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北朝的開端 二、拉鋸戰

宋國丟失了大片土地,這讓當年跟著劉裕打江山的這幫將臣很是窩心,但皇帝劉義符倒沒覺得有什麼,照玩不誤。這引起了下面這幫老將老臣的不滿。徐羨之、傅亮和謝晦三人雖然掌握朝綱,但他們更想要的是一個能帶領宋國一統天下的明君,而不是一個大權旁落,只知玩樂的昏君。於是,三個人和太后商量要廢掉劉義符。但廢掉劉義符後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更讓他們難受的劉義真會名正言順地成為皇帝。劉義真就是當年丟掉長安的那一位,後來又因為夸夸其談,被劉裕認為不能擔當未來天子的重任。而且這個人建立私黨,拉攏有自己的一批人,根本不把這幫老臣們放在眼裡。也就是說如果劉義真當上皇帝,這幫老臣都將被打擊下台。於是在廢掉劉義符之前,他們先一齊攻擊劉義真,以「潛懷異圖」、「訕主謗朝」的罪名將劉義真廢為庶人,送到新安郡監視居住。後又派人把他勒死。

除掉劉義真後,三個人通過太后發動兵變,廢掉劉義符,擁立劉裕的三子劉義隆為帝,劉義隆時年十七歲。劉義符被廢為營陽王,徙往吳郡,在路上又被徐羨之派人殺死,時年一十九歲。

徐羨之、傅亮和謝晦把這一切都幹完之後,突然後怕起來。廢帝、殺帝,這是歷代權臣才會做的事。劉義隆和他們並不怎麼親近,擁立劉義隆的事也並非是劉義隆的意願。如果劉義隆要計較起來,他們三個就是每個人長九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傅亮決定面對現實,劉義隆要算後賬,他也認了;徐羨之則心存僥倖,他問傅亮劉義隆可以和歷史上哪個皇帝相比。傅亮說可以和晉文帝司馬昭、晉景帝司馬師(司馬炎的伯父)相比。徐羨之說,既然皇帝是個明君,那一定能理解我們的一番苦心。傅亮回答他說:「那也未必。」謝晦則請調為荊州刺史,並且暗中把所有自己用過的舊兵和部將都調到荊州,以防不測。

劉義隆上台後處理朝政,批閱奏章,管理國家,每天都過得很忙,從來不提三位輔政大臣廢帝殺君的事,這讓徐羨之和謝晦漸漸放下了心。直到登基後的第三年,劉義隆突然利用自己的親信士兵在京中將傅亮和徐羨之除掉。在荊州的謝晦得到消息,知道自己也不可免,遂舉兵造反。劉義隆早就把檀道濟召到建康為帥,並調集了兵力準備平叛。知道謝晦造反後,檀道濟從建康出兵,江州刺史王弘、彭城王義康、豫州刺史劉粹等人也先後出兵,一齊討伐謝晦。謝晦雖然善戰,但出師無名,軍心不定,再加上他的對手從各方面都要比他要強大得多。謝晦很快兵敗,被押至建康後殺死。謝晦一黨大多被誅。劉義隆加封檀道濟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兼江州刺史,並提拔了一大批新進將領,很快朝中之人都成為劉義隆的親信。劉義隆從此算是真正掌握了宋國的大權。

北魏拓跋燾登基以後,柔然趁拓跋嗣去世,再次大舉南攻魏國。前文說過,柔然在豆代可汗的帶領下變得十分強大,與北魏經常發生大規模戰爭,爭奪北方霸權。公元410年5月,北魏和柔然曾進行了一次大戰,柔然戰敗,豆代可汗在敗退途中病死。他的弟弟藹豆蓋可汗繼位,但四年後被北燕所殺,社侖的堂弟大檀,即紇升蓋可汗繼位。大檀繼位後,繼續和北魏開戰,並放棄前嫌,實行聯合北燕和後秦的策略,使北魏十分被動。雙方多年戰爭,互有勝負。大檀這次率六萬騎兵先攻陷了北魏故都盛樂,再包圍雲中城,北魏的北方邊境一時吃緊。

拓跋燾早在十二歲時就在河套參加過抗擊柔然的戰爭,所以對柔然的戰術也頗為熟悉。他力排眾議,親自率三萬騎兵急赴雲中救援。柔然依仗人多,重重包圍趕來救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及所部。拓跋燾命令所有弓箭手集中射向柔然大將於陟斤。於陟斤被北魏軍射殺後,拓跋燾趁勢率軍大縱深地向前穿插突破,北魏將士氣勢大振,奮力突擊柔然軍。柔然軍頓時被攪得一片混亂,大敗而逃,一直逃到漠北才敢停下。北魏軍遂解平城之圍,並趁勢收復盛樂。

第二年,赫連勃勃病逝。因為長子赫連與父親赫連勃勃曾發生矛盾,赫連勃勃要廢掉太子,赫連先行兵變,但被其弟赫連昌所殺,所以次子赫連昌成為太子,繼承了帝位。拓跋燾決定趁機討伐胡夏,但一些將臣認為,如果柔然趁北魏西征,國內空虛時進攻北魏本土,那是很危險的。建議先進攻柔然,把柔然滅掉或趕到沙漠的北部才能保證安全。崔浩道:「胡夏的統治很殘暴,早就不得民心,赫連昌又是個愚蠢的人,胡夏國土也不大,此次進攻胡夏一定會迅速勝利。等柔然南攻時,我們早就已經班師回來了。」

