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做成第二個微軟

一起攜手,讓我們掀起一場運動吧!

在facebook的早期,馬克·扎克伯格就有一種特殊的痴情。2004年5月的一個夜晚,當扎克伯格與早年的合作夥伴肖恩·帕克在那家時尚的翠貝卡餐廳相遇時,他們進行了一次奇妙的交流。在帕克眼裡,扎克伯格一直在試圖脫離主題,反覆談到他如何想把facebook轉變為一個開發平台。他的意思是,他希望把他的新生服務轉變為一個公共場所,讓其他人能夠在上面發布軟體。這頗有點像微軟的視窗和蘋果的mac操作系統,都是為他人開發應用程序而搭建的平台。但是帕克爭辯說當時考慮那樣的問題還為時過早。

創業邦的凱文·埃法西也有同樣的回憶。2005年春末,在創業邦對公司進行了投資之後,在他與扎克伯格的最初幾次碰面里,這位年輕的首席執行官請他幫一個忙。

「凱文,我需要找到一個人幫助規劃我的平台戰略。」

「嗯,什麼?也許將來有一天我們有可能會變為一個開發平台,」埃法西的回答頗為躊躇,「現在我們僅僅是一個只有六個人的小公司……我的意思是,我想我3kif,一個在bea(一家著名的企業基礎架構軟體公司)乾的傢伙,他做過一些有趣的平台開發工作……」

扎克伯格打斷了他:「bea?我更多是在考慮像比爾·蓋茨那樣的。你能幫我聯繫到比爾·蓋茨嗎?」

「呃,這個……我就不清楚了。也許吉姆·布雷耶能夠辦到……」

一個星期過後,埃法西再次來到了扎克伯格的辦公室。「嗨,」扎克伯格說,「我和他談過了。」

「和誰談過?」

「比爾·蓋茨!」

當時年僅21歲的扎克伯格,發現了他的新朋友丹·格雷厄姆和比爾·蓋茨是朋友,遂利用他的關係安排了一次會面。在facebook創始之初,扎克伯格就在嘗試著設想他的小服務會如何不再只是互聯網上的一個終點,不只是一個為人們互相交流提供的場所。

每一家卓越的高科技公司都經歷過一兩次關鍵的轉變時期,緣於其創建者們發現他們創造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東西,遠遠超過他們起初的設想。在比爾·蓋茨崛起的早年,當他還在和合作夥伴保羅·艾倫(paulallen)為小型電腦硬體公司定做軟體時,他就意識到了軟體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業;以後他又做出了第二次劃時代的創舉,那就是整個電腦都能夠被構建在一個操作系統上,於是微軟就成了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公司。一天晚上,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jerryyang)和大衛·費羅(davidfilo)突發奇想,發現當時的互聯網上竟然還沒有一張聯結網路的地圖,而如果他們提供收集網路用戶詳細市場研究資料服務的話,那也稱得上史無前例了;然而它卻轉變為了第一家有廣告支持的大型網路媒體公司。當google的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ibrin)和拉里·佩奇發現他們不僅能夠將用戶的搜索導向到某網站,還能夠將它們導向到一個獨立的廣告資料庫時,這家公司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互聯網上迄今為止最強勁的商業模式也因此誕生。

扎克伯格的第一次「eureka時刻」就發生在當他和莫斯科維茨意識到他們的服務能夠走出校園時,而對相冊應用帶來的驚人的成功思考則催生了公司的第二次脫胎換骨。很明顯,有一些特別的事情發生在了相冊應用上。「我們的圖片站點缺乏任何其他類似站點的一些功能特色,」扎克伯格在2007年5月對我說,「我們不存儲高解析度照片;列印功能可以說是一塌糊塗;而且直到最近你甚至連改變相冊中照片的順序都做不到。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這個應用成了互聯網上流量最大的照片站點。」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了另一個應用程序里。facebook的軟體工程師們匆匆拼湊了一個讓用戶能夠在活動中邀請他們朋友的功能,結果這個應用程序甚至得到了比evite網還要多的使用率,而後者多年來一直是所有以邀請為主打網站里的佼佼者。

