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福岡縣板付基地,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防空戰鬥指揮所。這是一幢半地下的建築,鋼門緊閉,戒備森嚴,巴吉 系統的中樞神經就設在這裡。建築物裡面宛如一個小巧雅緻的電影放映廳,指揮官室和參謀室位於二樓,看上去有點象達宮貴人的包廂。

樓下大廳便是工作室,一塊巨大的彩色數據顯示屏幕鑲嵌在正面牆上。屏幕上顯示出色彩鮮艷,標有各基地位置的日本地圖以及周圍各國的海岸線。在屏幕左右兩側的狀況顯示屏上,各種色彩的符號和數字正隨著數據源源不斷地輸入不停地變化著,從各航空基地截擊機團的待機,直到地對空導彈的發射準備等等。所有狀況顯示無遺。

此刻,值班軍官們正坐在數排監控台前,神情緊張地監視著熒光屏。不過,除了緊張之外,多少還有點自豪。在值班軍官身後,有數名美國來的技術指導。

這套巴吉系統往日里故障層出不窮,今天難得運轉得如此順利。防空作戰指揮所內光線黯淡,開著空調以保持恆溫,從顯示屏上的情況看,今天整個日本秋高氣爽萬里無雲,該系統之所以運轉順利,也許原因就在於此吧。

眾所周知,日本的防空系統依靠全國24處雷達基地的支撐,過去一直採用落後的手動方式。也就是說,雷達基地通過無線電向戰鬥機指示敵機的位置,並把戰鬥機引導到會敵點。採用手動方式,從發現目標到識別至少需要三分鐘。如果敵機的速度為馬赫2,那麼在這三分鐘內,敵機就飛出120公里了。

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才決定進口一套巴吉系統。

製造巴吉的大公司在美國有三家。1963年,當日本政府決定採用巴吉系統的消息一傳出,各大公司便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推銷大戰。

休斯飛機製造公司使用一切手段,通過收買和拉攏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上層官員,向政界提供巨額捐款等,終於蠃得了大宗訂單。

在美國國內休斯公司也名聲不佳。曾經耗資72億日元試製的巨型木製飛艇,結果是躺在工廠的倉庫里成了一堆廢物;研製偵察機廠一11也以失敗告終,當時曾因國防費的貪污和浪費而受到了追究。

另外,該公司還曾經收買了美國國防部的高級官員,獲准向美國陸軍提供越南戰爭用的輕型偵察直升飛機只一6一千七百架。儘管巨額貸款早已到手,但休斯公司卻遲遲不能交貨,致使原定其中提供給日本防衛廳的60架也不知何時才能兌現。這事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普遍關注。

休斯公司如此聲名狼藉,而且僅以一紙巴吉系統的設計便要價130億日元,所以在日本國會中,也有不少議員持反對態度。然而政府和防衛廳卻一口咬定。休斯公司的巴吉系統最便宜。

最後果然決定購買休斯公司的巴吉系統,但由於從購買電子設備第1號機起,故障就層出不窮,工程大幅度延期,再加上休斯公司巧立名目,如要在各地雷達上增設反干擾裝置等,總費用膨脹到250億日元。當然,這些費用是以國民的血汗錢來負擔的。

竣工日期也是一拖再拖,從1967年底拖到1968年春,從1968年春又一再拖延。現在,安裝階段總算是結束了,可是整個系統運轉不靈,目前只好作為調度期同手動警戒管制系統配合使甩。

此刻,在監控台的熒光屏上,星羅棋布地顯示著許多半圓符號,指示出位於板付,海粟島,背振山,福江島,下甑島,都並岬等九洲各地的雷達位置。

突然,在巨型彩色屏幕上,距鹿兒島西北方向400公里處的東中國海上空,出現了一個國籍不明的飛機的白色雙重圓符號。這個符號迅速接近日本,很快便進入了日本列島周圍5公里至500公里的防空識別圈內。

識別監控台前的值班軍官按著電子計算機的鍵盤,將「不明」鍵轉換成「敵機」鍵。頓時,彩色屏幕上的白圓圈變成了紅色半圓,狀況顯示屏上出現了一系列數據:機數1,馬赫1.5度11,000米,爬髙度0……

電子計算機同時算出,可以最先攔截到目標的,是宮崎縣新田原基地的攔截戰鬥機,此情況現在狀況顯示屏上。接著,其它各基地的攔截戰鬥機,及導彈到達目標的先後順序也一個接一個地顯示了出來。

在二樓坐鎮的指揮官向新田原航空基地發出緊急起飛的指令。同時命令福岡縣春日陸上自衛隊的奈基和霍克地對空導彈基地作好發射準備。並向日美綜合戰作戰總部通報情況,請求指示。

