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facebook的饋贈型經濟

饋贈型經濟的內涵,你知道嗎?

一天晚上,在共進晚餐時,我向馬克·扎克伯格問起facebook的社會影響力,尤其是對政治、政府、媒體和商業的影響力。他和我說起印第安人的冬宴,這是北美地區西北海岸線一帶本地人一個傳統慶典盛會。每個司儀神父會拿出本部落所有的食物和其他物品,任何人都可以取走他想要的東西。拿出最多的那個人將獲得最高榮譽。

「你知道饋贈型經濟嗎?」扎克伯格問道,「在一些不太發達的地區,相較於市場經濟,這是種非常有趣的非主流經濟形式,我拿出一些成果分享給大家,出於感激和表達慷慨之情,人們會回饋給我一些東西。整個文化就建立在這種彼此的饋贈框架下。之所以冬宴叮以照常舉行,人們凝聚在社區周圍,是因為社區足夠小,人們可以清楚看到彼此的獻祭。但是一旦某個社區的大小超過一個臨界點,整個系統就會崩潰。人們不能明確掌握任何正在發生的事了,可能會有不速之客進入社區。」

扎克伯格說,facebook和其他互聯網公司正在努力為饋贈型經濟創造足夠的透明度,以便使它可以在一個較大規模下運行。「當它足夠開放,每個人都可以迅速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大部分經濟模式開始以饋贈型經濟運行。它能令公司信譽良好,值得信賴。」在扎克伯格看來,這種透明度共享性和饋贈性都將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它確實改變了政府的運作方式,」他說,「一個透明度高的世界,其組織會更好,也會更公平。」這對他而言,是核心價值觀。

扎克伯格認為,透過facebook的透明性,建立一個大規模的饋贈型經濟並非奢談。當然有人會質疑這種表述太過理想化,但是考量一下這項服務透過不同方式對這個社會不同方面造成的影響,會非常有價值。他說這就是他希望這項服務所做的事。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事實上他的意思是,他視每個人在facebook上的表達為對另一個人的「饋贈」。表現的不同取決於究竟是哪種表述。最乏味的交換莫過於一個高中生在另一個高中的牆上寫個「lol真搞笑」——這僅僅是個我們作為個體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朋友的一種饋贈,沒什麼新鮮的。只不過是個新的電子化鄰居而已。

但涉及政治事件時,facebook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許多情況下,我們在facebook上不可避免地以真名示人。我們對某個政治議題表態的同時也就表露了我們的觀點。分享並不是必要的。所謂「饋贈」,就是我們用真名實姓發表某些觀點,使我們的弱點暴露出來,受人批評。在扎克伯格看來,如果你在facebook上對奧巴馬總統的醫保改革方案做評論,基本上你就加入到這種自由分享經濟的「饋贈」中了。把它作為一個對這項政策的「饋贈」意見,最終強化了這一政策的影響力。

加入一個facebook上的反對群組並不像在現實中跟隨眾人聯名簽署反對某件事,而可能是更加方便且有了更多的公眾擔當。有點像用真名和住址簽署一個反對法案,而且人們立刻就可以看到我們的真實信息。想想看吧,奧斯卡·莫拉萊斯昨晚建立反對farc小組時曾經猶豫再三。facebook是第一個給他這個平台的,令他感到心安,所以他終於跨出這一步,儘管在哥倫比亞,過去這種行動被認為是種冒險。

當我們瀏覽一個有關商業行為的新聞時,例如表達我們對一個公司和產品的看法,或者僅僅是轉發一些看到的類似新聞故事這樣的東西,我們的表現行為並沒有那麼令人不快。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在表達一種友誼的姿態和我們的慷慨大方,從某種程度上說,facebook把這些事變成例行之事。它通過加強客戶關聯的力量,改變了商業和媒體環境。在這種各式各樣的有益交流中,你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通常是種連鎖反應,通過這種相互的貢獻和交流,你可以從別處知道一些你從不知曉的東西。facebook當然不是僅有的一個在商業或政治領域產生這樣影響力的服務,眾所周知,twitter是另一個,但是facebook迄今為止是這種工具中最強大的一個。

佛羅里達大學生威爾·安德森親身感受了facebook的力量。2008年初,州議會在討論一個法案。當聽說這個法案時,他有點擔心。這項法案建議重新分配州立獎學金,從支援像他這樣的文科生轉而分配給理工科學生。像莫拉萊斯一樣,他行動起來。安德森建立了一個叫做「保護你的光明前途」的facebook群組,並且邀請了200個facebook友鄰加入。11天內,這個群組就迅速增長到兩萬人。這時安德森接到州議員傑瑞米·林的電話,這個議案是他提出的,他撤回了提案。「你不能忽視兩萬人的意見。」林在接受南佛羅里達《太陽守望報》訪問時說道。

