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人不滿的封王拜將 這張牌不得不打

項羽派了三萬士兵隨從劉邦前往南鄭,楚國和諸侯國中因為敬慕而跟隨他的就有幾萬人。其中就有後來大名鼎鼎的淮陰侯韓信。

韓信年少時代的生活已無從說起,只知道自小父母雙亡,連為母親下葬的地皮都沒有,最後只得埋在荒草萋萋的高岡上。

父母都沒了,家裡自然貧困。但韓信卻喜歡讀書,熟演兵法,可謂胸懷大志,但也好逸惡勞,基本上沒什麼生活來源,不得已時就到熟人家裡吃口閑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這樣的生活狀態,甭說當時的街坊鄰居看不起,就算擱到現代,也是要遭人白眼的。

有一次,一群惡少當眾要羞辱韓信。一個屠夫斜眼瞧著他:「看你長得又高又大,還喜歡帶刀佩劍地耍酷,其實是個花架子,孬種!」

看韓信並不理會,屠夫又挺過胸脯:「有本事的話,拿劍往爺爺這兒刺;如果不敢,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

韓信自知形單影隻,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小人很多,可以忍受胯下之辱的大丈夫,卻只有韓信一個。

韓信忍受了胯下之辱,後陳勝、吳廣起義反秦,他便去投靠了趙王陳余。但見陳余碌碌無為,不能成大事。在巨鹿之戰時,跟隨了項羽,此後數次向項羽獻計,均未被採納。

他見在項羽手下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便在劉邦入蜀之際前去投靠。

隊伍從杜縣往南進入蝕地的山谷中。劉邦想起張良臨走前,曾勸他把所經過的棧道都燒了,於是等軍隊一過去,便將陡壁上架起的棧道全部燒掉。一來向天下表示不再回來的決心,以此穩住項羽那顆易怒的心;二來也可防備諸侯或其他強盜偷襲。

劉邦在開始之初,雖然暫時委屈地接受了項羽冊封的劉邦,火燒棧道,信誓旦旦地說永不逐鹿中原了,殊不知劉邦就是在韜光養晦、養精蓄銳,等待一舉擊敗項羽的那一天。

經過長途跋涉,浩浩蕩蕩的隊伍終於到達了南鄭。一幫大兵背井離鄉,怎能不想家呀,於是夜夜唱起思鄉的歌謠,日日盼著東歸的一天。

作為新人,韓信又沒啥背景,就先在大將夏侯嬰手下辦事,當倉庫管理員。

韓信千里迢迢來投漢王,僅僅當了個糧倉管理員,心中很是不滿,常常愛發牢騷。

有一天,他與其他十三位同事喝醉了酒,指著外面說:「人人都說漢王英明,我看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不料被人聽見報告了劉邦。

小小庫管竟敢非議大王我,統統拉出去斬啦!劉邦也不是吃素的,堂堂「關中王」,哪能讓人背後說閑話。於是就要將這十四個喝醉酒的人一律處死,並派夏侯嬰做監斬官。

夏侯嬰將這十四人押赴刑場。說來也怪,明明是韓信惹出的禍,竟先殺了其他十三人,罪魁到最後才殺。不過或許也正因為如此,韓信才有機會理清思路,進行最後的申辯。

當被提去殺頭的那一刻,韓信突然狂呼道:「漢王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何殺壯士?」

夏侯嬰一聽,馬上命令停止斬首,一看是韓信,就跟他聊起來了(原來刑場也是談心的好場所)。一番溝通之後,夏侯嬰對韓信佩服得不得了,立即就去報告漢王,建議重用韓信。

劉邦聽了夏侯嬰的建議,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免去了韓信的死罪,封韓信為治粟都尉,也就是糧倉總管,而不是原先的管理員了。

只要是金子,到哪兒都發光。這話放在韓信身上絕對正確。沒過幾天,韓信就被劉邦身邊的紅人蕭何給相中了。

這一天,蕭何經過庫房,聽得庫前喊聲陣陣,庫房人員個個手持長戈,虎虎生威。見指揮他們操練陣法的竟是個面生的年輕人,非常驚奇,便上前與之交談。於是,我們的蕭何大人被眼前這位年輕人的雄才偉略給鎮住了,「韓信」這個名字從此在他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傳說韓信當了治粟都尉,並不去向漢王彙報情況。有一天,劉邦忽然命人將韓信叫來,問他現有多少糧草。韓信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出了東西南北各庫的稻穀、大米、小麥、玉米、草料等具體數字。

