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千三百多人聯名要求李鴻章下台 第九十八節 李鴻章出訪歐洲

李鴻章的《吁辭使俄折》當日遞進宮去,轉日便有旨下來。

旨曰:「欽奉上諭:李鴻章奏,吁懇收回成命一折,李鴻章耆年遠涉,本深眷念,唯赴俄致賀,應派威望重臣方能勝任。該大學士務當仰體朝廷慎重邦交之意,勉效馳驅,以副委託,無得固辭。欽此。」

李鴻章接旨在手,鄭重地面北磕了三個響頭,然後爬起身來。小紅急忙搶前來扶,但見李鴻章眼含熱淚,哆嗦著雙唇喃喃說道:「朝廷既然記得我李鴻章,李鴻章一息尚存,就算爬,也要爬到俄國去!小紅,扶老夫進卧房去看夫人。」

李鴻章精神抖擻地來到夫人床前。趙蓮一見李鴻章的神情,不由小聲問了一句:「到俄國去,您答應了?」

李鴻章把趙蓮的手抓在自己的手裡,說道:「朝廷兩次下旨,老夫不敢不答應啊!老夫只是擔心你的身子骨啊!」

趙蓮有氣無力地說道:「您哪,又開始不服老了!您忽然間變得這麼精神,賤妾就料定,您是要走這一趟俄國了。讓經方、經述都跟著您吧,還是讓紅妹替賤妾早晚伺候您。」

李鴻章笑道:「你呀,就不用為老夫擔心了。你應當記得,古時候的廉頗,八十歲尚能開弓迎敵,老夫過了年才七十四歲呀!離八十歲,整整還有六年!」

趙蓮笑著說道:「看您這個樣子啊,讓賤妾想起了史書上的一句話:『長坂英雄尚在!』」

李鴻章一愣,緩緩說道:「這句話該改改了,改成『走麥城英雄尚在!』」第二天,李鴻章早朝過後,便第一個到總理衙門去等候恭親王、慶親王及榮祿,與他們計議赴俄隨行人員的事。

醇親王已於四年前因病去世了,現在衙門裡的領班是恭親王與慶親王。恭親王久歷外交自然是頭領,慶親王比不過恭親王,甘願做二領。

軍機處也是由兩位王爺領班,也是恭親王在先,禮親王隨後。海軍衙門已於上月便被裁撤掉了,頒旨的那天,李鴻章特意乘轎趕到海軍衙門,把剛剛摘下的匾額放進自己轎里。這塊匾額被李鴻章帶回府里,單獨放置在一間閑屋子裡,時時觀看。

見過恭親王等幾位王爺後,李鴻章又趕到戶部去查驗送給俄皇的禮品等事。從衙門下來後剛進府里,又有駐華的各國公使來拜謁,他們聲稱,秉承國內的旨意,邀他順路到自己的國家去訪問。

從接旨之日到轉年三月,李鴻章真正忙得是腳不沾地、手不得閑,一個大年都不得安歇。

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十二日(公元1896年4月24日),七十四歲高齡的大清國頭等赴俄使臣李鴻章,帶上小紅姑娘及經方、經述二子,還有一個由他親自組建的龐大使團,終於由京師起程,踏上了漫漫的歐洲之旅,開始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西歐之行。

他此次出使,不僅是為參加俄皇加冕,還肩負著與俄訂約的使命。之後,他還要代表大清國的朝廷,應邀到英、法、美、德等國訪問。

行前的三個月時間裡,他六次進園子請訓,四次蒙光緒帝召見,幾乎天天要到總理衙門去見恭親王,使他這個不是總理衙門大臣的人比真正的總理衙門大臣還忙,以至於把個軍機大臣翁同龢氣得一連幾天在人前嘆息:「我大清國立國百年,真是沒人了!把這麼個糟老頭子打發出去,不知是去祝賀加冕,還是去給人家添亂!」

為防意外,慈禧太后特遣三名太醫隨行,俄、美、法等使館也各派一名醫生跟在左右;俄、法、美、英、德五國又各自從使館裡選了三名參贊官做嚮導。

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十八日(1896年4月30日),李鴻章抵達俄都聖彼得堡後,被俄方安排在皇宮附近一家豪華的驛館裡下榻,前後均設置了崗哨和游哨。

日本的伊藤博文也應邀來到俄國,但俄方為他安排的住所不僅遠離皇宮,且設施也較為簡陋。英、法、美三國的使團住所環境與大清國大體相當。

李鴻章打探到這些消息,不由撫須笑著對捶背的小紅說道:「倭人就是倭人,他不想比人矮一截都不行。」

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大典過後,李鴻章即與俄外相吉爾斯議起了訂約之事。

當時的李鴻章,鬍鬚與頭髮已經全白,但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辯才不減當年,這不能不讓吉爾斯感到驚訝。

