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曲 鷓鴣飛/陸春齡、趙松庭改編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這是大詩人李白的《越中覽古》。詩歌描寫了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經過二十年的艱苦努力,終於打敗了吳國,報了仇,雪了恥。詩歌的前三句選取的是越王勾踐滅了吳國,率領戰士勝利歸家,將士們得到封賞,越王宮中宮女如花,一片熱鬧的繁華景象。而第四句筆鋒驟然一轉,往日的繁華已不在,昔日「宮女如花滿春殿」的越王宮,「只今唯有鷓鴣飛」,感嘆人事代謝,盛衰無常。《鷓鴣飛》的意境即來源於此。

《鷓鴣飛》原為湖南民間樂曲,樂譜最早見於嚴固凡1926年編寫的《中國雅樂集》,以後以絲竹樂合奏、簫獨奏等多種形式在江南一帶流傳。

南派笛子的宗師陸春齡和趙松庭都曾將《鷓鴣飛》改編成笛曲。

陸春齡改編的《鷓鴣飛》並沒有過多地去刻畫李白詩歌的意境,而是著力描寫鷓鴣鳥自由飛翔的情景。他在笛子教材中介紹此曲時說:「這首民間樂曲,用曲笛演奏,以醇厚和細膩、快和慢、強和弱等藝技對比手法,刻畫鷓鴣鳥時遠時近,忽高忽低,在廣闊天空盡情飛翔的形象。」

我倒覺得,改編後的《鷓鴣飛》的意境,更接近唐代另一位詩人張籍的《湘江曲》:「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茫茫鷓鴣飛。」

《鷓鴣飛》充分發揮了南方曲笛音色圓潤悠揚的特點,通過打音、顫音等多種技巧潤飾,以及力度強弱的細緻對此,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鷓鴣展翅飛翔的種種姿態。曲子的引子部分是由四個極其簡單的長音音符組成,誇張地運用了打音、氣顫音、半孔音、虛指等技巧,再結合氣息的強弱變化,通過音符的八度特殊處理,勾勒出一幅淡雅的鷓鴣飛翔圖。隨著那輕盈、飄忽的音符的起落,彷彿看到一群鷓鴣時遠時近、時高時低地翱翔。接下來的慢板,似乎和其他江南絲竹的曲目大同小異,實則中間包含了很多韻味,在拍子上追求一定的自由度。樂曲最後用虛指顫音演奏的長音,給人一種鷓鴣鳥向茫茫無際的天邊飛去的意境。

改編這首曲子的還有另一位南派笛子宗師趙松庭,他的藝術處理與陸春齡有所不同,在原曲後加了一段快板,樂曲的裝飾演奏手法與江南絲竹相同,快板一段用循環換氣技巧演奏,指法要極富彈性,可以一口氣連吹三遍,最快時要達到每分鐘160拍。

兩種版本的《鷓鴣飛》都是南派笛曲中的經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