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黛安娜與王室 一、她與王室格格不入

不可否認的是,黛安娜與查爾斯漫長而痛苦的婚姻歷程中,王室、媒體與卡米拉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王室選中了她,她才成為童話王妃;是王室的種種規章與不近人情的做法限制住了她,讓她面臨巨大的壓力。她曾經終日以淚洗面。

可以說,沒有王室,我們不會知道黛安娜,也不會出現這本書。

19歲的黛安娜沐浴在王子的美麗愛情中做著美夢的時候,她的外祖母首先向她敲響了警鐘。

外祖母費莫伊夫人是王太后的女侍。出乎人們所料,她不但不撮合外孫女與王子的姻緣,反而給黛安娜潑冷水,告訴她與王室聯姻的巨大困難。她警告黛安娜:「你必須懂得,王室成員的興緻和生活方式與眾不同。我認為這對你不適合。」

的確,費莫伊夫人的話不幸言中。作為見多識廣的宮廷女侍,她非常清楚千年輝煌的漢諾威王朝與她那才19歲天真、活潑、無拘無束的寶貝外孫女之間有多大的差距。

中國有句古詩云:「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悲凄而無奈的境況,總令當事人痛得撕心裂肺。但呼喊是聽不見,那禁錮太深太深了。

在正式宣布訂婚的頭一天晚上,黛安娜打點好她的行李包,一一擁抱她的忠誠朋友,永遠離開了她和朋友們同住的公寓。她有了一位全副武裝的蘇格蘭衛士保羅·奧菲瑟護衛。這位頗具有哲學思想的警官,對這個滿懷憧憬的單純姑娘說了一句不那麼合乎時宜卻非常正確的話:「我只是說,這是你這一輩子最後一個作為平民的自由夜晚,好它。」

如同當頭棒喝,黛安娜目瞪口呆,裹足不前。「這些話像一把利劍扎進了我的心中。」她後來回憶道。

車還在開著,在茫茫夜,載著黛安娜進入了那威嚴、神秘的王室。她的生活從此改變。

我們先來看看,那近乎神秘的王室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回首滾滾歷史長河,英國從1066年建立諾曼王朝以來,已先後經歷了10個王朝,即諾曼王朝(1066~1135)、安茹王朝(1135~1100)、金雀花王朝(1216~1399)、蘭開斯特王朝(1399~1461)、約克王朝(1461~1485)、都鐸王朝(1485~1603)、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漢諾威王朝(1714~1901)、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10901~1910)和溫莎王朝(1910~*9搖 )。

熟悉世界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大英帝國都是歐洲歷史上最輝煌的帝國之一。在大英帝國發跡和升騰之初,是都鐸王朝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手引導偏處歐洲一隅的不列顛戰艦駛向大洋,改變了歐洲,也改變了世界……

伊麗莎白一世的父親亨利八世(1491~l547),1509~1547年在位。他如果能夠活著看到英國在他女兒統治下所取得的輝煌,他一定會羞愧無比。同樣作為國王,父女二人惟一的共同點就是有著一樣的抱負:建立大英帝國的霸業。亨利八世聰明過人、勤奮好學,但他生性乖戾、狹隘、多疑。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他不惜將所有可能對其王位構成威脅的英國貴族處死。亨利八世一生結了6次婚,又以種種借口把其中的兩任妻子送上了絞架,其中一位便是伊麗莎白一世的生母安妮。安妮是被以通姦罪處死的,情夫也上了斷頭台。亨利八世好大喜功,最終卻在碌碌無為中死去,身後留下的是一個國力衰竭、民眾貧困的爛攤子。

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被史學界公認為英格蘭歷代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伊麗莎白1558~1603年在位,這45年完全可與後來的「維多利亞盛世」相媲美。在她統治下,英國海軍一舉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建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在北美開拓了第一塊海外殖民地;倫敦交易所開業;東印度公司成立……在其統治期內,英國的文學藝術也空前繁榮,湧現了莎士比亞、培根、克里斯托夫·馬洛、埃德蒙·斯賓塞等許多名垂青史的作家。在伊麗莎白一世以69歲之齡辭世時,英國已取代西班牙成為居領導地位的歐洲大國。

伊麗莎白一世在感情上屢遭挫折,而後世的許多英國王室的女性也經歷了同樣的不幸。為了國家和王室的利益,她最終選擇了終身獨守閨閣。在她生前身後,許多人都感到費解,甚至懷疑女王生理上有缺陷。舉國上下都希望能夠喝上女王的喜酒,國會懇求她與任何她所心儀的人結婚,但她始終不為所動。

