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壯麗的前秦 三、強大的前秦

桓溫早就有篡晉奪位當皇帝的野心了,他曾經嘆道:「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按照桓溫的計畫,他先通過北伐樹立威望,邀買人心,然後再逼晉帝退位,但攻前秦的長安,因缺糧而退;伐燕國的鄴城,又在枋頭大敗。這回桓溫恢複實力,收復壽春之後,又問郗超:「憑我現在的實力,還能夠再次北伐,一雪枋頭之恥么?」

郗超回答:「您的實力還達不到。」桓溫遂悶悶不樂。郗超知道桓溫的心思,於是對桓溫道:「雖然您現在擔天下重任,但由於北伐失敗,如果不能立下不世之功,則不足以鎮民望。」

桓溫道:「我也在為這事兒發愁呢,你說怎麼辦?」

郗超道:「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廢黜昌邑。明公要立大威信,使四海信服,也應當學習他們。」

「我早有此心,可是皇帝沒什麼過錯,我找什麼理由廢掉他呢?」

「沒什麼過錯,就給他找出點兒過錯來。宮門深幽,最能讓人相信的是床笫方面的事。您可以說皇帝陽痿,他的兒子全部是他的寵臣相龍、計好、朱靈寶等參侍內寢的大臣所生。僅憑此一件事,必可廢掉他!」

桓溫大喜,先派人去造謠,等朝野之間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桓溫帶兵入京,對褚太后說,因為皇帝有痿疾,要廢掉皇帝。

太后大驚:「不會吧,那為什麼有田氏和孟氏為皇帝生有三男?」

桓溫假裝吃驚道:「您沒聽說么?現在朝野都知道,這三個孩子是皇上的寵臣相龍、計好、朱靈寶等所生。此三臣經常和皇上在一起,甚至夜不出宮,這事很有可能。」

太后被桓溫也給弄懵了,遂道:「那就憑你處置吧。」

桓溫從太后那裡誆到了太后懿旨,遂廢司馬奕為東海王,另立相王司馬昱為帝。朝中百官並非沒有反對的,但桓溫帶兵入朝,殺氣騰騰,哪個敢說半個不字。桓溫廢掉司馬奕後,把田氏、孟氏及其所生的三子殺掉,相龍、計好、朱靈寶也被滿門抄斬。司馬奕被強迫離開都城,遷到吳縣西柴里居住。司馬奕害怕桓溫暗害自己,竟然不敢讓自己的妻妾懷孕,每日只是飲酒睡覺,忍辱求生。

桓溫廢立晉君之後,回到姑孰,把郗超留在京中把持內政。司馬昱被推上皇位後的第二年即病亡,年五十二歲。司馬昱臨終遺詔稱:「大司馬桓溫依周公居攝政事。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意思是由桓溫來控制朝政,如果桓溫願意,也可以取而代之當皇帝。

司馬昱之所以下這樣的詔書,是怕桓溫將來篡位加害自己的子孫,乾脆從法律的形勢上確定桓溫當皇帝的合法性,這樣桓溫也就用不著加害他們了。但侍中王坦之堅決反對,甚至把司馬昱的遺詔撕得粉碎。

司馬昱嘆口氣道:「天下,本是我祖無意中得來的,你又何必阻止呢?」

王坦之反駁道:「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皇上您又憑什麼讓給他人呢?」

在王坦之的堅決要求下,司馬昱又改遺詔為:「家國事一稟大司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就是說只給予桓溫相當於三國諸葛亮一樣的權力。桓溫並沒有擅斷朝政的權力。

司馬昱死後,朝臣不敢立新皇,要去向桓溫請示。謝安、王彪之、王坦之堅決按照司馬昱的遺詔,擁太子司馬曜即皇帝位。

郗超憑自己在朝中的力量沒辦法阻止三人立新君,於是跑到桓溫那裡告狀說:「本來司馬昱並無此遺詔,您可以趁此機會控制朝政,甚至得到皇位。但這樣的好事全讓謝安、王彪之和王坦之給攪黃了。」

桓溫也非常失望,聽了郗超的話,立刻以覲見新帝的名義,帶大軍去京城。大軍到了京城南十二里地的新亭,然後請謝安和王坦之出城來見,並埋下伏兵,打算一言不合,便把二人殺掉,然後帶兵入京,強行奪權。

謝安、王坦之是司馬昱遺詔中三位顧命大臣中的兩個,如果除掉此二人,或者把此二人爭取過來,桓溫便可在朝中為所欲為。太后及百官包括王坦之都很害怕,只有謝安道:「晉朝的存亡,在此一行。」

謝安和王坦之到了新亭,只見桓溫大軍兵營整肅,殺氣騰騰,隨行人都嚇得臉色蒼白,就連王坦之也很緊張,連手版都拿反了。只有謝安談笑風生,神情輕逸。與桓溫相見之後,謝安笑道:「我聽說如果諸侯有道,則四鄰都是可以幫你防守的朋友,你又何必在牆後面藏這麼多士兵呢?」

