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毛澤東的目光在對面的空位上稍觸即離,望著西哈努克談話。

但是,那空位的含義他比誰都心中有數。

主席等副主席,統帥等副統帥,這是第一次。休息室里等候的時間不算,在城樓上憑欄而坐又等了足足3分鐘,林彪才情緒萎靡神色陰鬱地走過來。

毛澤東每遇大事有靜氣,但他一世英雄,特別是成為公認的領袖之後,更無須顧忌,從不掩飾內心的好惡。喧嘩聲起處,明知林彪來了,偏不屑一顧,只管同西哈努克聊天。

西哈努克想同林彪招呼,毛澤東一句接一句談話,目光咬著目光不放,使西哈努克只來得及朝林彪投去匆匆一瞥,來不及吱一聲,更無法去握手寒喧了。

林彪也算有靜氣,永遠一副沒有表情的面孔。我跟隨總理幾十年,見林彪時候不少,沒見過他雷霆震怒的樣子,只見過一次無聲的笑,嘴角剛綻出笑紋,手已經捏住下巴,這個畫面還被記者拍過照,說是搶到了林彪笑的鏡頭。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林彪在「九大」前後笑過幾次,有照片,我並沒當場見到。

所以,當他面無表情地被服務人員引入座位時,我並不感覺奇怪。

我感覺奇怪的是,他也不正眼看毛澤東;不握手,不說話,獨個兒神情鬱悒地坐下來,拉長著臉悶聲不響。

「林副主席,」稟性溫厚善良的董必武探過:眯細眼望住林彪,謙和而關切地問:

「身體不大好?」

「嗯。」林彪拉著臉,稍向董必武傾下頭,既不看毛澤東也不看董必武,就那麼望著桌面說:「不好。」

他確實身體不好,穿著大衣,還把雙手抄在袖筒里。周圍準備拍攝的記者如何忙亂,天安門廣場上如何人聲鼎沸,他全然不聞不見,彷彿正在對付體內的寒冷。不過,我看出來,他誰也不看,正是用眼睛的餘光注意了周圍的一切。毛澤東那邊稍有動作,他的身體也會相應地令人不易察覺地起了震動,他是隨時準備響應毛澤東的。可是,毛澤東的一切動作都與他無關,沒有絲毫同他談話招呼的意思,甚至始終不肯面對他望一眼。

林彪的濃眉毛顫動過幾次,陰鬱黯淡的雙眼忽然閃了一下亮,那裡透出一股銳氣和火氣,正是董必武也被吸引到毛澤東那邊的談話中去,只剩他自己落落無伴的剎那,隨著眼睛裡爆出的那道火光,他驀地立起身,動作不像病體孱弱,更像在東北率兵之際那麼乾脆,起身便轉身,轉身便旁若無人地揚長而去。

那時,衛士長成元功已經由於江青向總理髮難而離開,由我負起衛士長職責。每天跟隨總理的主要是我和高振普。

開始大家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過了片刻,焰火晚會要開始了,總理感到急迫,忙叫我們去找副統帥。我們分頭到休息廳等處詢問,才知道副統帥已經下了天安門城樓,不辭而別,登車回家了。

總理聽到報告,怔了一下。我注意到他眼裡有一絲不安的神色掠過。很快便平靜下來。他走到主席那個圓桌旁,向西哈努克解釋說,林副主席今晚身體不好,回去了。

毛澤東自然心裡有數,毫不在意。焰火升空看焰火。焰火沉落就和西哈努克聊幾句。

他一生信奉「鬥爭哲學」,不在乎「得罪」哪一個。國內外,黨內外,誰敢站到對立面,他就敢應戰,並且一定要勝利。毛澤東晚年曾經對尼克松的女兒女婿說,他這一生只是「跟斯大林打個平手」。確實,其他內部的外部的對手,他至少在有生之年都是打贏了。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作為接班人,是毛澤東「欽定」而又史無前例地寫入了黨章。如果同林彪對立起來,於雙方個人而言,不會有贏家。因為政治上的損失,信仰的破滅,權威的動搖和迷信的崩潰都會聯袂而來。正因為中央決策層的人物都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林彪才敢于堅持設國家主席,所以康生才勸毛澤東:「他想當國家主席就叫他當吧……」然而,毛澤東寧願個人冒這種權威動搖,迷信幻滅,歷史留下諷刺性一頁的風險或損失,也不肯苟且妥協,喝斥康生:「你湖塗!」在廬山抓起陳伯達開刀,一舉扭轉乾坤。作為大政治家,毛澤東完全明白有了這個開頭,就不會少了過程和結局。他從不幹「掩耳盜鈴」或「鴕鳥政策」的事,主動開始了一系列的大動作:從批陳整風到摻砂子到命令五員大將作檢討,從思想到宣傳到組織,完全是進攻的姿態。

