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蘆洲歲月-1

童年時代四處遷移的生活,給鄧麗君的一生打上了深深的印記。她似乎像無根的浮萍一樣,總是飄來盪去。世界的任何土地上,都可以留下她的蹤跡。這也成了她生命的寫照,無論哪裡都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但這種四海為家、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總有一種在路上的感覺,是那樣的不安定,那樣的疲倦。

在屏東住了五年後,鄧樞再度隨著軍隊的移防而遷移,舉家又從台灣最南端搬到台灣北部的台北縣蘆洲鄉,居住在中正路77巷的防炮部隊「眷村」內。當時台北縣蘆洲、三重是一個鄉鎮,「眷村」不多,在蘆洲只有兩、三處。但是,蘆洲這一帶卻是不少大明星的孕育地,如鄧麗君在這裡度過童年;瓊瑤電影時代走紅的影后林青霞就生長在三重的「眷村」;與林青霞並駕齊驅的瓊瑤電影時代名影星林鳳嬌(成龍的妻子)則出身於蘆洲地區的望族,母親是蘆洲的李姓家族。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最知名的影視紅星或多或少都和蘆洲、三重有些關係。而正當紅的新生代歌手周杰倫的父親也住在蘆洲。

鄧家在蘆洲落腳的地方,在日據時期是台灣柑橘株式會社蘆洲儲藏倉庫用地。日本投降、台灣光復後,幽暗的倉庫便成為公用地,由政府出租給蘆洲李姓家族經營蘆洲劇院,當時是一種露天劇院,專門演新劇和電影,曾經轟動一時。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大量軍人與退伍軍人家眷湧入台北地區,部分土地便成為了「眷村」。橘子倉庫也被隔成一個個小單位,分配給軍眷居住,鄧麗君家就是其中一戶。「眷村」內一間間狹小的宿舍,聚集了大江南北的眾多人士,擁擠不堪,生活條件比較差。

鄧麗君一家七口也只好繼續擠在一起,住在大約30平方米的窄小空間中,旁邊再用木頭加蓋一個小廚房。另外因為蘆洲淹水還設有閣樓以避水患。鄧家所居住的「眷村」範圍不大,只有幾十戶人家,彼此熱誠相待相互扶持。「眷村」四周則多為本地人的農田菜園。他們和本地人也互有來往,相處也比較融洽。儘管這樣,生活還是相當艱難的。因此,為了能減輕家裡負擔,小麗君和哥哥們便一同信了天主教,這樣可以多領一些物資。

宗教信仰對於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來說,實在是過於嚴肅。由於當時台灣的經濟落後,台灣的支柱事業大都來自於國外的天主教與基督教教會的資助。而這些教會為爭取信徒,通常會定期給民眾發放些白米、麵粉等,但條件是必須皈依宗教。僅僅為了換取一袋麵粉,鄧麗君兄妹就不得已加入了教會。直到鄧麗君到海外闖天下時,她才改信自己心儀的佛教和其支系密宗。

居住在「眷村」內的鄧樞把北方人的絕活——大餅、饅頭、麵條做為謀生的工具,沿街叫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趙素桂則以深沉、溫柔的愛撫育和教育著孩子們,尤其是自己鍾愛的小女兒。儘管家境貧寒、生活拮据,這個單純的退伍軍人家庭並未放棄享受天倫之樂的任何機會,他們為有四個兒子而驕傲,更為有一個百靈鳥般的女兒自豪。這種全家人相濡以沫、共同奮鬥的經歷,讓成名後的鄧麗君格外珍惜。

悠悠蘆洲歲月是鄧麗君生命史上的重要一頁。在這裡,鄧麗君開始了她學業、歌藝的啟蒙,奠定了她歌唱事業的穩固基礎。在這段時期,同時也是這名貧困少女蛻變為巨星的關鍵時期。

鄧麗君隨家人遷入蘆洲後,便開始了蘆洲國小的求學生涯。而小小年紀即步入歌壇的鄧麗君學歷並不高,她惟一拿到的畢業證書就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蘆洲小學的畢業證。如今,這所老舊的校舍中已經特設一間老教室作為校史室。校史室幾乎是鄧麗君的文物室,其中陳列了大量的鄧麗君的老照片、中外唱片、畫冊、書刊等。雖然陳列方式簡陋,卻是許多鄧麗君迷追憶鄧麗君的地方。每逢鄧麗君逝世周年前後,世界各地媒體、麗君歌迷總要不遠千里齊集這裡,默悼追思他們深愛的一代偶像。更有日本、美國、大陸等各地的歌迷朋友前往參觀,尋找鄧麗君的蹤跡。蘆洲小學和鄧麗君故居成了蘆洲一項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成了除「金山筠園」(鄧麗君安葬地)之外,台灣最具有鄧麗君歷史回憶的地方。

