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齊桓受胙 6、天下歸心

經過齊桓公精英團隊的不懈努力,齊國開始越來越強大了,然而正在此時,一個巨大的挫折給了他們一聲當頭棒喝。

齊桓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齊國為了報復去年魯國助公子糾奪位的宿怨,就由鮑叔牙帶隊,率領大軍來找魯庄公麻煩。

齊國實力雖然比魯國強一些,但畢竟管仲新政剛剛開始實施,底氣尚不雄厚,此時對魯國發動戰爭,實乃不智之舉,看來年輕的齊桓公果然還是需要些挫折來好好磨礪一下,所以魯庄公特意為他精心挑選了一位猛將兄,這位猛將兄就是在我們中學語文課本里發表了「肉食者鄙」這句名言的曹劌。

於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交戰。齊軍先鼓,衝鋒,曹劌之魯軍巋然不動;齊軍再鼓,衝鋒,魯軍仍然不動;齊軍三鼓,這時曹劌發飆了,他大喝一聲脫掉上衣,露出一身鋼筋鐵骨,徑直下車,推開鼓手,一面用力擂鼓,一面大聲喊道:「兄弟們,沖啊……」

結果,齊軍大敗而逃。

事後魯庄公詢問曹劌取勝之道,曹劌又發表了一通名言:「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兩軍交戰,有的時候就像兩個人打架,先動手的不一定贏。何況齊軍深入魯境,士氣本來就容易衰竭,曹劌抓住這個弱點後發制人痛毆鮑叔牙,一戰名揚天下,從此榮登後世語文課本,成為我等少年共同的青澀回憶,同時也給青年齊桓公好好上了一課:

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伐兵。有時候,武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辦法呢?管仲告訴齊桓公:可以用經濟手段。也就是我們前面提過的貿易戰。

然而打貿易戰,首要一個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資金,否則必敗無疑,不過這在管仲看來根本不是問題,自從齊國政府實行了「官山海」政策後,齊國盛產的魚、鹽、鐵,全都成了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據現代考古發現,春秋是青銅向鐵器過渡的時代,按照《管子》書中記載,當時天下劍戟等兵器普遍用青銅(美金),針織用具農具工具則多為鐵鑄(惡金)。鐵作為一切工作之工具,是重要的生產物資。齊國經濟發達,鐵器鑄造業極為興盛,只要把齊國官營的各種鐵器的價格增加一丁點兒賣往天下,積累起來就是天文數字。

其次,天下每人每日都要吃鹽,鹽是重要的生活物資,而當時只有齊國臨海專門出產海鹽,其他國家都沒有。

管仲於是給齊桓公算了一筆賬:

當時齊國約有50萬戶200多萬人,全天下大約2000萬人口。最保守的估計,至少1000萬人口消費齊國的海鹽。平均每人每月食鹽大概3升,每升只要加價2錢,齊國每月可獲財政收入竟多達6000萬錢!是當時齊國每月稅收收入的兩倍!

這是什麼概念?這不就等於「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給齊國交稅了嗎!

更妙的是,由於鹽是微量消費品,「全世界」人民並沒有感覺到齊國對他們的經濟剝削,仍然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地為齊國輸送財富。至於在齊國國內,齊桓公因為外貿利潤豐厚完全不用擔心財政赤字,於是大量減免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故鹽鐵價格的上升反而讓齊國國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所以說,齊國有的是錢,有錢不一定可使鬼推磨,但措施得當,絕對可以控制別國的經濟,進而控制對方的政治,這豈不比辛辛苦苦捨生忘死去打仗輕鬆得多,有趣得多嗎?

齊桓公對管仲的提議很感興趣,既可稱霸天下,又不用戰爭流血,簡直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嘛,這樣好的事兒哪裡找去!可是親愛的仲父乾爹啊,咱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管仲告訴齊桓公:魯國紡織業發達,那裡很多百姓都以織綈為生。君王您可以帶頭讓齊國貴族們改穿魯國生產的綈料衣服,還要帶動鼓勵全國的百姓都去買,讓魯國人大賺一筆!

齊桓公歪著頭髮傻:仲父你的腦袋沒發燒吧,寡人是要制伏魯國,不是想當活雷鋒。

管仲笑道:君王不聞「意欲取之必先予之」乎?我們就是要讓魯國人先佔便宜,再來對付他們!咱們不僅要改穿他們的衣服,還要限制國內紡織業,讓國內的紡織品完全依賴魯國進口,這樣一來,魯國的農民就會放棄農事,進城去當紡織廠的農民工……

齊桓公突然一下子跳了起來,叫道:好,就這麼辦!