作為國王,她只能在與自己地位相當的歐洲其他君主中選擇。而女王與他國的秦晉之好,勢必帶來利益上的結合。從這一點考慮,如果她要嫁給當時劍拔弩張、水火不容的法國或西班牙的國王中任何一個,英格蘭必然要選擇支持其中的一方,從而將大英帝國捲入戰爭。為此,她甘願犧牲自己。臣民們尊敬地稱她為「處女女王」。為表示對她的尊敬,第一塊英國殖民地的發現者瓦爾特·羅利把大洋彼岸的這塊殖民地命名為「處女地」,即今之美國弗吉尼亞州。

在伊麗莎白一世之後,英國王室經歷了風雨飄搖的300年。終於,另一位偉大的女性擔負起中興大英帝國的重任,她便是出自漢諾威王朝的維多利亞一世(1819~1901)。漢諾威王朝是一個具有日耳曼血統的英國王朝,該王朝的第一位君主漢諾威選侯喬治·路易於1714年成為英國國王,稱喬治一世。1837年,威廉四世死後,他的剛剛18歲的侄女維多利亞即位,成為漢諾威王朝的末代君主。維多利亞生於倫敦肯辛頓宮,父親是肯特公爵愛德華,母親是德國公主。但維多利亞只享受了8個月的父愛,父親便離開了她。此後,小維多利亞一直在舅父利奧波德(後來出任比利時國王)的照看下成長。

在維多利亞的統治下,大英帝國的疆域不斷擴展。雖然北美殖民地在此期間脫離英國獨立,加拿大也獲得了政治上的自治,但迦納、奈及利亞、烏干達、肯亞、索馬利亞、羅得西亞和史瓦濟蘭等非洲國家相繼淪為英國殖民地,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為保證海路的暢通,英軍又佔領了埃及。l877年新年,維多利亞被宣布為印度女王。

維多利亞一世並非才華出眾,雄才偉略,但是有歷代名相的輔佐,她統治的時期是英國歷史上和平與繁榮的時代。婚姻的陰影同樣籠罩了她的大半生。1840年,女王登基僅3年、親政伊始,與表哥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艾伯特親王結婚。兩人感情深厚,始終恩愛如初,其家庭生活成為英國的典範。

艾伯特親王於1861年英年早逝,使維多利亞陷於巨大的悲痛中。她至死也未能從亡夫的陰影中走山來。艾伯特親王去世後,維多利亞女王便從公開場合退隱,餘生只穿黑衣,以示對逝去的愛人的追憶。悲哀中的女王並未廢棄朝政,只不過隱身幕後進行管理。

維多利亞一生共生育了8個孩子。按門當戶對的婚配原則,她將所有的孩子都與歐洲的其他王室聯姻,如長女維多利亞嫁給了霍亨索倫家族(該家族是勃蘭登堡-普魯士及德意志帝國的主要統治家族)的弗里德里希三世,弗里德里希三世日後成為普魯士國王和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威廉二世即是她的親外孫。擁有眾多的王子、王孫和王室姻親,所以維多利亞一世又享有「歐洲的祖母」之譽。維多利亞女王消息靈通,這對她調解國與國之間的危機頗有裨益。

維多利亞一世在統治英國長達六十多年後,於l901年去世,但她開闢的「維多利亞時代」卻一直延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王儲愛德華七世(1841~1910)在苦苦等待數十年後終於登上了王位,此時他已年近六旬。漫長而近乎無望的等待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愛德華的少年壯志,他對女人和馬的興趣遠遠超過了治理國家的興趣。需要指出的是,愛德華七世的終身情婦艾麗絲·科普爾是日後王子查爾斯的情婦卡米拉的曾祖母。

愛德華七世臨終前,作為國王的情婦,艾麗絲已成了無人不曉的人物並普遍為人們所接受,所以在國王臨終時,愛德華的亞歷山大王后派人邀請艾麗絲·科普爾來到愛德華七世的床前,陪伴他度過臨終前的最後時光。

愛德華七世極受人民的愛戴。人民愛戴國王,不僅是因為他和藹可親、講究衣著、喜愛交際,更主要是由於愛德華七世留下的一份政治遺產。愛德華七世在政治上的最大成就便是與法國簽訂了一個協約,該協約確保了日後英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結盟,聯手對付愛德華七世的外甥威廉二世統治的德意志帝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同盟「協約國」即源於此。l914年的9月5日,英、法、俄在倫敦簽訂協議,協約國正式誕生。

由於愛德華七世的長子夭折,1910年,次子喬治五世(1865~1936)繼承了王位。4年後,喬治五世領導他的國家與自己的表兄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進行了空前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戰事的進展,人民對德意志帝國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