百乘,兩萬多人(精銳度:75,忠誠度:60);

秦國部隊,數目不詳,按秦國協同出兵慣例,大約兵車三百乘,兩萬多人(精銳度:90,忠誠度:75);

宋國部隊,數目不詳,但由於跟楚軍鏖戰了數月,宋國能拿出的兵力恐怕最多不過一萬(精銳度:65,忠誠度:90);

合計:10萬人左右,其中晉軍和秦軍的戰鬥力最強,當然,齊軍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宋軍因為人數少,可以忽略不計。

總結:雙方兵力都是十萬左右,賭本差不多,但楚軍部隊實力良莠不齊,而晉軍部隊實力則更為均衡一些,誰能笑到最後,只有走著瞧嘍!雙方投入的總兵力竟高達20萬,現在看來好像沒什麼,可是要知道當時全中國的人口不過2000萬,全國竟然有百分之一的人口投入到這場大會戰中,換算到現在的人口比例,那就是1300萬的軍隊,恐怖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