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折磨人的拉鋸戰 冤死的酈食其

在項羽被逼撤兵去解彭城之圍後,齊國的壓力頓解了,隨後楚漢兩國開始了拉鋸戰,齊國在這個時候也沒閑著,乘機搞起了經濟建設,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不知不覺中齊國也成了一支不容小視的力量,這讓劉邦和項羽都想把它拉到自己一邊。偏偏這齊地還就是骨頭硬,其他諸侯紛紛倒戈,以求自保,他們卻在自己的地盤上自力更生,對項羽和劉邦都不買賬。齊王田廣本來起兵與項羽叫板,得知項羽在彭城一舉殲滅劉邦三十萬大軍的消息,自知不是項羽的對手,嚇得連忙歸附項羽。

偏偏這個時候酈食其出現了,他跟韓信搶戰功來了。酈食其為什麼不知好歹,早不來搶晚不來搶,這個時候來搶呢?這得從劉邦重新奪回成皋說起。成皋失而復得,劉邦卻高興不起來,整天警惕著齊國的動靜,要是正在這節骨眼兒上,齊國從背後捅一刀那還了得。

劉邦整天擔心項羽哪天會不會搞個偷襲,茶飯不思。他手下的郎中鄭忠,對劉邦說道:「要是齊地能早一點平定就好了,只要齊地一安穩,就可以把大將軍召來,只要大將軍在,就能抵禦住項羽的復仇之旅。」劉邦想,這也是,只要有用兵如神的韓信在,才有可能打敗不可一世的項羽。但問題是他把人家的軍隊全部奪到自己手上,又叫人家去臨時招兵,然後進入魔鬼訓練營里進行訓練,最後馬不停蹄地還要去平亂。

這樣一來,是神仙也要需要時間去折騰。可眼下時間又緊迫,劉邦心裡就琢磨:如果能把齊國招降過來多好,這樣可以不製造流血衝突,老百姓也容易接受我們,可以使齊地問題得到最快也是最佳的解決。酈食其不愧跟了劉邦這麼久,劉邦心裡在想什麼他一猜就中。於是他主動請求去齊地做說客去說服齊王歸漢,其實跟蘇秦張儀的合縱連橫差不多,都是那時候作為說客所必須具備的本領。劉邦很痛快地答應了。

可這時候韓信已經奉命向東進發,但還沒有渡過平原津。而被劉邦派去的酈食其已經先到了齊王田廣那裡。

說起田廣可能不為人熟知,但如果說起他父親田榮就不一樣了。田榮最先反楚給了劉邦在漢中養精蓄銳的機會,在和項羽打仗時他兵敗而死後,弟弟田橫繼承了他的革命事業。田橫並沒有自立為王,而是扶起他的侄子,也就是田榮的兒子田廣為王,他自己做了丞相。

不過話又說回來,作為割據一方的臨時政府,當不當王對田橫來說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實權仍在他手裡。而且一旦齊國遭遇不幸,這「亡國之君」的就是田廣來當了。

酈食其到了齊國,就神秘地對齊王說:「您知道天下人現在都向著誰嗎?」齊王不明白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小心地回答說:「我不知道。」酈食其搖頭晃腦地說:「王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得保也。」意思就是齊王你如果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麼齊國就不可能保全了。聽他文縐縐地這麼說了半天,齊王不耐煩地問:「別廢話,天下人心究竟向誰?」酈食其得意地笑了笑,說:「歸向劉邦。」

齊王緊張了起來,看酈食其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剛剛還很盛氣凌人的齊王忙表示願聞其詳。酈食其分析了近期的攻守形勢後明確告訴他說:「天下有才的人都投奔了劉邦,他帶領蜀漢的軍隊,所向無敵,這跟傳說中的蚩尤一樣,是老天爺在幫著咱們呢。現在天下諸侯誰不想投降的就先被滅掉。您要是現在投降劉邦,說不定還能有幾年的好日子過,要是負隅頑抗的話,恐怕……」酈食其沒把話說完,意味深長地看了齊王一眼。

傻子都聽得出來,酈食其這番話實際上是威脅而非遊說。齊王坐立不安,腦門兒上的汗珠大顆大顆往下滴,他想想酈食其的話也對,天下馬上就是劉邦的了,自己再做項羽的死忠附庸不合算,就表示要追隨劉邦,不再支持項羽。酈食其撫掌大笑,當下和齊王把酒當歌,從此天天飲酒作樂,算是圓滿地完成了劉邦交代的任務。

再說韓信,聽說齊王和酈食其兩人握手言和,本來不想再繼續攻打齊國了。但他麾下的蒯通極力鼓動他攻下齊國:「酈食其只是一個讀書人,動動嘴皮子就能降齊七十餘城。將軍您率數萬大軍,一年來攻下趙國五十餘城,功勞難道還不如他?」