「為什麼照片和活動功能這麼受歡迎?」他經過沉思後得出了結論,「是因為儘管它們還有著種種不足,卻有一點是其他人沒能做到的,那就是與社群地圖整合在了一起。」這是facebook自身在理念上的突破,而扎克伯格也對自己用來描述這個含義的術語(社群地圖)頗感自豪。「我們進行了一番思考,決定把facebook的核心價值定位在勾勒出朋友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上,」他繼續對我說,「我們所謂的社群地圖,在數學意義上就是一系列的節點和路徑。節點就是個人,而路徑就是朋友關係。」他開始顯得有些信心爆棚,在當時似乎很有些誇大其詞的味道:「我們擁有整整一個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傳播機制。」扎克伯格毫不謙虛地解釋說,同樣的力量可以被應用到任何場合,不僅僅是照片和活動功能中。他的確定口氣聽起來有些刺耳。

他所說的「傳播」又是什麼意思?當你在facebook上和你的朋友建立了聯繫,你們就聚合而成了一個網路,即所謂的社群地圖,而這個網路可以被用來傳播任何類型的信息。如果你上傳了一張照片,網路就會通知你的朋友。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當你改變了自己的婚姻狀態,或宣布你會去墨西哥度周末時。網路也可以利用任何軟體把你的所有活動告訴給你的朋友們,只要能夠連接到你的社群地圖就行。到那時為止,僅有的利用這項傳播能力的應用軟體就是照片和活動功能,還有facebook自己設計出來的一些其他功能。

大多數軟體公司,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創造出獨特而強大的應用軟體,那麼通常就會竭盡所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也許會在他們的社群地圖上面添加購物功能、遊戲功能或商業功能。然而facebook卻反其道而行之,至少在一段時期內,完全停止了繼續開發應用程序。2006年秋季,扎克伯格再接再厲,開始意識到是時候把facebook搭建成一個其他人在上面構築應用程序的軟體開發平台了。他想在互聯網領域做的事情就好比比爾·蓋茨在個人電腦領域所做的事情——搭建一個標準的軟體基礎架構,讓應用程序的設計更為方便,而今天的應用程序則融入了社會要素。「我們希望把facebook設計成某種操作系統,你叫以在上面運行各種各樣的程序。」他向我解釋說。

我在2007年5月和首席運營官范·納塔也有過一次談話,他以自己的方式描述了facebook在這方面的潛力:「如果把今天的互聯網想像成一個鏡頭,那在鏡頭之下的,就是你所熟悉和信任的擁有自己獨立想法的個人,這就是我們會讓一個平台具備的能力。當透過鏡頭就能看到整個世界時,還有什麼能比那個鏡頭更有潛在價值呢?」

扎克伯格幾乎是從剛一觸摸到鍵盤起,就一直在構思一個平台。他少年時期,通過為美國在線編寫功能代碼學會了編程。美國在線是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在線服務,而不管當時它的領導層作何想法,一個黑客社區——也有扎克伯格的份,硬生生地把美國在線轉變為了一個軟體開發平台。後來,他在菲利普埃克塞特高中讀三年級時,和亞當·德安傑羅合作編成了一個聽mp3(音頻文件)用的軟體,名叫「synapse」。「synapse」流行了開來,部分是由於它允許其他程序愛好者設計能夠提供額外功能的輔助程序,這些程序被稱為插件。「synapse」其實就是一個迷你平台。而當扎克伯格在facebook早期放棄了讓他痴迷和珍愛無比的文件分享功能wirehog時,他就在把facebook設想成一個平台。實際上,如果簡單地說,wirehog是第一個運行在facebook上面的應用程序。

成為一個讓其他應用程序在上面運行的軟體平台,是軟體技術一行最為光榮的終極目標之一。微軟把它的視窗軟體置於了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平台中的壟斷地位,從而主宰了軟體技術工業長達20年之久。任何希望為個人電腦設計應用軟體的人都不得不使用視窗操作系統。(也正是比爾·蓋茨在事實上大眾化了「平台」這個術語。)

創造一個軟體開發平台可讓一家軟體公司成為其夥伴生態系統中的結合點,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所有參與者都需要依賴於它的產品。而一旦一家公司處於整個生態系統的中心地位時,競爭對手再想要擠走它就變得異常困難了。蘋果公司不僅依靠它的mac操作系統巧妙地實現了這一點,而且它還再度獲得了成功,一開始是靠「ipod」,如今則是憑藉如日中天的「iphone」。

通過成為一個平台,facebook也能夠為自身卸下一些負擔,而不用再面面俱到了。在用戶感興趣的各個領域,facebook從來都沒能設計出最好的應用軟體。比方說,投入更多資源研發聊天系統的公司,會持續在這方面超越facebook。我最近問了我17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