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人不滿的封王拜將 做了漢王,心有不甘

把咸陽城翻了個底朝天之後,項羽就派人回去向懷王報告破關入秦的情況,並請示下一步的工作。實際上,與其說是請示,還不如說是暗示:事兒給你辦完了,也該拿報酬了。按當時的情況,就到了論功行賞的環節了。

懷王倒挺明白,來了一句:「就按原來約定的辦吧。」是啊,事先不是都說好了嗎?誰先進咸陽誰就是大王。

按理說這也沒啥好編派的,但項羽想到,當初懷王不肯讓他和劉邦一塊兒西進入關,卻把他支使到北邊去救趙,結果影響了入關的速度,落在了別人(劉邦)的後面,這明顯是給小鞋穿的意思(就算懷王當初沒這意思,也無法跟這暴脾氣的項羽解釋),所以,一聽懷王是這句話,立馬就變了臉。此後逢人便說:「懷王也是我叔父項梁捧上去的,他有什麼功勞,憑什麼主持定約!」

換了別個莽夫,嘴上出出氣,旁邊再有個勸的也就過去了;項羽可不這麼簡單,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自己來封,順便也把你這懷王一併請了去。於是,給懷王一個徒具虛名的尊貴稱號叫「義帝」,實際上並不聽從他的命令,打算自己稱王。

這一天,一幹將相被召集起來,聽說是論功封王,大家都挺納悶兒,懷王怎麼變成義帝啦?項羽也不含糊,對諸將說:「天下發動起義之初,暫時立諸侯的後代為王,為的是討伐秦朝。然而身披堅甲,手持利兵,帶頭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滅掉秦朝,平定天下,全靠各位和我項某人的力量。義帝雖說沒有什麼戰功,但分給他土地讓他做王,本來也是應該的。」

諸將一聽,知道這裡面有鬼,但人人得封有賞,加上項家的勢力,也就樂得順水推舟了。於是都說「好」。劉邦此前指望懷王能主持個公道,可眼前到了這分兒上,雖然心中有氣,也只能忍了。

因此,公元前206年的正月,項羽分封天下,立諸將為侯王,並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梁地、楚地的九個郡,建都彭城。

實際上項羽也不是毫無忌憚,你想啊,天下誰不知道是劉邦先入關中,儘管他和劉邦在鴻門宴上已經和解了,但真若違背當初的約定,諸侯還不造反啊!於是暗中就和范增商量。范增建議:「巴、蜀兩郡道路險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往那兒發配。況且巴、蜀也算關中的地盤,把他封到那兒去,也不算違背約定。」於是就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區。又把關中分為三塊,封秦朝三名降將為王以阻斷劉邦的東出之路。

經鴻門宴一劫後,劉邦對張良的感情那是增進了不少,自己做了漢王,自然也虧待不了他,賞了黃銅百鎰、珍珠二斗。張良把它們都送給了項伯。上次脫險,多虧這位有情有義的大哥趕來報信,劉邦也多了個心眼:何不藉此機會,再請他多要點地盤?於是又讓張良送去厚禮,請這位親家幫忙,代他請求漢中地區。有這位項羽的叔父出面,事情當然順利。就這樣,巴、蜀、漢中之地盡歸了劉邦,都城建在漢中南鄭。

為了便於後面敘述方便,在此先把所封諸王的情況說說:

項羽把關中分為三份,封給秦朝的三個降將:章邯為雍王,建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建都櫟陽;董翳為翟王,建都高奴。又封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建都洛陽。封趙將司馬卬為殷王,建都朝歌。把趙王歇改封到代地為代王。封趙相張耳為常山王,建都襄國。封當陽君黥布為九江王,建都六縣。封懷王的柱國共敖為臨江王,建都江陵。封番君吳芮為衡山王,建都邾縣。封燕將臧荼為燕王,建都薊縣。把原燕王韓廣改封到遼東為遼東王。韓廣不聽,臧荼就率軍去攻打,在無終把他殺了。項羽又封給成安君陳余河間周圍的三個縣,讓他住在南皮縣。封給梅鋗十萬戶。

按照項羽的原則,大家都是有功之人,封賞上也大同小異,如此封賞是最公平不過的。這樣一來雖然從戰略態勢上形成了春秋以前「天子居中,諸侯拱衛」的分封格局,對項羽控制全國有利,但他顯然忽視了人是世間最複雜動物的這一理論,為自己的最終敗亡埋下了隱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