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贏得了美國人民的心——鄧小平和布希(1)

布希這個名字對中國人來說已經是非常熟悉了。因為在前後8年的時間裡,美國就有兩個同名叫「布希」的人當上了總統,而且他們是父子。而老布希與中國的關係更是令中國人感到其中有某種「緣份」。

美國的第41位總統喬治·布希,1924年6月12日出生於馬薩諸塞州的密爾頓市。在1942年的這一天,剛剛從菲利普斯中學畢業的他,在聽完時任美國陸軍部長的亨利·史汀生關於「二戰」的畢業典禮演講後,毅然報名參軍,成了一名二等水兵。1943年6月,布希從北卡羅萊納州的海軍航空兵學校畢業,被授予海軍少尉軍銜。不久,他被分配到海軍的VT-51部隊,並隨中隊由「聖哈辛托」號航母到太平洋參加對日作戰,空襲太平洋中被日軍佔領的威克島、關島、塞班島上的軍事設施。1944年9月2日,布希機組奉命空襲小笠原群島父島列島上的日軍機場和通訊設施,遭到日軍地面炮火的猛烈襲擊,飛機被擊中起火。布希和戰友冒著生命的危險一起繼續把炸彈投中目標後,跳傘逃生。在海水中浸泡了3個小時的布希,在另外幾架飛機的掩護下,有幸被「長鬚鯨」號潛艇營救,才死裡逃生,沒有成為日軍的俘虜。而他的兩個戰友卻在成為日軍俘虜後被活活殘殺並被吃掉。

1945年9月18日,布希複員回家。這位飛行時間達1228個小時、在航母上作了126次起降、執行戰鬥任務58次的21歲的「二戰」英雄,走進了耶魯大學。畢業後,布希開始經商,在發了大財後開始從政。雖然在1970年底的競選聯邦參議員中失利,但他卻得到了總統尼克松的許諾,在政府中任職。最後布希自己選擇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並在1970年12月11日得到了白宮的任命。從此,這個「競選失敗者、一位沒有什麼外交經驗的百萬富翁出任了美國最高級別的大使」,開始了人生的一個新階段。並因此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布希覺得鄧小平是「來自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的豪俠鬥士」,「具有一種把握強硬和靈活間最佳比例的高超才能」。

早在1975年,布希就感覺:「將來最有可能在毛與周之後繼承最高權位的,不是別人,而是鄧小平」。

1971年春天,布希初到聯合國的時候,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席位仍然由美國支持的台灣國民黨政府所佔據。作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布希,正絞盡腦汁想保住台灣當局在聯大的席位時,尼克松和基辛格卻在秘密策劃一場重大的歷史性訪問,也就是尼克松將於1972年2月訪問中國。這個消息不僅令全世界震驚,更讓蒙在鼓裡的布希吃驚!1971年11月15日,當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作為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的代表團團長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受到了熱烈歡迎。而此時,中美間還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布希又充當了美國阻撓恢複新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代言人,根本無法與中國代表團進行正式會晤。於是,就私下通過聯合國禮賓司官員的安排,布希在聯合國代表休息處的「聯合國走廊」里與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進行了微妙的「自然」會見———布希假裝準備在那裡打電話,等到喬冠華一行經過這裡時,他起身自我介紹,表達了歡迎,雙方很有禮貌地握手後,又自然分開。這是布希從政以來第一次與中國人握手。從這張珍貴的照片中,我們仍能感受到當時喬冠華這位被毛澤東稱作「喬老爺」的「外交才子」的風采和布希年輕時的英俊。

但就在尼克松春風得意———打開中美關係的大門,並取得總統連任的時候,「水門事件」發生了。作為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的布希,在經過複雜的鬥爭之後,不得不勇敢、明智地成為第一個正式敦促尼克松辭職的共和黨領導人。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在「水門事件」的真相漸漸被揭開之時,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的布希很可能成為總統祭壇上的犧牲品。但布希一直在堅持原則,慎重妥善地處理這件事情,他不能也沒有出賣尼克松這位老朋友。在尼克松面對彈劾與辭職的關鍵時刻,布希從共和黨的前途著想,也是出於對尼克松的忠誠,他還是以自己獨立的品格鼓起勇氣給總統寫了一封建議信。在1974年8月6日的內閣會議上,尼克松仍然堅定地表示既不會辭職,也不接受彈劾。參加會議的布希,在會上一聲不吭,對此表示沉默。會後,他把事先寫好的一封信從口袋裡悄悄地遞給了尼克松,並叮囑總統說:「你回去再看吧。」

尼克松回去後,在他的橢圓形辦公室打開了布希給他的信。據後來解密的資料介紹,布希的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總統:

