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賞析 燕歌行/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最可貴的,是詩人通過藝術的表現,揭示了戰爭失敗的原因在於帶兵的將帥貪功冒進、昏庸無能、縱情聲色、不恤士卒。這樣的仗再打下去,還是只有失敗,只會給戰士和他們的家人帶來更大的痛苦和災難。

這首詩的藝術成就極高,稱它為唐人邊塞詩中的第一力作也不為過。全詩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結構完整,氣勢很大。在修辭手法上,採用了對比的寫法,以戰士的以死報國與將帥的昏庸淫逸對比,情感張力非常強。雖然是七古,但卻採用大量的律句入詩,平仄協調,對仗工穩,增加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將領們可以全身而退,甚至冒領軍功,而戰士們卻只有埋骨黃沙了。徵人鐵衣遠戍,少婦城南斷腸,帶給人民大眾的是多麼巨大的傷痛。戰士們仍然在陣前廝殺,將軍們仍在帳中歌舞,令人不由得想起飛將軍李廣,其實也是對邊將們最無情的指斥和鞭撻。

高適是唐代大詩人中居官最高者之一,也是真正有政治才能和將帥之能的人。他的邊塞詩在唐人邊塞詩中獨樹一幟,主要就是能夠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戰爭勝敗得失的原因,所站的角度顯然比一般的描寫戰爭場面、邊塞風光、同情士卒的詩要高明一些。或者說,是唐人邊塞詩中的另一種類型。

對於邊患、征戰、殺戮、勝敗,政治家、軍事家、統帥的看法和感受與普通文人或下層士卒是有很大不同的。

詩的前面有一段小序:「開元二十六年(738),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高適所感的「征戍之事」,是指開元二十四年(736)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使安祿山討奚、契丹,安祿山敗;開元二十六年,部下趙琪等矯張之命,逼平盧節度使烏知義討奚、契丹,又敗。張守珪隱瞞敗績,反而上奏朝廷獲勝之功。高適所說的「元戎」,就是張守珪。他所謂的「感征戍之事」,就是指此而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