2009年,埃及的facebook用戶們組織了一場示威遊行,反對一項關於限制互聯網帶寬使用的法令。沒多久,通信部長就大幅修正了法令以滿足大家的訴求。像埃及這樣的國家,任何形式的反對都可能招致逮捕和嚴刑拷問,這樣的成功尤其令人振奮。印度尼西亞的一名婦女,因為在給朋友的私人電子郵件中批評一家醫院而以極其荒唐的罪名被逮捕。成千上萬的人加入了facebook小組,譴責這種不公,當局釋放了她,如今大家將目標轉移到檢舉人是否在這次檢控中存在瀆職行為。過去,在這兩個國家以真名實姓批判公共事務是很危險的事。

facebook如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供不滿的的人群發泄他們的怨言,展開抗議行動的地方。這些活動之所以可以在facebook上圓滿舉行,主要是因為facebook大規模的交流方式可以迅速讓大量人群關注某些事件並加入其中。2008年在南非的斯泰林堡,警察開展了一次突襲行動,突襲三家夜店清剿毒品。facebook上立馬建立了一個小組抗議這種執法手段,36小時內該小組成員就達3000個。脫口秀主持人大衛·萊特曼講了個關於沙拉·佩林女兒的黃色笑話,一天內1800人加入小組抗議他。市民們加入facebook抗議擴張聖地亞哥附近的監獄:抗議紐西蘭達尼丁附近建新的停車場:抗議英國伯恩茅斯附近的吉普賽露營地,抗議菲律賓眾議院修改國家體制的提案;抗議將美國關塔納摩灣軍事監獄的囚犯轉移到百慕大。

「我稱之為數字化民主。」賈瑞德·科恩這樣說道。他是《聖戰之子》一書的作者,同時也是前布希政府國務卿康多麗扎·賴斯的秘書長,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科恩24歲時賴斯就被聘請加入國務院重要政策規劃組。「facebook是史上最天然的民主推進工具。」科恩說道。當2006年末剛加入國務院時,他甚至不願在會議上提起facebook,那兒的同事們差不多聽都沒聽說過。但是facebook一直保持著全球性增長。到2008年末,各種危機爆發時,白宮局勢研究室成員都會在會議上談起facebook。

布希政府支持度降低的那些日子裡,科恩、賴斯和其他國務院官員都在留心哥倫比亞局勢。他們想知道,哪怕是在最兇殘暴虐的社會裡,facebook也,可以凝聚起民眾採取政治行動嗎?它能否變成一個反對恐怖主義的有效工具?畢竟,莫拉萊斯的百萬反對farc之聲曾是一場成功的反恐運動。

國務院開始密切關注像土耳其青年公民會這樣的群組。這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群組,以寬容和民主的多元化穆斯林國家為宗旨,組員大部分是學生和年輕人。這個小組的頭像是一個紅色高腰膠底運動鞋。它略帶嘲諷地強調,這個小組與那些主宰土耳其人民每日生活的穿軍靴的武裝力量劃清了界限。facebook深深地滲人土耳其人的生活——尤其是受過教育的年輕人的生活。青年公民會facebook上的群組有13000個成員,facebook成為他們常用的溝通工具。在一個被種族和宗教仇恨搞得四分五裂的國家,該小組深感自豪的是,他們的成員包括土耳其的不同種族和宗教信仰的族群——包括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和其他種族歧視的受害者。青年公民會利用facebook組織示威遊行,遊行隊伍里同性戀者和蒙著面紗的穆斯林婦女並肩同行。

2008年9月,青年公民會通過facebook的線上線下活動遊說土耳其總統阿卜杜拉·古爾參加世界盃橄欖球賽,當年的世界盃在土耳其夙敵亞美尼亞共和國首都埃里溫舉辦。最終古爾同意由青年公民會代表隊參賽,土耳其隊輕而易舉贏得了比賽。儘管有著歷史的原因,但是這兩個充滿仇恨和相互厭惡的國家還是在和解之路上邁進了一小步。2009年,土耳共和亞美尼亞重啟建立外交關係的談判。

2008年12月,facebook、at&t、mtv、google和網路電視公司howcast邀請包括青年公民會在內的全球17個活躍於facebook上的青年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