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最早和鄧小平打交道的美國人——鄧小平和卡爾遜(2)

卡爾遜感覺到,鄧小平的「頭腦像芥末一樣的辛辣」。而鄧小平掌握國際政治的整個領域的廣度,讓卡爾遜「吃驚」,甚至「有一件新聞」弄得他「目瞪口呆」。

在這次旅行中,卡爾遜先後在晉西北會見了賀龍、肖克,在晉察冀會見了聶榮臻、彭真。據劉白羽說:「但真正震憾卡爾遜心靈,並給他深刻啟示的,也許要算在南宮與徐向前、宋任窮會見後,同鄧小平同志那次雨中長談。」關於這次長談,卡爾遜在後來他於1940年出版的《中國的雙星》(Twin Stars of a)一書中有詳細記載。也就是在這次談話中,卡爾遜感覺到,鄧小平「他矮而胖,身體很結實,頭腦像芥末一樣的辛辣」。而鄧小平掌握國際政治的整個領域的廣度,讓卡爾遜「吃驚」,甚至「有一件新聞弄得我目瞪口呆」。

在我們談話時,鄧小平一直在吃著水果。這時他向後靠在椅背上,活躍地談了起來。他說:「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是:1.打倒日本帝國主義;2.全國軍事的總動員;3.全國人民的總動員;4.改革政治機構;5.抗日的對外政策;6.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抗日的教育政策;9.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10.抗日的民族團結。」

他列舉這些綱領時,我暗自用在山西和河北觀察到的事實一一對照。我看到了應用每一條綱領的實際事例。自從離開晉西的黃河以來,我所到之處都在強調發展統一戰線。

雨季開始了,持續兩天的瓢潑大雨延誤了我們的行程。這也使我有更多的機會與徐向前、鄧小平二人交談。

參加八路軍以前,鄧是個工人。他在法國呆了幾年,考察那裡的工人運動。他身材矮小,胖墩墩的,身體很結實,頭腦像芥末一樣的辛辣。

一天下午,我們討論了國際政治的整個領域,他熟悉情況的廣度令我吃驚。有一件新聞弄得我目瞪口呆。

他說:「去年,美國向日本人提供了他們從國外購進的武器的一半以上。」

「你能肯定嗎?」我問道。我了解,美國人的情況是偏向受侵略的中國一方的,我在內地訪問的8個月當中,當考慮到這個問題時,總是想當然地認為,美國人民會拒絕把戰爭物資賣給一個侵略國家的。多麼極端的無知啊!

「是的。」他肯定地對我說:「消息來源是戰爭第一年年底美國的新聞電訊。」我很尷尬,我說:「必是電訊搞錯了。」我不能相信美國人會有意地介入我在過去一年中看到的中國人遭受的殺戮和蹂躪。

徐向前走了進來,談話轉到了當地的形勢。我向他了解這個地區的現狀。

筆者曾有幸採訪了當時陪同卡爾遜巡行華北敵後並擔任翻譯工作的歐陽山尊先生。這個當時由陝甘寧邊區文協和八路軍總政治部共同組織的「文藝工作組」,是以深入敵後開展文藝工作的名義,陪同卡爾遜深入華北游擊區的。在出發前,毛澤東接見了全體人員,並親筆給八路軍各級將領寫了介紹信。文藝工作組於1938年5月15日離開延安,經晉西北、晉察冀、冀中、冀南、魯西北、豫西北直至8月6日在鄭州與卡爾遜告別為止,歷時85天,行程6000餘華里,之後返回延安。可貴的是歐陽山尊先生當年記下了非常珍貴的日記。

在這篇名為《三月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卡爾遜和鄧小平第一次見面是在1938年7月16日。這天天氣不錯,是個晴天。卡爾遜他們是下午「五點抵南宮,住在一個煙草公司內,有樓,地方很大,極像西安的大旅館。這裡市面熱鬧……休息了一會,徐向前司令和鄧小平、宋任窮二位政委都來了。大家談了一會就一起吃飯。……」

而鄧小平讓卡爾遜「目瞪口呆」的事情就發生在第二天。7月17日,「早上下了一場大雨,可是不久就停了。上午徐向前師長來為我們談冀南遊擊軍區的情形。直至下午二時吃了午飯才去。我們出去買東西,這裡的東西很便宜。我們都買了些。卡爾遜買了三件雨衣送給我們,每人一件,每件八元(中途林山因腳傷留在晉西北、金肇野留在晉察冀工作而離開)。買完東西回來,鄧小平政委正找我們,要和我們談話。他向我們談了一二九師的三次大戰鬥的情形。卡爾遜問了他很多有趣而又奇怪的問題。鄧政委都非常巧妙而準確的回答了,一直談到吃過飯九點鐘。」就是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向卡爾遜提出了美國將廢鋼鐵出售給日本,讓日本製造武器侵略中國的問題。這天晚上,「徐向前、鄧小平、宋任窮來了,談了很久,九點半鐘才分別。送了我們三個人五十塊錢路費。」7月19日上午八點鐘,天仍然在下著雨,徐向前、鄧小平、宋任窮和卡爾遜話別送行。

