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 的歸宿ABC

1984年,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時代公司總部,巴菲特拜訪了它的總裁J.里查德。門羅。伯克希爾擁有時代公司4%的股權,巴菲特和門羅也常在一起討論新聞媒體。而現在他們都知道,有謠傳說時代公司要被接管了。

巴菲特認為自己可以幫這家雜誌巨人保持獨立。「我想要個白衣騎士嗎?」他問。這是80年代的說法,他在提出交易。門羅說:

沃倫本可成為我們最大的股東的,而且他也同意決不脫手。他本可成為我們的一員。可當我把這個意見帶到董事會時,他們問:「沃倫。巴菲特是誰?」

時代這樣的公司可能以為自己是有免疫力的。「情況還沒到最糟的時候,我們還不至於夜不成寐。」門羅寫道。可不久公司就發現自己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免疫力。瓦那通信公司出了一個刻薄的價格要兼并它,那樣時代公司的平衡表就得重寫了。時代可能會成為一個反面教材,告訴人們在兼并的年代自我毀滅的經營會造成什麼後果。事後門羅對巴菲特的提議感慨道:「我們沒抓住它真是大錯特錯。」

門羅和其他人都會發現,戲劇性的變化隨時隨地都會發生。10年前在第一波士頓的一家不起眼的公司里,有四個人策劃兼并和購買,現在就會有一家擁有110人的公司落入圈套。現在的兼并步伐加快了。1975年華爾街的交易量為120億美元,1984年為1220億。投資銀行家一直被認為是最沉穩的人,現在則招來許多嫉妒和憎恨的目光。他們年輕、富有、穿著整齊而且喜歡用軍事術語來作比喻。這嚇壞了美國上了年紀的總裁們。

一個世紀來,華爾街應企業當事人的申請提供資金。現在的情況不同了,華爾街上的中間人掌握了主動權。美國則只為他們提供彈藥。傑克塞。奔漢首先開始用大宗債券惡意操縱股市猛跌,投資者只有接受他的叫價,不管有多高。從這點看,80年代與過去的投機時期是多麼類似。實際上,原來提倡迅速轉手市場理論的弗雷德。卡爾搖身一變成了第一總裁,勁頭十足地推銷起傑克塞的大額債券來。

當然,華爾街的投機並不陌生,對兼并熱也很熟悉。但華爾街的結構變了。500家公司現被如養老基金會和信託基金會這樣的職業股東所控制。它們的叫價一向很高,左右著市場。過去,主要股東對某家公司 (至少是好公司)的承諾能有力地防止它被接管,現在這種承諾支持不了半杯茶的功夫。

錢皮恩國際集團總裁安吉。塞爾抱怨他的股東變動如此頻繁,他都不知道他們是誰了。

巴菲特的觀點也變了。他曾站在股東的角度來看待這條街,現在步入中年,他的觀點也與公司總裁們——如迪克。門羅和安吉。塞爾一致了。他提防股市操縱者,提防他們會給董事會帶來的危害,小心翼翼地對待接管風帶來的價格猛漲。再一次,他覺得華爾街投機時期一樣走得太遠了。可他這次不想洗手不幹,他很想做幾筆大買賣。

他是在1985年2月26日開始玩這種大遊戲的。在華盛頓的那幾天他接到了湯姆。墨菲的電話,他是大都會公司的主席,也是巴菲特的朋友。

「夥計,你可能不會相信,」默菲開場了,「我剛買下了美國廣播公司。

你快點來教教我怎麼付賬。「

托馬斯。R.默菲與巴菲特一樣,他父親也是政治家,是布魯克林的法官。

他曾把湯姆介紹給托馬斯。杜伊和阿爾。史密斯這樣的客人。默菲的童年過得很愉快,他去鄉間避暑,到俱樂部打高爾夫球;再後來進了哈佛商校。他的同班同學吉姆。伯克(後來成了約翰遜&約翰遜的董事長)認為默菲是天生搞政治的料。他高個,禿頂,和藹可親,自然不做作,招呼別人時總愛稱「夥計」。他辭去利弗兄弟公司的職位後,在哈德森谷廣播公司找到一份年薪1萬的工作,管理奧爾班尼市一瀕臨破產的超高頻電視台。

哈德森谷這個小公司的節目連退休了的老修女都愛看。1957年它設法買下另一家電視台後,開始向社會集資,股價72美分。幾年後默菲搬到紐約,住進一個用褐石建造的辦公室,任命丹尼爾。伯克 (吉姆的弟弟)為他的副手。他們緊密合作,默菲負責制定戰略和交易,強硬的伯克負責具體管理。