剛進入蘆洲國小,鄧麗君就顯示出非凡的才藝。

在小學一、二年級,鄧麗君就開始參加各類的演出,也在學校的晚會表演歌曲。只要班上有才藝表演的機會,鄧麗君都會大方地唱歌跳舞,毫不怯場。在最早一次參加過蘆洲小學的晚會演出之後,各類晚會活動上就都可以看見她上台高歌。鄧麗君雖然年紀小,但無論在哪個場合唱歌,每每都讓台下的老師與同學驚嘆,她的記憶力、領悟力、詮釋力,那樣的與眾不同,她的歌唱實力顯然超越了她的實際年齡。鄧麗君由此成為了學校晚會、遊園會的常客,並被視為歌唱的天才。鄧麗君當時的同班同學、擔任班長的陳輝龍回憶說:「鄧麗君人緣很好,也很有表演天賦,一上台就是個天生演員,時常在班內或校內的才藝表演、遊藝會擔綱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但從沒有想到會成為一個國際紅星,我們這一屆同學都感到與有榮焉。」 看著鄧麗君成長的台灣導演李行表示,鄧麗君從小即展現表演才華,並積极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尤其鄧麗君那一張圓圓的臉蛋、靈巧的雙眼、字正腔圓的歌聲、有板有眼的表演,都讓這位小小的明星備受歡迎。而每當春節團拜或是節慶,鄧麗君都會受邀表演歌舞。和李行一樣的圈中人都看出這位小女孩將來在要步上演藝道路。

蘆洲小學的小明星的名聲越傳越遠,鄧家出了個小歌星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有一次,鄧麗君到她家旁邊的一家腳踏車行租車,而租車行的老闆只要鄧麗君唱一首歌給他聽,就可以免費把腳踏車借給她,而且時間不限。鄧麗君清亮的歌聲讓車行老闆聽得很是滿意,從而借給鄧麗君車子騎。這恐怕也是小小的鄧麗君第一次的「商業演出」。還有一次,設在蘆洲的僑大先修班學行同樂會因久聞蘆洲小學有一位天才小女明星,便特地邀請鄧麗君去參加表演,結果果然「名不虛傳」。當時在場觀看演出的台灣「教育部長」黃季陸特地把她拉到身邊大加讚賞。

對當時在大眾面前表演時的情景,多年後的鄧麗君是這樣描述的:「剛開始時是參加國小才藝表演,後來還參加當時廣播節目辦的歌唱比賽,所以唱得非常賣力,而且當時的我非常可愛。」當問及第一次在眾人面前唱歌的情形時,鄧麗君微笑著說:「很有趣,雖然還小,但我相當興奮。」有人問她這是不是因為參加比賽能得到獎金和鼓勵的緣故時,她說「不盡然。我很喜歡唱歌,所以我只是為自己在唱而已。即使沒有獎金,只要能唱歌,我就非常高興了。」 鄧麗君這種單純的心境、這種為歌唱而歌唱的狀態伴隨著她走南闖北,使她在成功時不驕不躁、挫折時毫不氣餒。因之她也就有了一種堅強和溫柔兼具的品性,一種無論什麼境遇都能泰然處之的洒脫。

「我6歲就開始唱歌,從小是聽美空雲雀的《蘋果追想曲》、《愛你入骨》與其他歌曲中長大的呢!

」鄧麗君說。直到鄧麗君到日本發展,並在日本取得輝煌成功時,她對與她同在歌壇的美空雲雀仍然是深懷無比崇敬之心。

昭和歌姬美空雲雀(1937~1989)是日本文藝巨星,享有「歌壇女王」之譽。9歲登台獻藝,11歲起用藝名「美空雲雀」,立即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歌星。她多才多藝,在影、視、歌、劇的地位都非同凡響。從12歲灌制唱片開始,她一生共唱了1400首歌曲。先後拍過165部電影,是深受日本國民歡迎的傳奇性人物。20世紀四五十年代是電影和廣播主宰著日本國民生活的時代。美空主演的《伊豆舞女》和《猜拳姑娘》曾轟動日本,賣座率創下了最高紀錄。她的巨大成就一度使得同行希望抵消她的影響,爭取自身生存,而發生了6家電影製片公司聯合對抗美空的驚人事件。權威的日本廣播協會舉辦的「紅白歌會」

一年舉行一次。這是日本歌壇盛會,屆時明星薈萃,爭相亮場。年僅16歲的美空從1954年進入角逐,年年名列前茅,而且經久不衰,創下了一大奇蹟。她贏得過「日本唱片大獎賽歌唱獎」、「日本唱片大獎」、「日本唱片15周年大獎」、「日本唱片藍綬帶大眾獎」等獎賞,還在「最受歡迎的歌手」評比中連續12年奪冠。而她僅僅以一個民族歌手的身份,卻獲得日本國最高的獎項國民榮譽獎。

鄧麗君成長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正值台灣經濟快速發展、文化融入世界潮流的時期。日本統治台灣﹐長達半世紀之久。期間極力推動日化教育﹐並推行日本語教育﹐改造臺灣人為日本人。40年代初期艮谷川清繼任臺灣總督後,推行文化壓制邉? 台灣的歌仔戲等地方戲曲和民謠被禁唱。1941年,「臺灣演劇協會」設立,鼓吹新臺灣音樂,主張採用臺灣的音律來唱日本歌的歌詞。日語歌詞改填台語翻唱日語歌曲由此比較盛行。從1949年開始,北平話被定為國語,自小學開始徹底實施嚴格的北平話教育。據當時的人追憶,在教室如果不小心說台語或日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