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捧起廣告界的聖杯

新近的互聯網寶貝。

把facebook向所有人開放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成功。到2007年秋季,網站有超過一半的用戶來自美國以外的地方。國際用戶數量在開放註冊後爆炸性的增長是一個強有力的標誌,說明facebook正越來越有國際吸引力。公司很納悶,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為世界上其他人的加入提供過便利。有一件事情就可以佐證,那就是當時網站所有的內容還全是英語。

但是用戶數的增長也帶來了一個嚴峻的商業問題。facebook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賺錢。當時的所有廣告針對的還都是美國人,這意味著facebook上有超過一半的用戶不能為公司產生任何可以察覺到的收益。facebook在一年以前和微軟簽訂的廣告協議僅僅適用於美國本土。如果facebook想要利用它近來的全球地位優勢,就需要一個合作夥伴來幫助它向全世界兜售在線廣告。微軟已經明確表示樂意成為這個合作方,把雙方的美國境內協議擴大到全球。

扎克伯格本人一貫不稀罕廣告,但是facebook如今已經有了5000萬活躍用戶,開發平台又讓它成了業界的寵兒,因此他們必須找到一條平衡收支的途徑。每個星期都有幾十萬新用戶湧入,同時facebook也一直在假設未來規模會遠比現在更為龐大,要不停擴建它的基礎設施,這意味著需花幾千萬美元購買新的伺服器。如果必須要有廣告,扎克伯格也希望能夠開發一種facebook所特有的、不會影響用戶體驗的新型廣告。扎克伯格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那種給人以看網路電視的感覺,那上面的節目常常會被不相干的和沒有意義的廣告給打斷。

美國境內協議給了微軟出售facebook廣告條的獨家經營權。這個協議必須調整,因為完全仰仗微軟,與獅子分享獵物是靠不住的。facebook需要建立自主的營收渠道。

另外一件事則是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董事會做出了決定,他們認為是時候籌集更多的資金了。彼得·泰爾尤其希望在那年秋季就把此事搞定。泰爾對金融市場風向的變動一向都有著靈敏的嗅覺。股市正值自互聯網泡沫破裂以來前所未有的高位,投資者正信心高漲。f8大會的召開和開發平台的啟動讓facebook的聲譽和成長勢頭大為改觀,此時正是利用投資者熱情的絕好機會。不過泰爾也很清楚一旦他們發出投資邀請,就會有人試圖一舉把整個公司全買下。對泰爾和吉姆·布雷耶來說,這是一個很誘人的想法,但卻讓扎克伯格感到害怕(扎克伯格手中牢牢掌握的兩票空缺的董事會席位就像是一種恐懼保險一樣)。

首席執行官向范·納塔向他新聘請的首席財務官吉迪昂·余(gideon yu)徵求了意見,想知道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權能夠招來多少投資。余認為facebook如今的市值大約為40億美元。那可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因為僅僅在一年多以前,公司的第三輪融資(被稱為c系列股份)募集到了2500萬美元,當時facebook的估值為5.25億美元。

不過這家公司和往常一樣,不能按常理來論。當時有幾家風投和私人股本公司正願意出價100億美元來收購facebook的一大部分股權。這讓余瞠目結舌。顯然,他考慮的數字太過渺小了。但是,扎克伯格對那個價位還是不滿意,根據另一位知情者的說法,他覺得公司可以值200億美元。他和范·納塔於是決定按150億美元的價位來試試。果不其然,他們找到了一些感興趣的對象,雖然這些人並不是很積極。沒有人會在這個估值上進行投資而不對條款進行一些仔細的探究。「我們找到了市場價位。」余說道,「我們準備在150億美元的公司估值上達成交易。」

