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一統 五、對青海、西藏地區的經營與管理

「自庄浪而南三百餘里為西寧,古湟中也。自涼州西北二百餘里為鎮番,古姑臧也。夫以一線之路,孤懸幾二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虜,經制長策,自古為難」。為了保持明朝與西域的正常通道,必須把守好鎮番、西寧這個門戶。

西寧河州、洮州、岷州等地,眾「番族」「聚族」聚居,明人均稱西番。洪武四年設河州衛,同年置洮州、岷州軍民千戶所,十一年立岷州衛,十二年立洮州衛。洪武六年立西寧衛。朱元璋說,「洮州西番門戶,築城戍守,扼其咽喉」。「西控番戎、東蔽湟、隴,漢唐以來備邊要地」,「棄之不守」,「豈良策哉」。明代西番還包括西藏地區。明朝在這些地區設立了朵甘都司和烏斯藏都司,以加強控制管理。

在政治招諭和軍事征服之外,朱元璋父子還利用貿易和宗教作為手段進行籠絡。貿易已詳前文,此談宗教。明朝法律對僧道限制甚嚴,民間不準私行剃度為僧,僧人需進行通經考試。但對於番僧優禮隆厚,實欲借其力以穩定「番族」。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丙寅,立西寧僧綱司,以僧三剌為都綱。河州衛漢僧綱司,以故元國師魏失剌監藏為都綱。河州衛番僧綱司,以僧月監藏為都綱。「蓋西番崇尚浮屠,故立之,俾主其教以綏來遠人」,「陰助王化」。

朱棣即位後,曾派司禮少監侯顯僧智光赴西藏,番僧哈立麻也來到京師朝貢,朱棣派駙馬都尉前往迎接。朱棣對番僧的優禮,無以復加。「諸衛僧戒行精勤者,多授喇嘛、禪師、灌頂國師之號。有加大國師、西天佛子者,悉給以印誥,許之世襲,且令歲一朝貢。由是諸僧及諸衛土官輻京師」。朱棣甚至稱昆澤思巴、哈立麻為「尚師」,即「上師」,後又封他為「大寶法王」,給以極高的榮譽,賜予甚厚,所費不惜。後來番僧相繼來朝,昆澤思巴被封為「大乘法王」,黃教宗喀巴的弟子釋迦也失被封為「西天佛子」。許多來朝貢的番僧長期住在京師。陸容說:「蓋西番之俗,一有叛亂仇殺,一時未能遙制,彼以其法戒諭之,則磨金恬劍,頂經說誓,守信惟謹。蓋以馭夷之機在此,故供給雖雲過侈,然不煩兵甲芻糧之費,而陰屈群醜,所得多矣。」其策略是成功的,雖非創見,卻開有清一代利用宗教籠絡少數民族的先河。

《明史》說:「迨成祖益封法王及大國師、西天佛子等,俾轉相化導以公尊中國。以故西陲宴然,終明無番寇之患。」

同時,西番諸族不論大小皆許入貢,「西番之勢益分,其力益弱,西陲之患亦益寡」。

這樣,朱元璋父子用軍事征討、宗教籠絡、入貢給賞等各種手段控制了西寧地區,從而保護了河西走廊並防止了蒙古勢力南下西藏。明朝在整個西域的控制加強和鞏固了,不僅阻止了韃靼、瓦剌向西域滲透的可能,明朝反得以西域之地扼制之。比如,帖木兒汗勾結元裔完者禿(本雅失里)圖謀東進時,朝廷便得以及時了解,並有所準備。

經營東北、經營西域的活動貫穿了朱棣的後半生。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便可以看出朱棣對東北、西北地區的開發控制,不僅僅是以之形成對蒙古勢力的包圍,而且是為明朝的勢力在更大範圍內得到鞏固,其實,它是朱棣整個宏圖大業的一部分。這一點我們將在下文進一步談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