這是我深思熟慮後作出的判斷:你應當立即辭職。也許,在您孤軍抵抗的處境中,這對您似乎是來自您多方支持和幫助過的人的不忠行為。但我的觀點是:我不將自己的判斷告訴您,我就不適宜為一個我永遠尊敬其巨大成就、熱愛其家庭的總統服務。直到現在,您對辭職還完全沒有答覆,但是,考慮到事情結局的影響,辭職是最後的、也是我現在堅定感受到的,最利於國家、最利於黨的行為。我相信這個觀點也是全國大多數共和黨領袖的意見。……如果您辭去公職,歷史將懷著持久的敬意記錄下您的業績。

顯然,布希的這封信對尼克松在最後時刻決定辭職而不被彈劾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第二天,尼克松就推翻了自己在內閣會議上帶有強硬情緒的不辭職的言論,決定辭職。8月8日,尼克松對全國發表了辭職講話。

按照美國的憲法,副總統是由總統挑選和任命的。沒有經過選舉產生的尼克松的副總統福特擔任了新的總統。當時,福特已經組織了「廚房內閣」,在副總統人選上,他曾經考慮過布希。但出於種種考慮,福特還是挑選了洛克菲勒任副總統。福特知道,布希在尼克松決定辭職而不被彈劾的問題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他和布希又是好朋友,如何安置布希,是不能怠慢的。而在福特正式組閣時,布希自己內心裡也是很想得到副總統的職位的。

幾天後,布希在家裡接到福特打來的電話,說他已準備宣布任命洛克菲勒為副總統,希望與他儘快碰頭「商量將來的安排」。可以想像布希放下電話後的心情。但他還是沒有計較什麼。他與夫人芭芭拉商量了一下,都覺得,最理想的「將來的安排」就是離開華盛頓,脫離剛剛在白宮發生的一切,且越遠越好。因為讓他感到難受的倒是在尼克松政府最後幾個月里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這好像是一場政治上的噩夢。夫妻倆還私下裡商量說,如果總統要給他們對外職務的選擇時,他們就選擇去遠東。他們分析後認為,儘管倫敦或者巴黎的大使職位是顯赫的,而且是令人羨慕的,許多人都爭著去,而且對個人的前途有好處,但與眾不同的是他們倆都想到了要去北京。

這個選擇是有些出人意外的。布希為什麼要想去北京呢?這還真應了中國的一句諺語:不打不相識。在他出任駐聯合國大使的兩年里,發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也是他和美國外交上最沉重的失敗。美國作家在布希的傳記中這樣評述他說:「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勇敢地戰鬥著,以阻止此事發生,但最終他不得不鼓起勇氣,以最好的風度接受了這一事實。」當時,布希的美國代表團提出了所謂「雙重代表」的提案,即美國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取得一個席位,但不同意驅逐台灣。支持新中國的代表團們就聯合起來,抵制美國的這個提案。據報道說,布希為了這個提案能夠通過,可謂煞費苦心,一會兒親熱地摟著這個國家代表團的團長說話,一會兒請那個國家的團長喝咖啡,有的國家代表團還藉機與他進行艱難的討價還價,從中撈取便宜。甚至有些國家的代表希望美國給他們的親友們在美國謀得一份工作。

然而許多國家卻對布希要他們不支持北京感到疑惑甚至大為不滿,因為,與此同時,尼克松正背著他們與北京拉關係,基辛格博士在北京的第二次訪問,熱火朝天。

當10月25日,聯合國會議大廳的電子熒光屏上最後的票數公布出來時,許多國家的代表歡呼跳躍起來,坦尚尼亞、尚比亞、迦納等非洲國家的代表甚至在會議大廳里跳起了慶賀勝利的非洲快步舞。布希和他的助手們如泄氣的皮球沮喪而痛苦地坐在前排的美國代表團的位置上。據有人回憶說,這位高個子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怒不可遏地罵了一句:「婊子!」而他自己回憶起當時的感受時,說那種感覺就像駕駛飛機在空中作戰時中彈被人擊落了一樣。後來,當他聽說中國報刊形容美國代表在聯大辯論中「像熱鍋上的螞蟻」時,他哈哈朗聲大笑,琢磨著這句中國話喃喃道:「螞蟻?爬在火燙的熱鍋上?」他覺得中國的語言竟然如此的生動形象。

再後來,中國的代表團很快就來到了聯合國。喬冠華的聯大首次發言,譴責了美國,也譴責了蘇聯。他和「喬老爺」在「聯合國走廊」里「自然」會見握手。第二天他在美國的報紙上看到了一幅漫畫,漫畫上蘇聯代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