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聚散離合 四、天各一方

20世紀20年代中期直至40年代末期,宋家三姊妹可說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姊妹花」。

1915年,孫宋聯姻。這給一向看重家庭和睦的宋氏家族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哀傷。

如果說宋氏家族的第一次分裂緣起於一場婚姻危機的話,那麼,第二次分裂則完全是一場政治危機。

自從宋嘉樹去世後,宋靄齡以大姐的身份執掌門戶,宋氏家族的內部關係基本上還是融洽、和諧、親密的。姐妹兄弟之間不但在生活上相互關心、照顧,而且在政治上也能形成共識,一致贊成並參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這是形成並維護宋氏家族內部團結的重要基礎。但是,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內部也出現分裂。

蔣介石、汪精衛分別在南京、武漢自立「國民政府」。寧漢對立,國民黨左派與右派的紛爭,打破了宋氏家族內部原形成的協調、平衡、友愛的局面。

宋氏家族的對立與分裂,主要體現在宋靄齡與宋慶齡兩個人的針鋒相對上。宋慶齡代表國民黨左派,站在武漢國民政府的一邊,憤怒地揭露蔣介石的新軍閥嘴臉以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的罪行,旗幟鮮明地繼承和維護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政策;宋靄齡則傾向國民黨右派,明確表示支持南京國民政府,擁護蔣介石的反共清共政策。

一個深深地捲入了上層政治角逐漩渦之中的家庭,兄弟姊妹之間的感情要保持一塵不染,是難以做到的。

1927年,宋慶齡發表了「討蔣通電」,痛斥蔣介石的叛賣行徑,呼籲國共合作。

她寫信給宋子文,希望在國民革命生死存亡的關頭,能得到弟弟的支持。

可這時宋子文已經完全倒向了蔣介石,並且還串通大姊靄齡一起慫恿小妹,讓她和蔣介石結婚。憤慨之下,宋慶齡和宋子文之間的姊弟感情也破裂了。

宋美齡與蔣介石正式結合,宋慶齡因為對國民黨的不滿沒有參加婚禮,於此前自我流亡去了莫斯科。宋氏家族成員除了宋慶齡,都轉向了國民黨右派的陣營。

蔣介石作為敵人和妹夫的雙重身份,在宋氏姊妹之間像是砌了一堵牆,再加上中國傳統的夫唱婦隨的關係,宋慶齡和宋美齡之間的感情也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政治上的溝壑使她們疏遠了。有一段時間,宋美齡寫給宋慶齡的信,都轉手由秘書代筆。這樣的關係,幾乎一直維持到抗戰前夕。

政治把姐妹們分開,但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卻永遠無法把她們隔離。

她們時時懷念著三姐妹在美國時的那種解衣推食、噓寒問暖的手足之情,懷念她們在生活上相互照應、在學業上相互切磋、在志節上相互砥礪的日子。

在1927年,如果說宋慶齡是武漢政府的政治支柱的話,那麼宋子文則是武漢政府的財政支柱。早在1927年3月底,宋子文就以武漢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身份來到上海籌款。寧漢對立以後,宋子文斷然拒絕了蔣介石要求與他進行合作的要求。

蔣介石為了把這個「理財」專家弄到手,對宋子文軟硬兼施。一方面,蔣命令上海警備隊在宋宅附近布置暗探,並指使人不斷給宋子文發匿名恐嚇信,緊接著又派人封了宋子文在上海的辦事處,並成立了江浙兩省財政委員會,剝奪了宋子文統一領導江浙財政的職權,免除了宋子文財政部長的職務,並沒收了宋子文在廣東銀行的所有財產。

大姊宋靄齡站在蔣介石一邊,發動宋老太太與宋美齡上陣,以群體戰術對宋子文進行車輪大戰,一起幫他「洗腦筋」,促其反水,以維護家族利益。

在恐懼和動搖之間,宋子文留在了上海。

隨著國內政局的急劇變化,宋子文為維護既得利益開始傾向蔣介石一邊,併到武漢勸說姐姐宋慶齡。

在蔣介石的威脅、恫嚇和宋氏家族的「勸降」面前,慶齡絲毫不為所動,她對大姐和子文背叛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深感羞憤和痛苦。

當時宋子文倒向蔣介石,無疑給武漢國民政府一個不小的打擊。當宋慶齡聞聽此事後,不禁潸然淚下。當時宋慶齡心中的苦楚,幾乎不亞於幾年前丈夫孫中山去世給她的巨大打擊。要知道,宋慶齡對自己的這個大弟弟曾經是多麼的器重,並且寄予了多大的希望啊!自此以後,宋慶齡成了宋氏家族在外漂零的一隻孤雁。

