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十七歲東山再起 第一百零一節 慈禧為何突然向八國宣戰?

慈禧太后思慮再三,沒敢貿然決斷,按照慣例著軍機處給各地督撫擬發詢旨,旨後自然附有毓賢摺子的抄件。

李鴻章接讀毓賢摺子的時候,已經知道了毓賢在利用義和團圍攻教堂、打殺洋人的事,不由大驚失色。他一面大罵毓賢誤國,一面緊急上奏朝廷,先說毓賢糊塗,應革職拿問,又請求朝廷認清形勢,不可為謬論所誤,應速派官軍征剿義和團。李鴻章認為民團不可恃,恃必誤事乃至誤國。

李鴻章的摺子到京不久,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聯銜的奏摺亦飛到太后的案頭,張之洞、劉坤一也不同意毓賢的做法。慈禧太后愈發不得主意。

六月十日,英、法、日、俄、德、意、美、奧八國,經過商量,組成兩千餘人的聯軍隊伍,推舉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為聯軍司令,由天津出發,乘五列火車,向北京進發,欲動用武力逼迫清政府表態。

消息傳出,義和團馬上行動,先是拆毀進京鐵路,又組織大量部眾,拎了長矛大刀,沿途進行阻擊,迫使八國聯軍在廊坊一帶受阻,義和團愈加鬥志昂揚。

這時,集結在大沽口外軍艦上的各國軍隊,又組織新的聯軍,並突然襲擊大沽炮台。炮台守軍奮起迎戰,經過激戰,雖義和團也派了部眾配合官軍作戰,又是念咒又是喝符水,但炮台最終還是陷入敵手。

但天津義和團馬上聯合當地官軍,進攻當地紫竹林租界,廊坊的義和團也開始聯合當地的官軍,向西摩爾的聯軍發起攻擊,致使西摩爾不得不率眾敗逃天津。

義和團在廊坊取得的勝利,使體仁閣大學士徐桐的雙眼登時一亮。消息傳進京師時天色雖已很晚,他仍讓下人提了燈籠,乘轎趕進園子里,跪在太后的面前說道:「太后,毓賢說得對!際此時艱日亟,當以固結民心為要圖。殺洋人的時候到了!殺洋人的時候真的到了!」

太后一聽這話,精神很快一振,不由反問一句:「難道這義和團,當真是洋人的剋星?」

徐桐連連說道:「義和團刀槍不入,洋人當真被他們制住了!」

太后馬上便高喊一聲:「快傳所有在京的王公大臣們到園子里來議事!看樣子,這李鴻章真是老了!張之洞、劉坤一也糊塗了!」

一班王公大臣連夜趕緊跑進園子里,繼續著白天沒有議完的話題。

接替恭親王出任總理衙門大臣領班的端郡王載漪第一個說道:「稟太后,奴才以為徐中堂說得對。我大清受了洋人這麼多年的氣,該到頭了。奴才聽打探消息的人回來講,義和團戰前都喝符水,交戰當中默誦『刀槍不入口訣』,果然讓洋人的槍炮都失了效力。義和團當真是洋人的剋星啊!」

軍機大臣剛毅這時也道:「稟太后,奴才奉太后懿旨,赴涿州等地察看義和團虛實,義和團果然像端王講的那樣,當真把洋人殺慘了!我大清此時,正可借義和團的力量,把洋人全部斬盡殺絕!把洋人全部趕出國門!」剛毅話畢摩拳擦掌,彷彿他自己已然成了義和團的一員。

就在當晚,慈禧太后作出了同時向八國宣戰並攻打各國駐華使館的決定,並將反對宣戰的徐用儀、許景澄、袁旭等人處死。

宣戰詔書由軍機章京連文沖擬就。

大意是:我大清立國二百多年,從來都是友好地對待各國。尤其道光、咸豐年以後,各國要求到我國經商、傳教,我國都同意了。哪知洋人慾壑難填,三十年來,竟然累累欺凌我國家,侵犯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他們卻越來越囂張。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真正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我國赤子深埋仇恨,所以才有焚燒教堂、屠殺教民之事發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怕我國人民受到傷害,朝廷仍然不想開釁,同時降旨,保衛使館,不要和教民械鬥。可以說,朝廷已經對洋人仁至義盡了。但洋人不僅不感激,反而要挾更甚,昨日竟然發來一個照會,命令我軍退出大沽炮台,把炮台交給他們看管,否則便武力奪取。真是欺人太甚!我國與各國相交,均是以禮相待。但洋人靠著自己船堅炮利,累累相逼,執意與我決裂。三十年來,皇帝視百姓如子孫,百姓也真心擁戴皇帝。皇帝今日涕告我朝列祖列宗,與其苟且圖存,莫若大張撻伐,和洋人一決雌雄!皇帝連日召見大小臣工,定下作戰方針。我大清泱泱大國,有二十餘省,人民多達四億,個個神勇,人人敢死。值此決戰關頭,凡同仇敵愾、陷陣衝鋒,或仗義捐資者,朝廷將破格給予獎賞;若苟且偷生、臨陣退縮,或甘心從逆,充當漢奸者,即可誅殺,決無寬貸。