這一年,卡爾遜42歲。旅行中,他一直稱呼比他小近20歲的劉白羽和歐陽山尊叫「YOUNG BOYS」。

卡爾遜說:「我經過考慮後的意見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將把杜魯門執政時期的美國政府對中國人民的背叛,視作是過去美國外交上從未有過的一大錯誤。」歷史已經證明卡爾遜的遠見卓識。

在1938年4月,卡爾遜再次到八路軍敵後根據地旅行。這次去的還有愛潑斯坦和荷蘭拍紀錄片的先驅喬里斯·伊文思和另一個攝影家羅伯特·凱帕。這次旅行有三個成果,一是拍了著名的紀錄片《四億人》,一個是卡爾遜寫了《中國的雙星》,還有是當時不被外界所知的———卡爾遜給羅斯福總統寫了許多個人的報告。這也是羅斯福總統委託卡爾遜到中國考察的,報告送到白宮後由羅斯福總統親自審閱。據說這些報告現在仍保存在紐約的羅斯福博物館裡。

在1939至1940年間,國民黨搖擺於抗日和打內戰之間,當時日本還未向英美開火,英美政府曾打算以犧牲中國為代價與日本妥協,製造「遠東慕尼黑」。而卡爾遜毫不猶豫地按照他在中國形成的信念為人做事,公開宣布他的信念———對日本軍國主義必須抵抗。然而美軍不讓他如實地宣講在中國看到的實際情況,不准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和蔣介石的腐敗,更不允許他說美國繼續把廢鋼鐵賣給日本製造武器來發動戰爭侵略中國。為此,忠誠的卡爾遜毅然辭去美軍職務。

回到美國後,他就預言:日本在侵略遠東之後,必將在海上與美國決戰。果不其然,一年後發生了幾乎讓美海軍全軍覆沒的偷襲珍珠港事件。這種情況下,卡爾遜再次穿上軍裝,組成了由他自己領導的海軍陸戰隊突擊營,這就是著名的「卡爾遜突擊隊」,運用和借鑒在八路軍那裡學來的軍事管理和作戰經驗理論,在索羅門群島島嶼中開展游擊戰爭,並在梅金島一戰全殲日軍3000餘人。這個勝利的消息震憾了美國。後來卡爾遜在戰鬥中負傷住進了醫院,為此羅斯福總統在逝世前的一個星期還親自去醫院看望。

羅斯福問他:「你願意做什麼?」

卡爾遜回答說:「我要到鄉村退休。」

羅斯福說:「我也想像你一樣退休鄉間,不過,我希望戰後你繼續到中國去做你的工作。」

誰知一個星期後,羅斯福就倒在了卡爾遜曾經為他做過侍衛官的溫泉公寓里。而兩年後,卡爾遜也與世長辭。我們可以從1944年3月2日羅斯福給卡爾遜的信中,讀到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可以看到一個總統與一個中校之間的信任和情意。

「我親愛的卡爾遜,……關於中國,我想我們正經歷一個過渡時期,特別是關於華北部分。我已經盡我最大的努力來勸阻中國某些領導人不要對八路軍領袖們採取更激烈的反對行動,但這似乎使委員長很為難。然而,我確信,總有一天,我們大家需要你回到那兒去。」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卡爾遜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是何等的真誠。據卡爾遜的夫人蓓姬回憶說,卡爾遜如實地說了中國共產黨的話,卻被美國一些人攻擊為共產黨。在病中還關心著中國的前途命運。1947年4月,卡爾遜在病榻上看到《紐約時報》上的一則消息,報道中共已經突破對延安的封鎖圈,大軍正在進駐東北時,他頓時拍案叫到:「老天爺作證,共產黨人18個月之內肯定會控制全中國。」卡爾遜的預言又實現了。遺憾的是他在說完這句話的一個月後就離開了人間。而中國共產黨人解放全中國的日期與卡爾遜的預言只差幾個月。

二戰戰後,卡爾遜已經是一位準將,他像史迪威一樣,確信美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和反對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的政策嚴重損害了美國,也損害了中國及兩國的長遠關係。這時的卡爾遜再次———因為在戰鬥中負重傷,他不再在部隊服役而主動退役了。———以他獨立的品格和忠誠的姿態站了出來1946年11月17日他又發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聲音:「我經過考慮後的意見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將把杜魯門執政時期的美國政府對中國人民的背叛,視作是過去美國外交上從未有過的一大錯誤。」

無疑,歷史已經證明卡爾遜的遠見卓識。美國在經過22年對新中國的孤立和「卡死」均是無效的努力之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