三分鐘後,從新田原緊急起飛的兩架F-104T「榮光」號欄截戰鬥機的符號出現在巨大型彩色屏幕上,其航跡迅速朝著同敵機的預期航線交會點延伸。此時是清晨五點。

位於宮崎市北方約二十公里的新田原基地。在警戒待機室里,田村一等空尉和藤田三等空佐正在喝咖啡,突然,紅燈普亮,警銃大作,他倆趕緊抓起抗荷手套,大步衝出屋去。他倆屬於五分鐘待機組,即必須在警鈴響後的五分鐘內升空。所以他們桔黃色的飛行服上已經套上了防水衣,並背著落水後自動充氣的橡皮筏和降落傘。

天才蒙蒙亮。地勤人員已經從待機室左側的一個機庫中拖出兩架F-104T攔截戰鬥機。發動機正在加溫,從排氣口噴出橙黃色的火焰,在拂曉的昏暗中,看上去就象有生命的實體。

在手持卡賓槍的衛兵和德國純種狼狗的瞀戒下,兩人朝著各自心愛的座機奔去。

藤田三佐跳上1號機,田村一尉跳上2號機,迅速戴上了耳機同氧氣面罩相連的飛行頭盔,然後關上了座艙蓋。在事先就被拉到了跑道頭上的飛機上,田村旋開小風門,用25秒鐘樟視了一遍100多個儀錶和開關。耳機里傳來美軍管制下的日本天空,規定全都必須使用英語,這時,只見藤田座機的排氣口噴出的火焰已經變成藍白色的了。

「明白。」

「可以起飛,打開巴吉系統開關。」

塔台發出指示。藤田鬆開制動,座機便象火箭一樣開始加速,藍色的排氣火焰照亮了機身下面的跑道。跑完最初的四分之一類哩只用了10秒鐘。這樣的速度,是任何賽車也望塵莫及的。

全長近三公里的跑道的終端迎面衝來,藤田用力拉起半圓型的主操縱桿,尖銳的機頭隨即昂起,剎那間,即將破曉的天空就在前面。

相隔五秒鐘,田村的座機也離地飛起。

高度10000米時,兩人打開了氧氣開關,把氧氣通進增壓的飛行頭盔中。兩分鐘後,雙機上升到11000米,隨即便轉為水平飛行。

雙機座艙前面的熒光屏上出現了一個光點,操縱飛機只要隨時將光點套在熒光屏中心,就可以準確無誤地攔截到目標,這就是馬吉系統的可貴之處。

如果是手動式,就不會這麼輕鬆。在機載雷達捕捉到目標之前,飛行員必須不停地接收來自地面雷達基地的無線指示,及時修正航向。否則,機載雷達休想發現目標,更談不上攔截敵機了。

雙機已經達到馬赫2.2的最高速度。兩人雖然有些緊張,卻並未感到過份的不安。迄今為止,他們已經歷過幾十次緊急起飛了。

自從航空自衛隊成立以來,各基地緊急起飛的總次數近2千次。雖然有時碰到的只不過是偏離了航線的民用飛機或大群的候鳥。

可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蘇聯飛機。但侵犯了日本海岸線三海里即五公里半以內領空的僅有兩架,而且在受到警告之後,也都立即老老實實地離開了。

不用說,接近日本領空的目的是企圖偵察雷達波長及控測距離,戰鬥機性能,通訊頻率等。只要掌握了日本雷達的波長,就可以使雷達變成瞎子。儘管巴吉系統的各基地雷達全都安裝了反干擾裝置,但如果敵人施放更強大的干擾波,仍免不了要遭到被弄瞎,暫時喪失機能的厄運。

作為日本方面可以改變雷達波長,脈衝寬度或增大發射功率來消除干擾。但若敵方也跟著改變於擾波長,增大幹擾強度來相對抗的話,那麼干擾與反干擾的鬥爭就會沒完沒了地持續下去,日本方面即使投入幾萬億日元也無濟於事。

這就是電子戰。無論是攔截戰鬥機還是地對空導彈都得依靠雷達才能發揮作用,一旦雷達癱瘓,其後果是不堪想像的。

在屋我島以西約一百公里的公海上空,兩架F-104T機攔截到了目標。距對方40海里已進入飛機的自動火控裝置的探測範圍。

巴吉系統熒江屏旁邊的機載雷達屏上,浮現出一條細長的陰影。雙方都以馬赫2左右的速度靠擾,只剩下一分鐘的航程了。

藤田和田村都按下了各自座機上的自動火裝置的啟動按鈕,雷達天線對信目標,開始進行自動跟蹤。

雷達屏上的陰影越來越清晰,那是一架具有銳外形的大型飛機。

藤田通過無線話筒喊了一聲:「是圖——22!噢,不不對!」

圖——22是蘇聯引以自豪的馬赫2級的新型轟炸機,有著剛健的帶有後掠角的主翼和細長的機身,此外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