拓跋燾遂派奚斤率五萬騎兵向南襲擊蒲阪,將軍周幾向西南襲擊陝城,河東太守薛謹為先鋒,拓跋燾親領大軍,向西進攻統萬城。恰好遇到天氣突然降溫,黃河結冰,拓跋燾臨時又做出決定,親率兩萬騎兵,迅速過河,以急行軍速度進兵到統萬城下。赫連昌沒想到拓跋燾來得這麼快,根本就沒有時間調集部隊,也沒有準備長期守城的儲備,只能把城中的軍隊集合起來倉促應戰。

雙方大戰不久,夏軍即敗,退回城中。魏將豆代田帶一支小部隊緊跟著殺入。夏軍藉助複雜城防,拚命抵抗,豆代田所帶的魏軍竟又被擋出城外。因為統萬城十分堅固,城牆高大堅固,拓跋燾沒有強行攻城,在城外劫掠一番,退兵回國。這時,周幾攻破了弘農關(即函谷關),但不久在弘農病死。奚斤暫時接管周幾的軍隊,繼續進攻蒲阪。蒲阪被魏軍攻破後,夏將乙斗逃往長安。長安守將為赫連助興,是胡夏皇帝赫連昌的弟弟,他聽說奚斤帶八萬大軍來攻長安,棄長安,退守安定。關中險地竟不戰而棄,被奚斤輕易得到。

北魏得關中後,便與涼州接壤。北涼王沮渠蒙遜,氐王楊玄,為了避免魏軍乘勝滅了他們,都主動向北魏納貢稱藩。拓跋燾接受了兩國的稱藩後,繼續操演士兵,準備攻城器具,打算對胡夏進行最後的一擊。

不久,赫連昌派弟弟平原公赫連定,率兩萬騎兵南下,要收復長安。奚斤帶兵與之激戰,數月不分勝負。拓跋燾遂乘統萬城空虛再次出兵西征。這次仍是率輕騎三萬,全速前進,迅速到達統萬城下。

拓跋燾這次先派三千士兵進攻統萬城,其餘士兵埋伏在深谷兩旁。赫連昌見魏軍人少,便出城迎戰。魏軍且退且戰,一直退到深谷,伏兵四起,大敗夏軍。赫連昌想逃回統萬城,但歸路被切斷,只得逃往上邽。魏司徒長孫翰率八千輕騎一路追擊,但赫連昌實在是逃跑得太快了,還是沒能追上。

拓跋燾乘勝攻城。統萬城的城池雖然堅固,但由於主力在城外全部潰散,主將和皇帝都跑光了,城內既沒有高級將領指揮,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剩下的夏兵也全部逃散,所以魏兵很快攻入城中。胡夏的文武官吏以及后妃公主,全部被俘,只有赫連昌的母親,被一些親信侍衛護著拚命殺出,得以逃脫。

拓跋燾攻下夏都之後,把所有財物分給將士,留常山王拓跋素鎮守統萬城,自己率軍回到平城。這時柔然則聚集起兵力來準備南征北魏,見魏軍主力回師,只好作罷。拓跋燾又命令奚斤帶兵北還。奚斤則上書稱,這正是消滅胡夏國的時機,決不可放過。拓跋燾便命令宗正娥清,太僕邱堆,各率一萬軍隊去支援奚斤。又調給奚斤精兵一萬,良馬三千匹。

在陝南與奚斤對峙的赫連定聽說統萬城失守,又見魏軍不斷有援兵到來,只好放棄與奚斤的對峙,退守上邽。奚斤打算先進軍安定,與娥清、邱堆合兵後,再攻取上邽。但營中突然流行起馬瘟來,許多馬都病死了,由於缺馬,行軍速度和後勤補給都受到嚴重影響。奚斤只好停兵不進,並且派出小股部隊四處尋糧。赫連昌趁機掩殺這些小股部隊。魏軍不但人馬受到損失,糧草也難以為繼,大家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天靠喝稀飯度日。

監軍侍御史安頡勸說奚斤與夏軍決戰,奚斤因為軍中少糧而不敢出擊,安頡道:「像你這樣拖下去,只能是糧食越來越少,最後斷頓。大軍無糧,早晚會被夏軍攻破。不如出兵,決一死戰。奚斤仍是不聽,只是等待援軍。安頡乾脆和將軍尉眷私下挑選了一些精兵,把幾天的口糧一齊領來,飽飽地吃了兩頓。第二天安頡、尉眷帶兵與赫連昌決戰,正巧遇到了沙塵暴,魏軍處於上風向,夏軍只好紛紛撤退,夏軍由於撤退得比較及時,兵力方面的損失並不大,但最慘的是赫連昌在混亂的撤退中被安頡給活捉了。胡夏的皇帝被活捉,這給胡夏以相當大的震動。

赫連昌長得很英俊,說話也謙和,而且善於騎射,因此被押到平城後,拓跋燾對赫連昌很喜歡,對他非常優待,封他為會稽公,又把妹妹始平公主嫁給他為妻。平時打獵什麼的都帶著他。

安頡則因功被封為建威將軍,兼西平公,尉眷被封為寧北將軍,兼漁陽公。奚斤沒想到自己的裨將立下大功,將自己比了下去,深以為己恥。這時赫連昌的弟弟赫連定從上邽又轉移到平涼並稱帝。奚斤便把所有的軍糧拿出來,率兵急速行軍,去進攻平涼。沒想到赫連定早在路上設下伏兵,大敗魏軍,並擒獲奚斤、娥清、劉拔三將。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