政治立場的殊異,使三姊妹分道揚鑣,靄齡與美齡組成聯合陣線,慶齡則孤軍奮戰。

宋氏三姐妹雖然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手足之情依然濃厚。

蔣介石想極力拉攏宋慶齡,讓美齡以姐妹親情去說項,並請慶齡到南京參加即將召開的國民黨三屆二中全會,遭到慶齡的斷然拒絕。

國際反帝大同盟在德國集會,宋慶齡再次當選為名譽主席,她登上一艘法國郵船駛向了馬賽。

宋慶齡發表了《國民黨已不再是一個政治力量》的文章,宋美齡看後很失望。

如今政治使她們姐妹分開了,只有親情才能使她們姐妹團聚,她準備給姐姐寫一封信,約她到南京公寓一聚。

誰知,蔣介石和杜月笙早有了暗殺慶齡的歹心,宋慶齡因車禍住院,上海一片騷亂。

而在南京,當宋美齡知道姐姐受傷住院的消息後,大鬧蔣介石的軍機會議,然後,急切飛往上海。

在醫院,親情與關愛瀰漫在姐妹周圍。但一涉及到政治,姐妹間便沒有了共同話語,政治分歧將姐妹親情凝固了……

當宋美齡和她的工作人員離開病房的時候,西邊的太陽正在下沉,死灰色的天空,給人一種壓抑之感。宋美齡的心情很亂,她是滿懷希望而來,結果掃興而歸。

此時的宋美齡,同情變成了憤怒,發誓從此再也不登二姐的門。

1931年,母親倪桂珍去世。宋慶齡第二次從國外返回上海,也是4年間第二次同宋美齡見面,從此宋慶齡留在上海直至抗戰爆發。宋美齡則同蔣介石住在南京,只是每個周末回到上海同兄弟姐妹們相聚。

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扣西安,人心大快。宋美齡為營救丈夫全力奔走,也將求助之手伸向了一母同胞的二姐慶齡。作為革命者,蔣介石被扣,值得慶祝;但美齡的哭訴又讓她產生了一些惻隱之心。慶齡陷入了一場也許是有生以來最激烈的思想鬥爭:南京形式急劇變化,親日派打著營救蔣介石的幌子,轟炸西安,企圖讓蔣介石死於自己空軍的炸彈之下。蔣介石的生死固不足惜,只怕蔣介石一死,南京政府中的親日派力量崛起,中國就要亡於日本人之手了,絕不能讓蔣介石一人的死再給國家給民族帶來災難。

一想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宋慶齡便有了力量。她和陝北中共中央聯絡之後,決定以國家利益為重,把以前的恩怨暫且放下,自己出面進行斡旋,爭取和平解決,以藉機推動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

宋美齡正為丈夫擔心,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她萬萬沒有想到幾乎絕了交的宋慶齡卻對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這深深地打動了宋美齡。二姊深明大義,不計較榮辱恩怨的胸懷,令她欽佩不已。12月13日,慶齡偕何香凝一起飛往西安,說服張學良、楊虎城以大局為重,釋放蔣介石。慶齡的這個舉動,給瀕於破裂的姐妹之情帶來了轉機。

1937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宋氏姊妹冰釋前隙,再度合作。1938年,當人們驚奇地發現宋氏三姊妹一起在香港飯店露面時,頃刻間舞廳變得「有點像溫布爾登市的人群一樣擁擠」,只見「新近康復而容光煥發的宋美齡」和「穿著黑色衣服、頭髮光澤、兩眼露出愉快神情的宋慶齡」攜手朝人群走來,那種溫融的氣氛,使一些親歷過這種場面的人,至今回憶起來仍難以忘懷。

儘管宋氏姊妹的感情得到了回升,但絲毫也沒有改變宋慶齡對蔣介石的看法。

有一次,胞弟宋子良、宋子安到達重慶,蔣介石想為兩個小舅子接風,建議宋美齡邀請大姊和二姊一起聚餐。宋美齡知道二姊對自己的丈夫沒有好感,就說:「讓我先問問阿姊再說。」隨後,宋美齡便立即打電話給宋慶齡,再三強調這是不帶任何政治色彩的家庭私宴。

宋慶齡聽後猶豫了一會,依然婉拒了。這樣,一次由蔣介石倡議的「家宴」,在宋慶齡的回絕下告吹了。

宋慶齡的反感、冷淡,尤其是政治上的獨立精神,使得蔣介石對宋慶齡由惱怒發展到憎恨。在他的暗示下,特務們對宋慶齡採取的恫嚇和威脅也逐步升級。對此,宋慶齡毫無懼色,依然在公共場所露面。但卻苦了小妹宋美齡,她不得不時時留心,保護著一母同胞的二姐。有鑒於此,凡是牽涉到宋慶齡的事,蔣介石身邊的特務們有所畏懼,不敢胡來。

1945年抗戰勝利後,宋美齡同兩個姐姐分手,同蔣介石一起前往南京。此時,宋慶齡和宋美齡又出現了裂痕。尤其是宋慶齡發表於1946年7月23日的《關於重組聯合政府並呼籲美人制止他們的政府軍事上援助國民黨的聲明》,更是讓宋美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