這家公司現在叫做大都會公司,已逐漸發展成一個廣播、有線電視和出版業的帝國。但它的風格卻與規模很不相稱。默菲和伯克有著巨大的財富,他們的辦公室卻十分簡樸。大都會公司沒有自己的大樓也沒有社會僱員。默菲十分節儉,有一次粉刷奧爾班尼的總部時,他只讓刷朝著大街的兩面牆,對著哈德遜河的那兩面不用刷。他和伯克的共同智慧再加上節儉的作風,使大都會公司一直獲利非淺。

巴菲特是在70年代早期認識默菲的,他知道不願在總部浪費一點顏料的人正是他這樣的人。1977年代表伯克希爾買下了大都會公司3%的股票,但在股市上經營一段時間後又賣掉了——後來巴菲特說他這麼決定 「真是瘋了」。同時默菲和伯克開始每作大決定時都先與巴菲特商量。有一次華特。安納伯格準備賣掉他的出版帝國中的《電視導報》和《瑞辛。富日報》,巴菲特說:「默菲,我們各出一半買下它怎麼樣?」他到比佛利山見安納伯格,開價10億美元,但被拒絕了。他們不得以而求其次買下了斯維森奶昔公司,就像兩個被10億美元燒得燙手的人。巴菲特仍然希望成為默菲的夥伴,他說默菲和伯克這兩個搭檔是全美最成功的。

巴菲特對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興趣也不止一兩天了。60年代後期,ABC已同意轉手給國際電話電信公司,但司法部不同意。這樁生意流產時,巴菲特正在太平洋股票交易所。他對芒格的助手說:「要知道, ABC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股票交易者手中,每個人都有控制它的機會。我手頭要有這筆錢就好了。」70年代他買下了ABC的一部分,1984年又買了一部分,當他接到默菲的電話時,他已擁有ABC2.5%的股權。

默菲對ABC也同樣感興趣。它的地方電視台是搖錢樹,全國電視網更是價值連城。1984年後半年,聯邦通訊委員會想兼并ABC成為唯一一家電視機構的意圖已是路人皆知。默菲馬上拜訪了萊昂納多。H.戈登森——79歲高齡的ABC的創始人和總裁。他們在紐約的ABC大樓會面。「萊昂納多,」他說,「我不想被你從39層扔下去,可我有個想法。」戈登森沒有把他踢下去,因為他知道ABC已被一群玩股的人咬上了,如果他們成功了,就會把他用畢生心血營造的公司拆成碎片。如果他到了非賣不可的地方,默菲當然是最好的人選,至少他可保持公司的完整。

兩天後巴菲特就和默菲與伯克在紐約會面了。

巴菲特的措辭很謹慎:「想想它可能會給你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默菲和伯克馬上就明白了。雖然大都會公司擁有像《婦女時裝日報》和《堪薩斯之星》這樣的報紙,圈外的人對它知之甚少;默菲和伯克也像隱士一樣

不為人所知。現在默菲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他愛在上班途中去聖百奇克大教堂)要和坐著超長高級轎車的電視網經理們共事了。

默菲認為巴菲特的第一個念頭是「個人公式」。他要繼續前進。

巴菲特擔心還有個默菲和伯克都不曾想到的問題:如果大都會公司買了ABC,華爾街的食物鏈會把它自己也卷進去。

「那我們該怎麼辦,夥計?」默菲問。

「你最好有頭900磅重的大猩猩,」巴菲特說,「一個擁有大量股票的人,是不會不顧價格高低隨便賣出的。」顯然,這個人必須富有、忠誠。

「你願當大猩猩嗎,夥計?」

巴菲特後來說,直到那時他才想到自己的作用。可當時他還能想到別的大猩猩嗎?伯克認為其實他自己一直在琢磨這件事。默菲剛一建議他就舉出了兩個障礙。

大都會公司在布法羅有家地方電視台。如果伯克希爾成了它的股東,按照FCC的法律,電視台與《布法羅新聞報》不能並存。巴菲特說他不能賣掉報紙。「我把畢生精力都投進去了。」他強調說。於是默菲同意賣掉電視台。

第二件事更棘手。還是由於FCC的法律,他不能同時參加《華盛頓郵報》和大都會公司的董事會。他對《郵報》情有獨鍾,與格雷厄姆一家的交情也非同一般。因此得慎重考慮。

他們分手了。巴菲特飛回了奧馬哈,左思右想之後,他認為不當《郵報》的董事但仍持有它的股票,他與《郵報》的關係不會改變。

算好之後,當天晚上巴菲特給默菲打了個電話。他提議由伯克希爾以每股172.50美元的價格買300萬股大都會公司,這是當時的市場價,(原先只有72美分。)默菲立即同意了。就是說巴菲特將以5億美元買下大都會公司18%的股票,是他最近與B夫人交易額的8倍,也是他第一次在傳媒業的投資 (《華盛頓郵報》)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