周恩來同毛澤東不同的是,當矛盾還沒有發展到公開破裂的地步時,他更多考慮的是團結安定,是政治影響,是政策和策略。

記得總理當時很急,找來許多攝影師詢問是否拍照了?拍沒拍下毛澤東和林彪在一起的鏡頭?當攝影人員紛紛表示沒拍下來,本打算等統帥、副統帥交談或表情好時再拍,沒料到始終不曾對話,始終不曾有好顏色,甚至始終不曾互相望一眼。也沒料到林彪會突兀而去,一去再不復返。

總理那天發了點火,向攝影師們講話的表情像是對歷史聲明:「林副主席來過沒有?

你們都看見的,來了,是我親自把他請來的,坐了一會兒,可是你們沒有拍下來!」

他在連續講話中,流露了自己的憂慮:「『九大』提出安定團結,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同全國人民一同歡度勞動節的夜晚,這是多麼重要的宣傳啊……」

確實,「文革」那種整天一驚一乍的日子,誰上天安門,誰同毛澤東在一起,完全成了百姓們判斷政治風雲的晴雨表。幸好有位記者拍下了一張全景,其中毛澤東和林彪雖然互末理睬,表情缺少節日喜慶的光輝,畢竟是坐在一起的唯一一張照片。總理回到西花廳,坐等這張照片,直到杜山把他拍下來的這張照片送到,總理才鬆了口氣。

月2日,這張唯一的毛澤東與林彪坐在一張桌旁的照片,就顯示「安定團結」地在各報的頭版頭條刊登出來。

跟隨總理幾十年,我從內心深切感受到他是黨內節制、理智、友愛、合作和信任的代表力量,是真誠團結各派別的主要力量。每當出現對抗、衝突和激烈殘酷的交鋒時,他總是通過自己真誠的努力緩解這種對抗和衝突,盡量減少交鋒帶來的損失。然而,一旦這種對抗交鋒的性質轉變了,例如張國燾叛逃到國民黨一邊,例如林彪隨著《571工程紀要》的破敗而叛逃蘇聯,這時周恩來就會挺身而出,勇猛地投入戰鬥。從「9.13」

事件那天起,他沉著、冷靜、果斷;統攬全局,周密布置,連續戰鬥三天三夜,驚心動魄又不露聲色地解決掉林彪反革命集團。

鄧小平與周恩來同樣是務實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思想上的相近與性格、作風上的差異是同樣的鮮明而引人。這種相近和差異,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與毛澤東的關係上。

鄧小平經歷幾十年革命實踐,他像毛澤東曾經做到的那樣,對整個中國的社會、文化、時局以及民眾情緒了如指掌;他同時又像周恩來一樣,對資本主義社會,對整個世界有著直接而非間接,具體而非抽象,深刻而非膚淺的認識。這是他最終能成為領導中國人民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總設計師」的決定性因素。

鄧小平領導我們走的這條路,正在實現1949年革命的目的,並且基本實現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全部目的。

他開明、開放、達觀;不拒絕任何美好的色彩。從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到年「五四」運動中知識分子對「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的呼求;從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新興的工人運動,到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從中國共產黨推翻「三座大山」的全部鬥爭經驗,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從蘇聯和東歐經濟停滯乃至社會主義制度在那裡終於失敗的教訓,到日本、東南亞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經濟的各種成功經驗,所有這一切人類的文明和智慧,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在他思想的這裡那裡明光閃爍。

早在井岡山鬥爭時期,鄧小平就是站在毛澤東正確路線一邊,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和以後的鞏固政權、恢複經濟、勝利實第一個五年計畫。全部這期間,他與毛澤東基本都是一致的,沒有任何大的意見不同,並因此得到毛澤東的信任和讚譽,上升到中國最高權力層,參與各項重大決策。

年以後,分歧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事實上,毛澤東與他的同志、戰友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陳雲等人在國家發展的共同目標方面是一致的,要在中國搞社會主義,堅信社會主義有著資本主義不可比的優越性;他們都致力於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都想使中國處在與世界各國平等的地位,都希望真正實現四個現代化。但是,在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政策、方法和手段上,他們確實有分歧,有時分歧很大。不幸的是,毛澤東「以階級鬥爭為綱」,把這種分歧劃為敵我矛盾,採取了「打倒」、「清除」的辦法,這真是歷史性的錯誤,歷史性的悲劇。

當出現不同意見後,當分歧越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