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宋襄之仁 4、繼承遺志

整個歷史按照叔興的預言發展下去了,宋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寂寂無聞地餓斃於寢宮之中。

宋襄公聞信,大哭了一場。放心去吧親愛的小白大叔,您未竟的事業必將後繼有人,代齊為霸,捨我其誰!

齊桓公屍骨未寒,齊國的內亂已不可收拾,五公子大戰三百回合,最終頭號狼崽子公子無虧勝出,在豎貂雍巫的擁立下即位為君。太子昭趁亂逃到宋國尋求援助,宋襄公當然義不容辭,很快聯合了姻親之國衛與歸附之國曹、邾,共同出兵護送太子昭打回老家。

大兵壓境,齊國人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當初齊桓公即位,曾一舉挫敗外國干涉勢力坐穩君位,但公子無虧卻沒有這樣的好命,因為齊國實權派國高二氏根本就不支持他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國君,兩人於是聯合起來,殺死公子無虧,迎接宋襄公仁義之師入城,然後一同擁立太子昭為國君,是為齊孝公。

宋襄公見大功告成,便也不再多留,參加完孝公的即位儀式後就打道回府了。他心裡很美,認為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搞定了齊國內亂,這就是仁義的力量!

宋襄公錯了。在權力面前,仁義只不過是狗屎而已。他前腳方走,齊國其他四公子後腳就集體發難,衝進宮內造反。齊孝公一見大事不好,趕緊重施故技,三十六計走為上,又逃回了宋國。

此時宋襄公已經回到了宋國,正要擺宴慶祝,卻發現孝公又灰頭土臉地回來了,不由大吃一驚。

看來,仁義的力量有時也會碰到挫折。無奈,宋襄公只好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帶著齊孝公一路再殺回去!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宋襄公就不信了,自己的仁義之師還能搞不過齊國那四隻狼崽子?

據《左傳》記載,宋襄此次伐齊之時,狄人還曾引兵救齊。齊與狄一向水火不容,狄人怎會救齊?小生想來想去發現只有一個可能:雍巫就是狄人派出的間諜,狄人救齊,只為幫助雍巫與四公子繼續禍亂齊國而已。

公元前642年五月,宋襄公大敗齊四公子軍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然後一舉攻入齊都,保護齊孝公再次坐上寶座。

當年,齊桓公一坐穩君位,就迫不及待地讓魯國殺死了自己唯一的競爭對手公子糾,果敢狠辣,頗有梟雄風範,現在齊孝公是否能繼承老爹的優良傳統呢?

宋襄公勸齊孝公不要這麼做。手足相殘,非仁義也。齊桓公雖有借刀殺兄之惡名,但也有很多以德報怨的仁義之舉,齊孝公作為一個孝順的好兒子,應該有選擇地繼承老爹這方面的優良傳統才對。四公子雖作惡多端,但畢竟是親生兄弟,相煎何太急?還是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態度,批評教育一下也就得了。

齊孝公一聽宋襄公說得蠻有道理,於是赦免了四個兄弟的造反大罪,至此,齊國的這場鬧劇總算告一段落。

齊國四公子被赦免後,分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旅途:小衛姬之子公子元逃往衛國,等待時機東山再起;葛嬴之子公子潘與密姬之子公子商人母家都是小國,回去沒啥前途,於是留在國內韜光養晦,明著好似變成了乖寶寶,暗地裡卻厚施錢財、陰交賢士、附愛百姓,仍對國君之位覬覦不已;宋華子之子公子雍則帶著雍巫和他六個弟弟跑到華夏世仇楚國那裡去了,冀望藉助楚國的力量有朝一日也能打回老家。

看來,宋襄公與齊孝公這完全是在養虎遺患。仁義力量再強,也是無法感化虎狼的。

不過,宋襄公可不這麼想,他自我感覺良好得很。當初,魯國干涉齊國內政,結局是慘敗;如今,宋國干涉齊國內政,卻是大大的成功。為什麼?因為仁義,除了此二字,宋襄公想不出其他原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