韓信一聽這話,火暴脾氣就上來了,馬上就要率兵攻打齊國。齊王得知後當然很生氣,他認為酈食其出賣了他,聯合韓信導演了這齣戲,於是把酈食其給煮了。

這麼看來,要不是蒯通從中插一腳,慫恿韓信滅了齊國,酈食其也不會死,日後項羽的勢力不會一度膨脹到劉邦無法與之抗衡的地步。

公元前203年,項羽和劉邦在滎陽東北部的廣武山一帶對峙。這廣武山還真不是一般的山,要攻下它,以當時的情況看是很難辦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妨來看看廣武山的地形。廣武山地勢險要,左邊是一眼望不到邊際、深不可測的滎澤,西邊是四季河水泛濫成災的汜水。更絕的是山中間有一巨大的山澗,像一把刀子一樣把整個廣武山分為東西兩半。

此時,劉邦他們便駐紮在澗西,依澗而守,佔據有利地形,可就苦了在澗東的項羽了。這雖然只是一條澗,但澗里的水像野獸般洶湧而下,那邊又有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漢軍把守,楚軍想渡過去簡直比登天還難。

劉邦正每天和項羽站在廣武山的山澗兩邊對罵,就比誰的嗓門兒大,罵得更兇狠了。楚漢兩軍對峙了很久,勝負還沒有決出。

項羽跟劉邦血戰五年,西楚一直居於主動,佔盡優勢。但這一次,形勢和以往已大不相同。當時的問題是,項羽耗不起這長久的等待,其中主要原因便是糧草危機。

即使鋼鐵部隊,一旦「乏食」,便只有破敗。公元前260年的長平戰役,秦王國所用的秘密武器,就是飢餓。現在,飢餓抓住了項羽。

劉邦則擁有敖倉之糧(這也是項羽大意之處,奪了滎陽後,沒有及時把敖倉糧道給奪下來),而楚軍後防的糧道也被彭越切斷,供給跟不上,而滎陽儲備的糧草又有限,這大冬天的到哪裡去徵集呢?

除了溫飽問題,項羽還有一個擔心的問題就是齊地的戰局。此時他雖然派出了得力悍將龍且去支持齊國,但他知道齊地這場戰役的重要性,而且那韓信的本領他也領教過,計謀還不是一般的強。因此,在相持了幾個月後,項羽再也忍不住了,決心找劉邦單挑。

項羽決定來試試招降劉邦。因為他手中握著一張牌——劉邦的老爹劉太公。劉太公是在劉邦彭城兵敗後逃難的過程中被楚軍擒獲的。項羽把劉邦的老父親抓來威脅他投降,劉邦說:「我和你一起接受過懷王的命令,說是『結為兄弟』,那麼我爹就是你爹,你一定要把你爹煮了,那也給我分一碗肉湯吧。」項羽大怒,心想劉邦你這個畜生,連自己老爹的死活都不管了,我讓你知道我的厲害。他真的作勢要殺了劉太公,給項伯攔了下來。

說起項伯,他的名氣多半來源於「鴻門宴」的故事。項伯本名項纏,是項羽的堂叔父,論血緣關係,遠不及項梁近,論再造人生的作用,也遠沒有項梁大,論性情又不及項梁那麼硬朗。

由於「稍微疏遠一點」的關係,雖然是長輩,項伯對項羽說話出來不會頤指氣使,總是那樣和顏悅色,循循善誘。由於自知沒有很大的本事,所以做起事情來大概就會只擺事實,不下結論,絕對不會逼迫小侄子必須怎麼做。由於性格隨和,善於妥協,逢人「多燒香」,人緣特別好,成為多方「穿梭外交」中不可多得的人物。鴻門宴最終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可以說多半賴項伯之力。

劉邦先進入關中,懷王及其他各路將領早已有約在前,「先破秦如咸陽者王之」,如果項羽武裝奪取政權,固然不成問題,但塗炭生靈,敗壞名聲,不說得不償失,至少也代價慘重。而項伯通過連夜穿梭的努力,通過順水推舟的舞劍,不僅避免了義軍的反目,避免了關中的戰火,而且「不戰屈人」,達到了稱王關中的目的,實在是高明之舉。至於後來劉邦捲土重來,問題不在鴻門宴上,而在於鴻門宴之後項羽范增「背關懷楚」離開了富饒的秦川寶地,這才給了劉邦以可乘之機。否則,劉邦只好終老南鄭,做他的山大王了。

項伯的隨和講情面,也有遭誤解壞名聲的時候。劉邦做了漢王,張良不肯隨行到漢中,只好厚賞張良,張良早已「曾經滄海」,順手贈送了項伯,項伯怕摯友難堪,只好收下。哪裡想到蕭何又托張良向項伯說情,找項羽索取漢中那另一半土地。項伯辦了,成了,蕭何又托張良送禮了。從此,項伯就有了「貪賄」的名聲。張良聰明,能夠想到自己誤了朋友的英名嗎?

項伯勸項羽不殺太公,絕不是出於人道主義,可以肯定。因為,項羽坑殺活人無數,項伯也從來沒勸過他。他自己在九江王黥布反叛投漢後,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殺盡了黥布的妻子兒女。此事出面相勸,另有隱情。

項伯四年前劉邦與他在關中霸上的婚姻之約,既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