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宋襄之仁 7、恥辱與憤怒

由於宋國地處廣闊的河南平原,地勢平坦,無險可扼,為四戰之沖地,所以只有依靠高大堅固的城牆和寬闊深淵的護城河來抵禦外患。

據現代考古發掘證實,宋國的城池大多高達11.5—12米,遠超當時各大強國。宋都商丘,更為四面環繞沼澤地區之超強防禦堡壘,楚軍雖強,但想輕易啃下這塊硬骨頭,恐怕也沒那麼容易。基本上春秋時楚攻宋,大多為圍城戰,只有耗著打,攻是攻不下來的。戰國時楚還曾讓魯班製造雲梯攻宋城,結果也是被墨子擊敗。

事實上,茲父之所以敢跟強楚叫板、爭盟,除了自恃仁義之外,也有倚仗宋國堅城易守難攻之故。

果然,楚成王最終耗不下去了,再這樣苦耗著非但宋國打不下來,反而會耗個兩敗俱傷讓其他諸侯趁機佔便宜,不如見好就收吧,給宋國一個教訓便是。

於是楚成王派大夫斗申宜去魯國獻捷,將打宋國得來的部分戰利品送給魯僖公,明著不說,實際上是想讓他來做調停人,給自己一個台階好下,畢竟就這樣退兵有點沒面子。

魯僖公心領神會,於是笑納了這些戰利品,這個小滑頭對救宋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感興趣,但對調停這種討好又不費力的事情當然義不容辭。於是,是年秋,魯僖公與楚國方面的諸侯會於薄地(今河南商丘北),並勸楚成王放了茲父,退兵與宋國講和。

楚成王早就想放了茲父了,這廢物沒有半點利用價值,簡直就是只垃圾股,長期持有純屬浪費,不但升不了值反而耗糧食;殺了吧等於髒了自己的手,還會大失人心,跟在股市上割肉沒啥兩樣;還不如趕緊脫手還給宋國。再說了,宋國那個目夷看起來挺厲害,讓他當國君還不如讓茲父這個傻貨來當,敵人的愚蠢就是自己的幸運嘛!

於是楚成王就坡下驢地放了茲父,不僅轉手了一隻爛股票,反而賣了魯僖公一個人情,小賺一筆,何樂而不為呢?

茲父雖然恢複了自由,但國內已有新君,於是就跑到了衛國,與母親重聚。

短短几天,從霸主到囚徒,從囚徒再到一無所有的平民,經歷了這麼多事兒,茲父累了,他想過一段平靜安樂的日子,將這段不愉快的回憶徹底忘去。至於宋國的前途,就交給新君目夷吧,他在國難之際沉著冷靜,幹得不錯,既然如此,那就繼續幹下去。

但目夷卻不想接手這個燙手山芋,於是親自來到衛國請茲父回去繼續領導國家,並說:「國為君守之,君何為不入?」

目夷是明智的,他雖暫代了國君之位,但茲父在宋國國內仍有大批支持派,萬一這些人不服氣生出什麼亂子來,那可如何是好?

宋襄公回到宋國複位,心中沒有後悔,只有惱恨。此次受辱,他不怨天不怨地,只怨那鄭、許、陳、蔡、曹等國諸侯,心中恨死他們,甚至比恨楚成王還恨。

這幫沒有骨氣的「夏奸」,公然媚夷全不知恥,明明把中國操縱之權,授之於荊楚蠻夷之手,長此以往,楚人目中尚有中國乎?

恥辱啊恥辱,宋襄公自己被囚倒不覺得很恥辱,卻反而為諸夏感到恥辱起來。

宋襄公痛定思痛,他終於明白,光靠盟會是解決不了楚國問題的,必須打一仗,堂堂正正地打一仗,來展現宋國的精神,重振諸夏的勇氣!此戰無論輸贏,只講仁義,因為只有仁義才能將華夏諸侯重新團結在一起。在宋襄公看來,利益關係的聯盟是沒有任何凝聚力的,只有仁義才是王道!

於是,宋襄公積極備戰,日夜練兵,準備在適當的時機與楚國來場仁義大戰。他堅信仁者無敵,即便他屢戰屢敗,但最終的勝利一定會屬於宋國;因為他堅信他的仁義即便不能感動荊蠻,但一定能感動上天,感動所有華夏諸侯。

在那些下著雨的夜晚,宋襄公仍然懷抱著夢想,安然入睡。夢裡,是一個洋溢著溫暖陽光味道的大海……

但是很可惜,時代變了,溫暖和煦的陽光沙灘海浪並不存在,如今這個暴風驟雨的新時代並不相信仁義,就在宋襄公回國後的第二年(公元前638年)三月,鄭文公再次帶著大量聘禮親自前往楚國朝見,極盡討好之能事。在鄭文公眼裡,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至於仁義,幾毛錢一斤?

宋襄公聞信拍案而起:一個出身王室的姬姓貴族,一個堂堂的華夏伯爵諸侯,卻屢次自願主動、卑躬屈膝地去向一個南方蠻夷子爵獻媚,頻繁之程度比朝見周天子還甚,簡直豈有此理!好,就先去揍鄭國,打狗給主人看!

出征之前,宋襄公還在誓師大會上興奮地向將士們表示:「如天不棄我,則商之業可興矣!」

宋襄公非常清楚明白地宣示了自己的偉大理想,台下有的人很激動,有的人很振奮,但也有人很擔心很糾結,就是各自懷抱著這樣矛盾的想法,大軍離開宋國,朝鄭國出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