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的格律 對與粘

上面所說的,是一句中的平仄要求,下面要說的,是兩句之間的平仄對應關係。

兩句之間的平仄對應關係,只有兩種情況,即上句(又稱「出句」)和下句(又稱「對句」)要麼平仄相同,要麼相反。相反的稱為「對」,相同的稱為「粘」。

舉兩個例子:

五言平起平收式:

起句:平平仄仄平

對:仄仄平平仄

粘:平平仄仄平

七言平起平收式:

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對:仄仄平平平仄仄

粘: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餘的可以類推。

在實際應用中,當然不會這麼簡單,因為它還要受其他一些規定的影響和限制。

四句的絕句、八句的律詩,對和粘是平仄的最重要的規律。按照規定,奇數句和偶數句之間的平仄關係是對,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之間的關係是對。所謂「對」,即上句的某一個字和下句相同位置的那個字的平仄關係相反。而偶數句和奇數句之間的平仄關係是粘,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之間是粘。所謂「粘」,即上句某個字和下句相同位置的那個字平仄相同。

影響到這種對和粘的關係最重要的因素是用韻的規定。近體詩偶數句必須用韻,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必須用平聲韻。不入韻的句子的末尾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這樣,每一首詩的最後一個字的平仄實際上已經定下來了。

絕句各有兩種形式,即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兩種:

首句入韻最後一字的平仄:平平仄平;首句不入韻最後一字的平仄:仄平仄平。

律詩也有兩種形式,即首句入韻和首句不入韻兩種:

首句入韻最後一字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首句不入韻最後一字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我們在寫出絕句和律詩的平仄的時候,首先可以把最末的這一行寫出來。然後寫出首句的平仄。

比如七絕的平起平收式: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三四句最後一字的平仄:平仄平。

然後再來補二三四句。先看第二句。一二句之間應該「對」,那麼應該是: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四句最後一字的平仄:仄平。

不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因為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也不能是「仄仄平平平仄平」,這樣,就出現了「平仄平」的形式。

第三句應該「粘」,那麼應該是: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句最後一字的平仄:平。

不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為第三句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也不能是「仄仄平平仄仄仄」,這樣,三個仄聲字就在句尾了。

第四句又應該是「對」,那麼應該是:

首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舉一首五言絕句為例。

仄起仄收式:

首句:仄仄平平仄,二三四句最後一字的平仄:平仄平。

第二句「對」,那麼應該是:

首句:仄仄平平仄,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四句最後一字的平仄:仄平。

第三句「粘」,那麼應該是:

首句:仄仄平平仄,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句:平平平仄仄,四句最後一字的平仄:平。

不能是「平平仄仄仄」,這樣,句尾就出現了「仄仄仄」的形式。

第四句是「對」,那麼應該是:

首句:仄仄平平仄,二句:平平仄仄平,三句:平平平仄仄,四句:仄仄仄平平。

不能是「仄仄平平平」,這樣,句尾就出現了「平平平」的形式。

懂了這個道理,不管有多少句,都可以很輕鬆地把平仄寫出來了。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會發現,兩句之間的「對」和「粘」並不都是簡單的一對一的關係,有時會有一些變化。但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第二、四、六字的「對」和「粘」很嚴格,對就是對,粘就是粘。而第一、三、五字就要靈活得多,有時該對而用了粘,有時該粘卻用了對。

這就是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但「一、三、五不論」,也必須遵照一定的原則。比如七言的「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須是仄聲,不然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個平聲字出現在句尾,這種句式,被稱為「三平調」,是格律所不允許的。再比如七言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必須是仄聲,不然就成了「仄仄平平平仄平」,結尾三字成了「平仄平」,也是格律所不允許的。其餘的類推。

還有一種情況也必須避免。那就是除結尾的平聲以外,句中只有一個平聲字,這種情況叫「孤平」,也是不允許出現的。比如五言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個平聲字不論,變成了仄聲,就變成了「仄平仄仄平」;七言的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變成仄聲,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這就是「孤平」,是不允許的。

現在,我們可以很輕鬆把所有的近體詩平仄格律寫出來了(斜體的字表示可平可仄)。

五絕(以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平起平收式(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 胡風千里驚,

仄仄平平 漢月五更明。

仄平平仄 縱有還家夢,

平平仄仄平 猶聞出塞聲。

——令狐楚《從軍行》

平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 山中相送罷,

仄仄平平 日暮掩柴扉。

仄平平仄 春草年年綠,

平平仄仄平 王孫歸不歸。

——王維《山中送別》

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 林暗草驚風,

平平仄仄平 將軍夜引弓。

平平仄仄 平明尋白羽,

仄仄平平 沒在石棱中。

——盧綸《塞下曲》

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韻):

仄平平仄 天下傷心處,

平平仄仄平 勞勞送客亭。

平平仄仄 春風知別苦,

仄仄平平 不遣柳條青。

——李白《勞勞亭》

七絕(以首句入韻為正格):

平起平收式:

平仄仄平平 洛陽城裡見秋風,

仄平平仄仄平 欲作家書意萬重。

仄平平仄仄 復恐匆匆說不盡,

平仄仄平平 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平起仄收式:

平仄平平仄 曾栽楊柳江南岸,

仄平平仄仄平 一別江南兩度春。

仄平平仄仄 遙憶青青江岸上,

平仄仄平平 不知攀折是何人。

——白居易《憶江柳》

仄起平收式:

仄平平仄仄平 君問歸期未有期,

平仄仄平平 巴山夜雨漲秋池。

平仄平平仄 何當共剪西窗燭,

仄平平仄仄平 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仄起仄收式:

仄平平仄仄 天上碧桃和露種,

平仄仄平平 日邊紅杏倚雲栽。

平仄平平仄 芙蓉生在秋江上,

仄平平仄仄平 不向東風怨未開。

——高蟾《下第後上就崇高侍郎》

五律: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暮蟬不可聽,

仄仄平平 落葉豈堪聞。

仄平平仄 共是悲秋客,

平平仄仄平 那知此路分。

平平仄仄 荒城背流水,

仄仄平平 遠雁入寒雲。

仄平平仄 陶令東籬菊,

平平仄仄平 余花可贈君。

——郎士元《送錢大》

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 清秋望不極,

仄仄平平 迢遞起層陰。

仄平平仄 遠水兼天凈,

平平仄仄平 孤城隱霧深。

平平仄仄 葉衡風更落,

仄仄平平 山迥日初沉。

仄平平仄 獨鶴歸何晚,

平平仄仄平 昏鴉已滿林。

——杜甫《野望》

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 八月洞庭秋,

平平仄仄平 瀟湘水北流。

平平仄仄 還家萬里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