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曲 病中吟/劉天華曲

《病中吟》又名《安適》《胡適》,是近代著名作曲家和二胡演奏家劉天華的處女作,也是近代中國音樂史上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二胡獨奏曲。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樂曲表達了一個有志者在逆境中的內心痛楚及堅決奮鬥的意志。

1915年,劉天華連續遭受失業、喪父、貧困等打擊,終於病倒了。他感到處境艱難,前途渺茫。在這種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的旋律初稿。樂曲又名《安適》《胡適》,都是「向何處去」的意思。所以這首樂曲並不是作者病中無助的痛苦呻吟,而是把當時鬱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適的感嘆和逆境中努力掙扎奮鬥的精神結合在一起,表現了當時一些追求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對現實不滿,渴望社會的變革,憧憬美好的未來,但又苦於看不到出路和前途,因而產生的苦悶、憂慮和彷徨的情緒。

全曲採用三段體形式:

第一段旋律悠長,低回高轉,表現了苦悶彷徨,「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旋律如泣如訴、纏綿委婉。

第二段旋律緊湊急速,果斷有力,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作者要從苦悶的重壓下解脫出來的願望以及誓與周圍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抱負。

第三段又短暫地再現了第一段中那種連綿不斷的曲調,表現了作者雖然有鬥爭的要求,但又對黑暗現實無能為力的無奈心情。

尾聲中,鬥爭的意志不斷加強,似欲決然作孤軍奮戰,突然加快的八分音符連續進行,強化了這種效果。當音樂的發展達到頂點時,旋律戛然中斷,情緒急轉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一種愁腸欲斷的悲痛效果,將全曲的悲劇氣氛推至高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