漢王派人翻倉查庫,結果數目相符,斤兩不差。劉邦這才知道韓信真的有才,但仍舊相貌取人。加之韓信性情高傲,不善迎奉,依然不予重用。

唯獨丞相蕭何仍十分留意,聽得此情,又召見韓信問話,就對他許諾說,會建議漢王任命他做大將。有了蕭何這句話,韓信也不在乎多當幾日管倉庫的了。但左等右等,竟沒了消息。

當時,劉邦的部隊在去南鄭的路上逃跑了幾十號人。別看個個都是五大三粗的大漢,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都沒當過逃兵,那是因為覺得跟劉邦走有前途。可此一時彼一時,霸王項羽嘴巴一張,劉邦就得帶著大部隊去窮鄉僻壤安營紮寨。何苦跟著到小地方受窮呢,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眼下這情況,韓信琢磨著自己未必會受劉邦看重,雖有蕭何多次推薦,可到底成不了事。與其留在此地當一輩子的三等兵,還不如自己去闖呢。於是,便在一個月高夜明的晚上逃走了。

要是韓信就此一去不復返,那此後中國的歷史或許將會重寫。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微妙,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即將在韓信與蕭何間得到最生動的演繹,而那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名句,則為這段原本完美的寓言加上了最符合人性的註解。

蕭何心裡一直對韓信念念不忘,這時聽人上報逃跑的人中竟有韓信的名字,真是吃驚不小,如失至寶。顧不得告訴劉邦一聲,立即騎了一匹快馬,加鞭急馳,去追韓信。

蕭何這一走不要緊,立刻就有人報告劉邦說,不好了,丞相蕭何也逃跑了!劉邦這個氣啊:蕭何這小子,平時里搜腸刮肚地給我出主意,想不到竟是個背信棄義之人!

傳說韓信騎馬出了南鄭城東門,拐了一個彎兒,向北進入了褒谷。因張良返回關中時,已燒毀了褒斜棧道,道路十分難走,許多地方不得不涉水過河。韓信策馬跑著,到了一個地方,忽然被前面一條溪水擋住了去路。這個地方就是今陝西留壩縣的馬道鎮。

這條溪水,今名西溝,原名寒溪,自西向東注入褒水。平時寒溪水淺,行人可以涉水過河。恰巧這天夜晚,寒溪上游下了一場暴雨,溪中洪水暴漲,韓信到此無法渡過,急得在溪邊團團轉。

這時蕭何騎馬追趕上來跳下馬鞍,雙手拉住韓信,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韓都尉怎麼不辭而別?你不是胸懷大志,要建功立業嗎?今日除了漢王,還有誰能夠統一天下?都尉還是跟我一道回去吧!」

韓信看見蕭丞相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腳上穿的鞋子也因馬不停蹄,跑得太快而丟失,光著一雙腳丫子,覺得蕭何確有愛才之心,不好再說什麼,就隨蕭何返回了南鄭。

過了一兩天,蕭何突然回來了,前來謁見劉邦。劉邦心裡那個高興喲,可面上一副吃人的樣子:「好小子,竟敢逃跑?」

「微臣哪裡敢啊,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啦。」蕭何笑嘻嘻地說。

「追誰?」

「韓信。」

「哼!逃跑的將領那麼多,您沒去追一個,偏偏去追什麼韓信?」

「大王,那些人多一個不算多,少一個不算少;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再找不出第二個。」剛才一副笑臉的蕭何,此刻一臉的嚴肅,「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他;可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共計大事的人了。大王,這全看您怎麼決策了。」

劉邦一聽,心上想:這麼個小兵,真有這個能耐?不會是忽悠人吧?但蕭何也不是吹大泡的人,於是也正正經經地說:「我是要向東邊發展,怎麼可能一輩子待在這種鬼地方!」

「大王既然決意要向東發展,要是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他終究是要逃跑的。」

「好吧,我就讓他做個將軍。不過你要知道,這可是看在你的面子上。」

「即使是做將軍,他也一定不肯留下。」

「那就任命他做大將軍好了。」

「大王明鑒。」

可以說在這一刻,韓信的命運出現了轉折,而從現世所存的資料來看,劉邦得了韓信則成為了歷史的轉折。

和蕭何談妥之後,劉邦就急著把韓信召來任命。沒想到蕭何卻說:「大王,不是我沒事找碴兒,您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叫喚小孩子似的。這怎能讓韓信死心塌地地跟您呢?大王決心要任命他,就選個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置高壇和廣場,咱們禮儀完備地來次冊封。」

劉邦心想:拜皇帝也沒這麼麻煩過。事已至此,咱也豁出去了,擱下這張老臉,且看看到底封的是英雄還是狗熊!於是答應了蕭何的要求。

眾將聽說要拜大將軍,都很樂呵,個個都以為主角是自己呢。等到任命大將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