facebook著手與微軟商討國際廣告合作。范·納塔悠然自若地玩起了太極推手,他知道如何在微軟和它的夙敵之間挑撥離間。他清楚,對於微軟來說,「google」這個詞語就如同魔咒一般,能夠輕易馴服這個軟體巨人貪婪的談判本能。微軟最近剛剛連折兩陣,在幾近達成協議時功敗垂成,失去了業界的兩個最大的合作夥伴。而每一次都是google在最後時刻突然從一旁殺出,奪走了微軟的生意。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在2005年12月飛抵紐約,和時代華納的美國在線商討一個重大的廣告合作關係。在認為這筆交易已經敲定後,他飛回了總部。不想google突然派出了它的廣告銷售團隊,以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為首,在數天的接觸里給出了一個更為優惠的建議。雙方簽訂了一份合同,以美國在線估值200億美元為基礎,google向美國在線投資10億美元。然後在2006年8月,當時微軟不僅和新聞集團的myspace網站已經有了一份合作協議,還出人意料地願意付出更多的錢。根據一位談判當事人的說法,微軟已經擺正姿態願意作出11.15億美元的保證,而偏偏又是google在最後關頭殺出,贏得了新聞集團的三年保證,總額至少在9億美元。新聞集團迫切地希望能和google合作,它甚至願意因此而放棄部分收入。讓微軟更鬱悶的還在後面。在2007年初,google乾脆以31億美元的價格一舉拿下了國際廣告條網路服務商「連擊公司」(doubleclick)。所以這一次,鮑爾默和凱文·約翰遜(kevin johnson)下定決心不能再讓歷史重演。

2007年10月10日,google為它最優秀的廣告客戶們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廣告商峰會,被稱為「google時代精神」。不僅僅是最大的營銷商和廣告代理來到了google的園區出席為期兩天的會議活動,google的董事會成員們也會匯聚一堂,召開他們的季度例會。這是一個做生意的大好機會。google廣告團隊的負責人蒂姆·阿姆斯特朗已經和范·納塔談過,知道facebook的國際廣告協議正去向未定,微軟也很有奪走這份協議的想法。「碰巧」馬克·扎克伯格是時代精神大會的主題演講人之一,阿姆斯特朗遂和google的董事會成員進行了溝通,得到了後者的批准,正式開啟和facebook的談判並儘力搶走微軟的生意。董事會甚至同意如果價位合理的話,在談判中討論收購整家公司。

google毫不掩飾它對facebook國際廣告協議的興趣。在時代精神大會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google的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稱社交網路是「一個非常真實的現象」。他補充說:「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互聯網上有多少流量是來自社交網路。」施密特在早年的這番表達以後會轉變為google的長期隱憂——google的搜索爬蟲無法穿透互聯網上的柵欄,搜索隱藏在其之後的內容。與facebook保持親密的合作關係也許會有助於facebook向google開放它的內容,而不僅僅是得到一堆新的廣告空間。互聯網在不斷地演進,這會幫助google依然處於業內的翹楚地位。

當晚所有人都乘坐大巴去了附近的一家公園。google在公園裡搭起了一座碩大無比的白色帳篷。在一小時的雞尾酒會後,大約250位時代精神的與會人員入座開始享受一頓奢華的幾近狂歡的盛宴。第一道主菜端上,盤子居然是用厚冰製作而成。當時,google正值巔峰——金錢就像甘露那般源源不斷地從天而降。google在晚宴上向那些把數十億計的美元揮灑在google廣告上的金主們表示感謝,其實也就等同於宣布自己的富有富有再富有。在主桌上進行熱烈談話的包括google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阿姆斯特朗、談判專家梅根·史密斯(megan smith)以及facebook一方的馬克·扎克伯格、范·納塔,還有企業發展部的頭兒丹·羅斯。兩組人談到了facebook在與微軟談判時的立場。阿姆斯特朗給facebook高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google十分渴望這筆生意。

豪華晚宴在大約晚上10點結束,隨後facebook三人組和google的高管們一起退到附近的google總部進行一些認真的磋商。他們一直協商到深夜,才達成了交易的大體意向。google會接管美國境內和國際的廣告生意,同時雙方也就google會在150億美元的公司估值上對facebook進行一小筆投資達成了一致。對google來說,以收購一小筆股份來作為拉攏手段相當合乎邏輯,因為把微軟這樣的巨頭趕走會讓facebook陷入相當大的麻煩。如果facebook終止那份依然有效的與微軟的美國境內協議,它很可能會陷入法律糾紛。但是google走得更遠。高層直接告訴扎克伯格說他們有意考慮整體收購facebook,儘管那個價格會遠低於150億美元。這次,扎克伯格的回答相當乾脆,face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