吉爾斯私下發感慨道:「本人到現在才承認,大清國如此腐敗透頂,卻仍能存在,的確與這個老頭子有關!」

一個月後,經反覆請旨,李鴻章在莫斯科與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外務大臣羅拔諾夫為共同防止日本侵略,簽訂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

當時雙方商訂的條約內容保密,故該條約又稱《中俄密約》,主要內容為:日本如侵佔俄國亞洲東部土地或朝鮮領土時,中、俄兩國應以全部海軍和陸軍互相援助,並互相接濟軍火、糧食;締約國一方未徵得另一方同意,不得與敵方議立和約;戰爭期間,中國所有岸口均應對俄國軍艦開放,中國地方官應儘力供應所需;允許俄國在黑龍江、吉林修築鐵路直達海參崴,由華俄道勝銀行承辦,並規定由中國駐俄公使與該銀行就近訂立合同條款;無論戰時或平時,俄國均有權通過該路運送軍隊和軍需品;本條約自鐵路合同批准之日起,有效期十五年,屆期六個月以前,再行商辦展期。

當時有人說,李鴻章能與俄簽訂此條約,是因為事前李鴻章收受了俄方的賄賂。還有人說是因為俄方送給了李鴻章兩名美女,俘虜了李鴻章。實際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此條約其實是李鴻章未抵俄都時,慈禧太后便指使恭親王已提前與俄國駐華公使喀西尼謀劃好的,李鴻章不過是例行畫押鈐印而已。這一則是為報答俄國聯合法、德二國為大清保住了遼東半島,一則也是為了防範日本以後的攻擊。

日本與俄國都是中國的鄰國,依當時大清國的國力,不可能與兩國同時為敵,只能聯絡一方共同防範一方。恭親王稱此舉為聯俄抗日。

換言之,憑李鴻章當時的財力,俄國需要拿出多大一筆資金才能讓他心動呢?

《中俄密約》簽字的當天,李鴻章私下感嘆:「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與俄簽約後,李鴻章一行又踏上征程,相繼訪問了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英屬加拿大等幾個與中國交往的歐美國家。

德國之行,讓李鴻章見識到,擁有世界上最強大陸軍國家的實力;德國對縱橫大清帝國外交舞台四十餘年的李鴻章,也是充滿仰慕之情。李鴻章一行到德國的當天,德國外交部便向他贈送了「紅鷹大十字頭等寶星」,該勳章也是德國首次授予一名外國人。為了一睹德國鐵血宰相的風采,李鴻章特地乘車趕到漢堡拜會了俾斯麥。

禮畢,李鴻章通過翻譯向俾斯麥詢問:「何為國家富強的良策?」

俾斯麥笑著回答:「練兵為第一要務。」聞聽此言,李鴻章微微頷首。告別俾斯麥,李鴻章又到德國最著名的軍火及鋼鐵製造商克虜伯公司參觀。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出於海防的需要,李鴻章經奏請,一口氣向其定購了328門各種口徑的大炮,布防在大沽口、北塘、山海關等炮台,以此來穩固北京城的防務安全。日本侵略台灣的事件發生後,李鴻章又奏請朝廷,向德國購買了「定遠」、「致遠」、「濟遠」等船艦。

離開德國時,克虜伯家族委託慕尼黑雕塑家奧托·朗,為這位「東方的俾斯麥」,量身訂製了一尊像。銅像李鴻章氣質高貴、神情安詳,一副標準的東方長者形象。

在法國巴黎的十三天里,李鴻章同樣受到隆重的接待和普遍歡迎。向法國總統呈遞國書後,為了儘可能多地了解巴黎,在法國官員和保鏢的護送下,李鴻章對巴黎的銀行、武備學院、皇家動物園、博物院、圖書館和《費加羅報》報社等進行了參觀訪問。

在荷蘭國訪問時,在荷蘭國王為他在海口浴堂舉行的歡迎晚宴上,李鴻章一時興起,隨口吟詠了這樣一首詩:「出入承明四十年,忽來海外地行仙。華筵盛會娛絲竹,千歲燈花喜報傳。」李鴻章此詩一出,登時博得滿堂喝彩。

李鴻章一行隨即匆匆趕往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海軍的英國。他對英國早就心馳神往。在與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晤面時,女王向李鴻章頒發了「維多利亞頭等大十字寶星」,李鴻章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外國人。

與女王告別後,在英國都城倫敦的一列火車上,李鴻章坐在椅子上,眼望著車窗外稍縱即逝的景物,再次詩興大發,隨口吟道:「飄然海外一浮鷗,南北東西遍地球。萬綠叢中兩條路,飆輪電掣不稍留。」

李鴻章以大清國第一名臣的身份遊歷歐美各國,引起各國上至皇室下至黎民的極大興趣。他每到一個國家,人們無不爭相一睹風采,爭相與他合影留念,以至海外出現李鴻章熱。

大清國四十年里,凡與各國簽訂的條約中,幾乎大半出自這個人的手筆。在各國當中,有的官員可能不知道大清國,但卻都知道李鴻章。他已被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