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親密的戰友加同志——鄧小平和金日成(2)

鄧小平四處「點火」。他對金日成說:「我們希望22年不打仗,我們就可以實現『四個現代化』。」

其實,鄧小平和金日成第一次見面是在1953年11月。

當時,作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閣首相的金日成,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來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鄧小平與周恩來、彭德懷、董必武等中國領導人一起前往北京站迎候金日成。11月12日下午3時整,金日成的專列駛進北京站。身材高大,身穿黑呢大衣、頭戴黑禮帽的金日成元帥,在中國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的陪同下,走出車廂和中國領導人一一親切握手。鄧小平是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常務副總理兼財經委員會主任的身份參加歡迎儀式的。其時,鄧小平從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任上調中央工作才一年多時間。

鄧小平和金日成的第三次會面是在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後的1978年。

這年的9月9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國慶日。從9月8日到9月13日,鄧小平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赴朝鮮參加了這次盛大的國慶慶典活動。

鄧小平一行於8日上午到達朝鮮平壤,受到了朝鮮黨、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

下榻不久,鄧小平立即前往錦繡山議事堂拜會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金日成在門口迎候鄧小平。一見面,兩位老朋友親切握手,熱情擁抱,並互致問候。

在這次簡短、親切、友好、融洽的交談之後,金日成設宴款待了鄧小平—行。宴會結束後,鄧小平還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向金日成贈送了廣東楓溪陶瓷三層大型花瓶。花瓶高1.3米,最大直徑達48厘米,內外三層,上面雕飾有梅花、花籃和蝴蝶,象徵著兩國人民的友誼之花常開不敗。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意,金日成表示感謝。當鄧小平和金日成來到這個巨大的陶瓷花瓶前面時,記者們拍下了這個歷史的鏡頭。

在結束訪問的頭一天,9月12日上午9時,鄧小平與金日成在平壤興夫賓館舉行了正式會談。

「自1975年訪問中國後,第一次見到您,而且是在朝鮮見到,感到十分高興。」金日成對鄧小平說,「本來我準備今年秋天去中國進行內部訪問,就國際問題交換一下意見,現在鄧小平同志來了,可以推遲到明年去了。」

鄧小平說:「非常歡迎,到時我陪主席去你沒有去過的地方,比如敦煌,你沒有去過吧?」

「沒有去過,延安、成都、重慶都沒有去過。」金日成答道。

鄧小平接著說:「今後兩國領導應常來常往。」

金日成點點頭,表示同意。

會談中,雙方對國際形勢交換了各自的看法。鄧小平說:「國際形勢總的來講還是很不安寧的。」

在談到中日關係時,鄧小平說:「我們同日本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把反霸條款寫入了正文,這在世界上算是第一次。同日本締結和平友好條約,是我們奮鬥7年的結果,當然現在不能說問題全解決了。」

鄧小平還向金日成通報了中國政府正在同美國談判關於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情況。對此,金日成主席表示理解。

在談到戰爭與和平問題時,鄧小平說:「有人說我們好戰。不是我們好戰,我們講的是實際情況,我們希望22年不打仗,我們就可以實現『四個現代化』。」鄧小平還詳細地向金日成介紹了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設想。

在談到引進技術發展經濟問題時,鄧小平指出:「我們一定要以國際上先進的技術作為我們搞現代化的出發點。最近,我們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們落後。我們的農村還很窮,收入還很低。我們農村一個勞動力一年的收入,高的地方150元,全國平均只有60元。什麼叫現代化,50年代一個樣,60年代不一樣了,70年代就更不一樣了。」

金日成表示贊同說:「這樣做很好。」

訪朝歸來,鄧小平順道從9月13日至20日,在東北地區和天津市進行了視察。

9月15日在哈爾濱,鄧小平聽取了黑龍江省委的彙報。他說:「從總的狀況來說,我們國家的體制,包括機構體制等,基本上是從蘇聯來的,是一種落後的東西,人浮於事,機構重疊,官僚主義發展。『文化大革命』以前就這樣。一件事人多了,轉圈子。有好多體制問題要重新考慮。」

9月16日在長春,鄧小平聽取了吉林省委的彙報,指出:現在關鍵問題還是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政治問題,是思想問題,也是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現實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得到滿足。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生產力發展的速度比資本主義慢,那就沒有優越性,這是最大的政治,這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生產力總是需要發展的,外國人議論中國人究竟能夠忍耐多久,我們要注意這個話。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給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這次談話的一部分,以《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為題,收入了《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9月17日在瀋陽,鄧小平在聽取遼寧省委彙報時,繼續強調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問題。同日,他在聽取瀋陽軍區常委的工作彙報時說:「我是到處點火,在這裡點了一把火,在廣州點了一把火,在成都點了一把火。批林彪也好,批『四人幫』也好,怎樣才叫搞好了,要有幾條標準。」這是鄧小平第一次提出的軍隊建設的五條標準:一是要恢複軍隊的優良傳統;二是根除派性;三是軍隊要改變在老百姓中的形象,要像老八路、老紅軍那樣;四是要遵守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五是整頓好乾部隊伍。

接著,9月18日鄧小平在鞍山也作了講話,後來也以《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改造企業》為題,收入了《鄧小平文選》第二卷。9月20日,鄧小平在天津視察時指出:要解放思想,不要當懶漢,不要劃框框,不能搞平均主義。他說:「毛主席講過先讓一部分人富裕起來。」在談到要引進技術要改革企業管理時說:「凡這樣的工廠,管理要按人家的方法,這個對我們來說叫革命。」

鄧小平「四處點火」,他點的是解放思想的火,是實事求是的火,他也是在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而「點火」。因為,鄧小平知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發動機應該發動了。而他和金日成的談話,誰能說不是在為世界共產主義的長遠事業「點火」呢?

此後鄧小平和金日成經常見面會談,老朋友成了一對好朋友。如果有什麼大事,兩人都要相互通氣。像中共關於對「毛澤東的評價問題」、還有香港回歸問題,鄧小平都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滴水不漏地告訴了金日成。

1981年4月金日成內部訪問中國。

當時,中共中央正在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4月7日,鄧小平在北京對《歷史決議》小組起草負責人發表了意見。4月18日下午,鄧小平就趕往遼寧,在瀋陽的友誼賓館,和金日成進行了單獨會談。

鄧小平指出,起草《歷史決議》有三個目的:一是樹立毛澤東思想旗幟;二是恰如其分地講清錯誤;三是向前看。鄧小平說:「對毛主席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在黨內、在人民中是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不知道我們黨的歷史,我們是怎樣奮鬥的,怎樣成功的,他們不清楚。他們只看到『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因此對毛主席持否定態度。我提出完整地準確地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全黨接受了。我們堅持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不是堅持隻言片語。對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意見很多。經過多次反覆,評價毛主席,現在講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普遍地能接受。至於毛澤東思想,是另一個概念,它是在建黨以後,尤其在遵義會議以後逐漸形成的。年輕人不懂得這個歷史。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經驗的總結,對世界也有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毛澤東思想引導我們取得勝利。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我們黨七大肯定了。那時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這個概念。建國後,毛澤東思想還有發展。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要堅持毛澤東思想,像堅持馬列主義一樣堅持毛澤東思想。」

一年後的1982年4月27日,鄧小平和胡耀邦一起內部訪問朝鮮,同金日成舉行了會談。會談中,鄧小平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