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有人要給曾國藩送錢 第六十二節 拒吃大魚大肉

文慶和曾國藩各帶了幾名道員及隨侍的侍衛,分兩路核查山東所屬府、州、縣的賑糧發放情況。

文慶負責濟南府西北的東昌府各縣、臨清州各縣。曾國藩負責濟南府西南的曹州府各州縣及濟寧州各縣。

山東省當時共分六府三州,依次為:濟南府、東昌府、泰安府、武定府、兗州府、曹州府、臨清州、濟寧州、沂州。

曾國藩赴曹州府的第一站是長清縣。長清縣歸濟南府管轄。

曾國藩在長清住了一夜,就趕往東平,由東平走汶上,便可到達濟寧州。

東平縣與汶上縣都是濟寧州的地面,曾國藩決定先查東平縣,再赴曹州府。

東平是個古鎮,元時稱東平府,明時建州,大清國才把州改成縣的建制,但人口卻比一般的小州還多,所以,東平縣的知縣較其他縣的知縣要高出一級,是從六品官。

曾國藩的手裡已握了和春抄錄的一份各府州縣的正印花名冊,知道東平縣的知縣是廣東花縣舉人葉子頌。

在東平縣城關,曾國藩等人先在城中心走了走,見街面雖也冷清,行人稀少,但商賈鋪面倒還照常營業,不像長清縣,儘管挨著濟南,卻已十室九空,按當地百姓的話講,都去外省逃荒去了。走在街上,曾國藩就已經在心裡對這位一榜出身的葉子頌有了些許的敬意。到了縣衙,葉子頌正在病中,由文案師爺扶著和曾國藩勉強見了禮。

曾國藩看那葉子頌,五十上下年紀,身材不甚長大,雖一臉菜色,倒也堂堂正正;穿著一件打了補丁的舊官服,大大的眼睛上面是兩道八字眉,顴骨突起老高,神色顯得黯然。

施禮畢,曾國藩見葉子頌喘得厲害,上氣不接下氣,便急忙讓隨侍的文案師爺把他扶到凳子上,准其坐著回話。

「葉明府,」曾國藩輕聲問道,「本部堂一路走來,感覺東平的旱情較其他州縣輕些。」

葉子頌操著廣東話回答:「回大人話。大人的話說反了,東平縣的旱情不是輕些,是較其他州縣都重。據下官所知,黃河沿線的地面,都多少有麥子收成,梁山一帶也能捕些魚蝦糊口。東平是最苦的了,人口又多,如果不是朝廷賑災及時,東平現在怕也是餓殍遍野,哪還有力氣開商鋪迎客呀?」

曾國藩奇道:「其他州縣不是一樣也有救濟嗎?」

葉子頌道:「這個自然,恐怕救濟還要多些。」

「這話怎麼講?」曾國藩感到驚訝。

葉子頌苦笑一聲答道:「大人想啊,每次到濟南領賑糧、賑款,東平的數額都和其他縣一樣。別縣領五千東平也領五千,別縣領一萬東平也是一萬。可東平是大縣,人口比其他縣多出三分之一。按人頭分撥,東平的百姓和別縣的百姓比比看,是得的多還是得的少呢?」

見葉子頌冷汗直冒,曾國藩便示意師爺扶他進內室休息。葉子頌先還不肯,後見曾大人出於真心,這才站起身,抱歉地拱了拱手,由文案師爺扶著,一顫一顫地進了內室。

不一會兒,文案師爺便帶著縣丞、主簿、典史等官吏來見曾國藩。曾國藩就在官廳和各位一一見禮,這才移到葉子頌的籤押房。

到了籤押房,曾國藩讓文案師爺抱過賑糧、賑銀髮放案底,按著歷次賑銀數目,先一個人細細地核查。

看著看著,曾國藩頓時警驚起來。在他的印象中,幾次的賑糧雖調於外省,但大多是麥子、黍子之類。但東平縣放賑糧的賬頁上,卻出現了紅薯、芋頭之類的字眼,提到麥子的地方除前面幾頁,後面竟然沒有再出現過。黍子、麥子哪裡去了呢?

曾國藩讓人把錢穀師爺叫來,要問個究竟。

錢穀師爺的衣著比葉子頌還不如,五十幾歲的年紀,幾根黃鬍子扎在下巴,微微地翹著,乾巴巴精瘦瘦,也像要病倒的樣子。見人也還恭敬,尤其訥於言,不問不多說一句話。

錢穀師爺恭恭敬敬給曾國藩請了個安,便垂手立著,等著發問。

曾國藩指著賬冊道:「據本部堂所知,朝廷從沒有往山東調過紅薯賑災。可這案底上,卻幾乎不見糧食,除了紅薯就是芋頭,還有幾百萬斤的桑樹、榆皮。本部堂越看越糊塗,只能問問三尹①。」

錢穀師爺恭恭敬敬施了一禮道:「回大人的話,這都是葉父母的主意。浙江、安徽各省這兩年紅薯大收,芋頭也賣得爛賤。朝廷下撥的糧食能救一時之急,但不能濟久遠之困。葉父母就著人將賑糧如數高價賣掉,然後又從安徽、浙江等地買了紅薯、芋頭、榆樹皮,這才保得東平百姓頓頓能有紅薯湯喝。」