管仲與齊桓公雙手緊握,齊聲發出了陰險的大笑。

很快,齊國成了魯國綈衣的海洋,世人還以為這是一場時尚風潮,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竟然是管仲的陰謀。

於是,「made in 魯」的服裝在齊國成為緊俏商品,價格大漲。

然而,管仲不但沒有提出反傾銷政策,限制魯國絲織品進口,反而派人去跟魯國的商人說:你們給我販來綈一千匹,我給你們三百斤金;販來萬匹,給金三千斤。反正越多越好。

魯國的商人懷疑地問:太宰為何要如此?

管仲道:沒辦法,誰叫齊國百姓喜歡你們的產品呢?反正我們齊國人有的是錢,花都花不完,並且這樣你們的政府財政有盈餘,就不必向人民徵收農業稅了,我們這是雙贏啊!

為了迷惑這些商人,管仲還收受了他們的提成,假公濟私大賺了一筆。

商人們大喜,便開始大量招工開紡織廠,源源不斷地向齊國輸送綈匹,以賺取巨額利潤。而魯庄公發現紡織品給魯國帶來的貿易順差後,也大喜起來。

——紡織業繁榮,政府的稅收就多,稅收多,寡人就可以大幅減免農業稅,讓百姓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如此國富民強,何樂而不為?

於是魯庄公發布了大量優惠政策,鼓勵全國百姓加入到紡織業大軍中來。

一年後,管仲派人到魯國考察,發現魯國已經經濟泡沫瀰漫了。農村人口全改行種桑養蠶,城市人口則全改行開紡織廠,資金不夠怎麼辦,找地下錢莊借!以前錢莊借錢,莊主還考慮一下借款人有沒還貸能力,有沒有房產抵押之類的。現在,只要是說借錢搞紡織業的,統統放貸。紡織業現在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哪有還不起錢的!

這可真是全民大織布匹。魯國大城小鎮,幾乎所有車輛馬匹都被用來運輸出口到齊國的紡織品了,街道上的灰土遮天蔽日,如同颳起了沙塵暴,十步之外都看不見人。

農業型大國魯國已被管仲成功和平演變為紡織輕工業發達國家了,其經濟發展速度增長超快,快得都有點變態了。

好,時機成熟,魯國人也該為他們的見錢眼開付出代價了。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切的繁榮,都是虛假的,都是泡沫,都是管仲的陰謀!

果然,齊使回來報告完情況,齊桓公立刻一聲令下,全國百姓穿回帛料服裝,同時閉關,停止進口魯國紡織品,停止向魯國出口糧食,庫存魯綈則向中原各國低價傾銷。

十個月後,管仲再派人去魯國考察,發現魯國已經陷入了糧食極度緊缺的窘境之中,百姓飢貧,民不聊生,魯綈堆積如山變成廢物,紡織廠大批倒閉,魯庄公什麼稅都收不上來了,政府財政赤字瘋狂暴漲,庄公無奈,只得命令百姓回鄉種地,但短時間內糧食根本無法有收成,結果魯國的糧價竟然暴漲到一千錢,是齊國糧價的一百倍。

經濟崩潰的國家,百姓如何生存?兩年後,魯國民眾有十分之六逃亡到了齊國。魯國國將不國矣!

齊桓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83年,魯庄公被迫歸順齊國,桓公恩賜了他一些糧食,讓魯國勉強渡過難關。

可怕的貿易戰爭,慘痛的經驗教訓,千年之後,我們還應該引以為鑒。

第一,國家重要物資與經濟命脈一定要掌握在我國自己手中。

第二,絕對不能過分依賴進口。

第三,保護民族工業,保護國家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不被國外資本家變相掠奪。所謂「得物為勝,得幣為虧。」然也!中國地大物博,資源雄厚,自己不善加利用,反而賤價賣給別國,豈不謬哉?

一場貿易戰,魯庄公終於服了齊桓公,為了表示誠意,他決定幫齊桓公說一門親事。

說到底,齊魯還是親戚一場,不用把關係搞得那麼僵。再說了,當年魯國的先祖周公旦與齊國的先祖姜太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周武王之子)。成王認為他們勞苦功高,故特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雙方几百年的傳統友誼,怎麼能說忘就忘。

另外一邊,齊桓公也很高興,因為魯庄公說的這門親事兒可不得了,對方是周天子庄王的女兒王姬,地位尊貴無比,這對齊而言無疑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政治聯姻。所以11年後(公元前672年),齊桓公也準備把自己的侄女哀姜(齊襄公女兒)嫁給魯庄公,魯庄公也親自到齊國來納幣訂婚。

所謂納幣,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送彩禮。先秦的婚俗,需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五步禮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