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一統 前言

明成祖的最高理想是做一個超邁千古的盛世名王,要達到這一理想,只有國內的安定康富還不夠,還要有無限廣闊的疆土,四海咸賓的局面。可以說,朱棣自即帝位後,為此傾注了畢生的精力,而首當其衝者是解決蒙古問題。我們解剖了明成祖的蒙古政策,也就可以大致了解他的整個民族政策的利弊得失。

明代元而有中國。其初,「順帝北出漁陽,旋與大漠,整復故都,不失舊物,元亡而實未始亡」。元順帝繼承人愛猷識理達臘、脫古斯帖木兒先後改元宣光、天元年號,仍以大元帝國自命,歷史上習稱之為北元。從此在相當長時期內有一個明朝與蒙古部族政權對峙的局面。洪武年間為解決蒙古問題花費了巨大的精力。朱元璋曾先後派徐達、李文忠、馮勝、藍玉等名將以及秦、晉、燕諸親王出塞北征,雖有挫折但多所勝利。與這種武力打擊的同時,朱元璋還採取了一整套的防守與懷柔政策。在北部邊塞,從東到西他安置了遼、寧、燕、谷、代、晉、秦、韓、安、慶、岷、肅諸王(有的親王洪武時未就藩),節制諸軍鎮守邊防,並用優厚的待遇吸引故元勢力歸附。朱元璋的這些措施是極有效的,再加上北元內部的分裂與紛爭,明帝國對蒙元的鬥爭取得了主動。

朱棣即位後,繼承了朱元璋的政策而又有所發展,同樣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朱元璋、朱棣的蒙古政策包孕著缺陷,這不僅使洪永朝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蒙古問題,而且他們的政策模式留給後世,也釀成了一系列問題。所以,《明史》兵志說「終明之世邊防甚重」,其中「北虜」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威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