曾國藩沉吟了一下,道:「你下去吧,不知葉明府病幾時了?」

錢穀師爺答:「葉父母的身子骨這半年來一直不爽,近期有些嚴重了,又不肯破費銀子請郎中,一直熬成這個樣子。」

曾國藩點點頭,望著錢穀師爺慢慢地退出去。不大一會兒,文案師爺又扶著葉子頌來到籤押房。

曾國藩剛要講話,葉子頌卻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說道:「下官有罪!下官有罪!請曾大人如實向聖上稟告,下官認罪!」

曾國藩一愣,忙問:「不知葉明府何故如此?」

葉子頌喘息了一下道:「下官擅自做主將賑糧換成了紅薯、芋頭,坑了東平百姓。下官這樣做,還不是欺君之罪嗎?」

曾國藩一把拉起葉子頌道:「葉明府,你為東平的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啊!山東各州縣能都像東平這樣,百姓何至於去外省逃荒啊!古話講得好啊,『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百姓有口紅薯湯,就不肯離開窩呀!」

葉子頌站起來後,哽咽著說道:「謝大人誇獎。下官已給巡撫衙門上了『欺君罔上請求處分』的請罪函,相信這一二天內,新官就該到了。大人一到就忙著查賑,水都不曾喝一口。下官讓廚下熬了鍋芋頭紅薯湯,請大人好歹喝上一碗再辦事吧。」

曾國藩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大半天沒有進食了,就站起身,同著葉子頌走進縣衙的飯廳。

主食果然是紅薯和著芋頭的湯,但曾國藩的面前卻多了碗白米飯,隨行來的幾個人面前也都擺了半碗紅糙米飯。

曾國藩把白米飯推給葉子頌,道:「葉明府,你在病中,這碗飯該由你吃。」

葉子頌苦笑一聲道:「下官打小起就多災多病,不是一碗白米飯能補過來的。大人只要不嫌棄,下官就心滿意足了。」

曾國藩沒有動那碗米飯,卻一連喝了三碗紅薯湯,這才放下筷子,道:「官吏面有菜色,百姓之幸也。東平的百姓有福啊!」

葉子頌沒有言語,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面前的紅薯湯。飯後,曾國藩略歇了歇,便依著賑糧發放的名冊,讓衙役分頭找了幾個受賑的人,問了問所領紅薯、芋頭與冊上是否相符,倒是一斤一兩都不差。

曾國藩這才歇息,準備第二天起程趕往下一縣——汶上縣,那裡的知縣是河南進士洪財。

曾國藩趕到汶上縣縣衙時,洪財帶著縣丞、書吏、師爺等一班人已等候多時。曾國藩看那洪財,五短身材,四方大臉,白凈的麵皮,三十多歲,穿著整齊的官服,躊躇滿志的樣子。

禮畢,歸座。洪財當先說道:「曾大人一路勞頓,是我汶上百姓再造父母。下官在後花園備了薄酒素菜,望大人用了再辦公事不遲。大人,您老請吧。」

曾國藩來到後花園的飯廳,見漆紅的桌面上已擺了四盤四碗,都扣得嚴嚴實實。曾國藩一落座,便馬上有人走過來撤掉罩在碗盤上面的罩子,卻是四樣葷菜、四樣素菜,雞鴨魚肉倒齊備得很。接著又端上來十幾樣熱菜,這才開席。

曾國藩是滴酒不沾的,洪財也不勉強,大家就都吃白米飯。

飯後,已是午後時分,曾國藩卻不忙著看洪財親自捧上來的賑糧發放案底,而是不聲不響地帶上同來的侍衛,來到大街上各處看一看。

汶上是山東最小的縣,但看街容、街貌受災卻最重。店鋪是全部關上了柵板的,大街上冷冷清清,偶爾走過來幾個破衣爛衫的人,也是扶老攜幼穿街而過,一問都將逃往城外去。

曾國藩慢慢走出不算大的縣城。出縣城半里左右,便是一個擁有三四十戶人家的小村落。曾國藩等人連走了十家,屋內都是空空的,好不容易在第十一家碰到了一個卧床不起的老人,卻又啞又聾,好像也挺不長久了。快出村子的時候,才碰到一個坐在門前曬太陽的人。那人長長的頭髮,約有五十歲的樣子,一問,才三十歲,名叫二混混。

曾國藩問二混混:「村裡的人都幹嗎去了?」

二混混白了白眼睛,見是當官的人,才懶懶地答:「逃命去了唄!這年景,總不會是出去挖寶。」

曾國藩又問:「都逃命去了,朝廷給的救濟糧食誰領呀?」

二混混霍地站起身,憤憤地答:「俺庄的人啥時候見過朝廷給的救濟糧呀?能吃上糧食哪個往外跑!」

曾國藩笑著問:「你怎麼不逃命去呀?」

二混混道:「不走等著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