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名詞解釋

廷寄:清代制度,朝廷給地方高級官員的諭旨不由內閣明寄,而是由軍機處密封交兵部捷報處寄往各省,用軍機處封印,上書「軍機大臣字寄某官開拆」,或「傳諭某官開拆」。

謚號: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賜予的稱號。

拜印:新官到任後接印時所舉行的儀式。

爵位:大清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之分。

公:分一至三等公,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一等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一等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一等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一等至三等男,正二品。

庶吉士:通稱「庶常」。明設,清沿其制。在翰林院中設庶常館,選新進士入館,為翰林院庶吉士,分習滿、漢文書籍,稱「館選」。三年期滿後舉行考試,成績優良者分別授以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授各部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光緒末停科舉,庶吉士改從外國留學畢業及本國學堂畢業者,經廷試後選用。

候補:清制,沒有補授實缺的官員在吏部候選後,吏部再匯列呈請分發的官員名單,根據職位、資格、班次,每月抽籤一次,分發到某一部或某一省,聽候委用,稱為候補。但也可以出錢免予採取抽籤方式,自由指定到某處候補,稱為指省或指分。

候選:清制,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員以下,凡初由考試或捐納出身,以及原官因故開缺依例起複,均須赴吏部報到,聽候依法選用,稱為候選。

行走:入值辦事的意思。清制,不改原來官職而調充其他職務,即稱在某處或某官上行走。

丁憂:舊時稱遭父母之喪為「丁憂」。清代制度,官吏丁憂,須離職守制。

起複:明、清兩代指服父母喪滿期間重新出來做官。

休致:亦稱致仕,官員辭掉官位退休。

會辦:會同辦事的意思。

湘軍:咸豐三年,曾國藩為對抗太平軍,在練勇基礎上擴充並重加編練而成,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淮軍:在曾國藩的支持下,由李鴻章編練成的武裝,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楚軍:在曾國藩的支持下,由左宗棠編練成的武裝,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侍衛:清代高級官員的侍從武弁,簡稱戈什,滿語「侍衛」之意。

蔭生:憑藉上代餘蔭而取得的監生資格。一般來講,凡按品級取得的稱為官生,不按品級而由皇帝特給的稱為恩生。蔭生名義上入國子監讀書,事實上只需一次考試即可給予一定官職。

監生:明、清在國子監肄業的,統稱監生。初由學政考取,或由皇帝特許。監生有舉監、貢監、生監、恩監、蔭監、優監等名目。如未入府、州、縣學而欲應鄉試,或未得科名而欲入仕的,都必須先捐監生作為出身,但不一定在監讀書。

舉監:以舉人資格入國子監讀書者稱為舉監。

貢監:以貢生資格入國子監讀書者稱為貢監。

貢生:生員(秀才)一般是隸屬於本府、州、縣學的,若考選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則不再是本府、州、縣學的生員,統稱貢生。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生監:以生員資格入國子監讀書者稱為生監。

恩監:清代由皇帝特許給予國子監生資格的稱為恩監。

蔭監:官員之子不經考選而取得監生資格的稱為蔭監。

優監:由附生選入國子監讀書者稱為優監。

附生:於府、縣學外有取附學生員之制,生員亦稱附生。

(完)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