宣戰詔書在向各國公使館遞交的同時,亦用聖旨的形式緊急發往各省。徐用儀臨刑前仍讓行刑官給太后捎話:「民團不可深恃,外釁不可輕啟。」

許景澄至死都堅持認為:「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成案。」袁旭反對宣戰的理由只有一條:「釁不可開。」

慈禧太后將這幾個人統統打成「任意妄奏」、「語多離間」的亂臣賊子,一律殺無赦,然後便在發布宣戰詔書的第二天,著令庄親王載勛、協辦大學士剛毅、右翼總兵載瀾、左翼總兵英年、端郡王載漪等人,統帶神機營及京師所有義和團部眾,圍攻位於東交民巷的各國駐華公使館。載勛等人為儘快消滅洋人,竟在京城各要道發布告示,稱:殺一名洋人者賞銀五十兩,殺一名洋婦者賞銀四十兩,殺一名洋孩者賞銀三十兩。

整個京城於是瘋狂了!先是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在去總理衙門的途中被戕殺,隨後又有多國公使館員弁死於非命。消息傳到德國,德國政府連夜派陸軍元帥瓦德西率軍,乘兵船赴華找大清國拚命。

大清國的宣戰詔書震驚了世界,大清國下令圍攻使館的做法亦讓各國為之瞠目,同時,也驚呆了李鴻章。

李鴻章未及傳旨差官將聖旨讀完便暈倒在地,蘇醒後,他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是哪個混蛋給上頭出的主意啊?我大清連一個小小的日本都抵擋不住,竟然要向八國宣戰。這是要自取滅亡呀!」

宣戰詔書的公布,樂壞了體仁閣大學士徐桐。徐桐撫須對一班大臣說道:「老夫總算在有生之年看到了這一天!老夫有福啊!」

慈禧太后對八國宣戰的同時,又嚴令各地督撫,配合當地義和團,對境內洋人大力圍剿,剋期殄滅!

山東巡撫毓賢在接旨的當天,便著撫標軍配合義和團圍攻教堂,將數十名傳教士殺死。

洋人開始瘋狂了,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城後,各國又緊急從各自的國家增派兵員,很快便集結兩萬餘名組成又一支聯軍,推瓦德西為帥,沿運河兩岸向北京推進,立誓要把大清國的都城打爛。慈禧太后有些害怕了,急命毓賢回京供職,電令袁世凱速赴山東署理巡撫。

但南方各省督撫卻沒有馬上行動,他們紛紛致電文華殿大學士兩廣總督李鴻章,請求辦理方針,其中,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雲貴總督崧藩、閩浙總督許應騤,以及即將署理山東巡撫的袁世凱等,還派了專人馳赴廣州,盼李鴻章能早日拿出主意,究竟是奉旨還是不奉旨。

李鴻章著令電報局給各督撫發報稱:「想亡國即奉旨,不想亡國就派兵保護教堂,保證在華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時間不長,英國怕義和團運動危及該國在長江流域的利益,又暗中指使其駐上海總領事霍必瀾,策動督辦盧漢鐵路大臣盛宣懷從中牽線,聯絡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由上海道余聯沅出面,與各國駐上海領事取得諒解,制訂《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史稱「東南互保」。

消息傳開,不僅兩廣參加了互保,連山東、浙江、福建也加入了進來。李鴻章參加互保的當日即致函各國駐廣州領事館,稱:「此次宣戰純系朝廷受人愚弄,大清國並非真心與各國為敵,實屬誤會。」李鴻章這麼做,顯然是在為議和留後路。

結果再次被李鴻章言中,宣戰詔書僅僅發布了五天,慈禧太后便緊急下旨收回成命,宣布停止圍攻各國使館,並令官軍轉而配合洋人鎮壓義和團,並以光緒帝的名義,向各省督撫及駐外使節發布聖諭稱。

同日,慈禧太后又用光緒皇帝的名義緊急向各省發布《罪己詔》。

《罪己詔》全文如下:

「我朝以忠厚開基二百數十年,厚澤深仁,渝浹宇內,各有尊君,親上效死,勿貳之義。是以蕩平逆亂,海宇又安。皆賴列祖、列宗文謨武烈,邁越前古,亦以累朝親賢,夾輔用能,宏濟艱難。迨道光、咸豐以後,漸滋外患。賴廟謨默運,卒能轉危為安。朕以沖齡入承大統,仰稟聖母太后懿訓,於祖宗家法,恭儉仁恤,諸大端未敢稍有偽飾,亦薄海臣民所共見、共聞,不謂近日釁啟,團教不和,變生倉猝,竟至震驚。九廟慈輿播遷,自願藐躬,負罪實甚。然禍亂之萌匪,伊朝夕果使大小臣工有公忠體國之忱,無泄沓偷安之習。伺至一旦敗壞若此,爾中外文武、大小臣工無良俱在。試念平日之受恩遇者,何若其自許忠義者!安在今見國家阽危若此,其將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