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的格律 近體詩的平仄

所謂平仄,就是每一個字的「調」。音韻學的研究,主要包括「聲」(略同於今天所說的聲母)、「韻」(略同於今天所說的韻母)和「調」(略同於今天所說的音調、四聲)三個部分。這三個因素對構成中國文字的語言美都有很大的關係。

韻是詩歌(包括詞、曲以及其他韻文如戲曲、辭賦等)的重要構成因素。

調是詩歌,甚至一切文學作品音樂節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詩、詞、曲等需要演唱的文學形式與音樂協調配合的重要因素。

什麼是調?就是四聲。今天小孩子上學,首先就要學習漢語拼音,每一個字,除了聲母和韻母以外,都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調,也就是「四聲」。

試比較下面五個字的讀音:

wū 烏 wú 吳 wǔ 五 wù 霧 wū(k) 屋

我們會發現,它們的「聲」和「韻」都一樣,但是讀出來的音卻有很大的區別(「屋」字按上面所說的入聲字的讀法來讀)。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它們的語調不同。「烏」平緩,「吳」上揚,「五」先抑後揚,「霧」下落,「屋」短促,實際上出現了五種不同的語調。古人把第一種和第二種語調的字歸入平聲,後三種語調的字歸入仄聲,這就是所謂的「平、上、去、入」四聲,也就是平仄的由來。

要說明一下的是,古人是根據當時的讀音來劃分的,所以用今天的讀音去比附,不一定都合適。

音樂的旋律,就是不同音高的音,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排列產生的。如果用一個單純的音,比如「5」,是構不成旋律的。雖然有五聲或者七聲,甚至十二個半音,但是沒有掌握好規律,沒有新奇的構思,旋律也不會優美動聽。優美的旋律,是讓不同音高的音和節奏富於變化的組合產生的。為什麼同樣由1、2、3、4、5、6、7等音構成的旋律,有的非常動聽,有的卻不好聽,甚至難聽,其原因就在這裡。

中國文字特有的四聲,使其天生具有一種旋律和節奏的美,只要把它們按一定的規律調配得當,就會產生很強的音樂美。

近體詩的平仄要求,有兩個目的。第一,詩大部分是要配合音樂歌唱的。詩歌必須調節好聲調,才能與音樂完美地配合。第二,調配得當,語言本身就會有音樂美。

我們先來看一看,僅就一句詩而言,它有哪些規定,可以組成什麼樣的格式。

每一句詩,無論是五言還是七言,都可以由平聲字開頭,叫「平起式」,也可以由仄聲字開頭,叫「仄起式」;可以由平聲字結尾,叫「平收式」,也可以由仄聲字結尾,叫「仄收式」。這樣,五言和七言各有四種結構組合,即「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

平仄的調配,原則上是由兩個相同的調為一組,即可以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而不能是「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

因為五言和七言都是奇數,肯定會有一個奇數的組合,即單獨一個平聲或單獨一個仄聲,或者出現「平平平」或「仄仄仄」的形式。原則上要求三平聲或三仄聲以及「平仄平」「仄平仄」的句式不出現在句尾,七言不出現在句首。

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這樣八種句型了。

平起平收式:

五言:平平仄仄平

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起仄收式:

五言:平平平仄仄(不能是「平平仄仄仄」)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式:

五言:仄仄仄平平(不能是「仄仄平平平」)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式:

五言:仄仄平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不能是「仄仄仄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仄仄」)

無論是五言絕句還是五言律詩,七言絕句還是七言律詩,變來變去,都只有這四種句型。

五言和七言的這八種句型根本不需要死背,只要記住上面所說的幾個要求,很輕鬆地就能隨手寫出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