桓溫十分尷尬,立刻撤去所有伏兵。謝安先把桓溫大大地吹捧了一頓,稱:「別說是武侯諸葛亮、丞相王導,就是歷史上的伊尹、周公在世,也比不上您啊。」幾句話拍得桓溫很是舒服,然後兩個人就司馬昱的謚號、廟號,祭拜陵寢的日期等事進行了商量。

桓溫遂和氣地進入建康,處理司馬昱的喪事,扶立新君。桓溫忽生大病,一連十數日卧床難起,病好後,卻不離開京城,而且向謝安和王坦之提出一個要求:要九錫之禮。

九錫是九種禮器,是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勛者的九種器用之物,是最高禮遇的表示。在桓溫以前的封建王朝中,只有王莽、曹操、司馬昭和孫權接受過九錫禮,其中王莽、曹操和司馬昭篡位,孫權也稱了皇帝。於是,加九錫成為權臣建立威信,當皇帝的鋪路石。

謝安當即道:「憑您的功勞別說是受封九錫了,就是禪受皇位也未嘗不可!您只管回去,這事包在我的身上。」

桓溫很高興,帶著軍隊離開建康回去了,王坦之則很生氣,責問謝安道:「九錫是異常之禮,一旦相加,則晉室危矣。你怎麼會輕易許諾?」

謝安笑道:「我如果不許給他,他怎肯便離京城?我跟你說實話吧,我略懂醫道,看桓溫病情沉重,這幾天的精神頭是迴光返照。也就是說他活不了幾天啦。不知道他能不能等到加九錫之禮的時候呢。」

王坦之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謝安智謀遠在他之上。

桓溫回到姑孰,果然又病倒在床,病情一天比一天重。桓溫怕自己等不到九錫的日子了,便時時派人去京城催問。謝安和王坦之今天推明天,明天拖後天,一直拖了兩個多月,實在是推不過去了,便讓吏部郎袁宏草擬詔命。袁宏是當時東晉寫文章最好的人,妙筆生花,文採過人。當天接到任務,當天就完成了,馬上交給謝安,得意揚揚地等謝安誇獎。

哪知道謝安隨便掃了一眼,便讓他修改,也不說改什麼,只說不好。袁宏這次不敢大意,想了三天才敢動筆,將文章寫得更是花團錦簇一般,但謝安仍是不滿。如此多次,一連改了二十多天不能定稿,袁宏基本上要崩潰了。他於是向王彪之請教。王彪之笑道:「你寫的文章很好,哪一篇拿出來都可以用。不過你好笨啊,現在大家都知道桓溫就快病死了,謝公這是在等桓溫的死訊。你著急什麼?」

袁宏這才明白,回去以後便開始隨便寫兩筆,讓謝安看了,回去再改再交,如此反覆,不覺又是一個月。到了寧康元年(373)七月,桓溫病情突然惡化,他知道自己不行了,遂讓弟弟桓沖接替他的位置,並且告誡桓沖和自己的幾個兒子道:「以你們的才能,絕不是謝安的對手,所以今後再不可對晉有異心。」當月桓溫病亡,享年六十二歲。

桓溫死後,謝安大喜,立刻讓袁宏隨便拿出一篇詔命書稿來,提請皇上同意後,給了桓溫加九錫的賜禮。桓溫死後方得到這一稱號。

桓沖則被封為中軍大將軍,都督揚、豫、江三州諸軍事,揚、豫二州刺史,鎮守姑孰,這個權力仍然很大,但比桓溫在世時要小多了;又以王坦之為中書令,王彪之為尚書令,謝安為尚書僕射、領吏部尚書。三人共輔朝政。

郗超不甘心就這樣失去一次謀大事的機會,便勸桓沖帶兵進京,殺謝安和王坦之,執掌東晉朝權。桓沖不但斷然拒絕,還辭去了揚州刺史的職位,向朝廷表示忠心。朝廷遂以桓沖為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及徐州刺史,鎮守京口;以謝安兼揚州刺史。東晉的局勢從此安定下來。

苻堅聽說桓溫病亡,便要出兵江南。王猛道:「桓溫雖死,還有謝安!現在要伐江南,還有困難。不過,現在東晉的軍事力量大多集中在東邊。謝安忙於朝政也無力西顧。咱們可以先取梁、益二州!」梁州和益州不僅包括漢中巴蜀之地,而且擁有北至陝西南部,南到雲南的整個地區,也就是當年三國蜀漢劉備所轄治的地區。先攻取這個地方,再統一天下,正是西晉司馬炎一統全國的戰略部署。苻堅於是命益州刺史王統、羽林左監朱肜、隴東太守姚萇率兵三萬出漢川;前禁將軍毛當、鷹揚將軍徐成率兵三萬出劍門,以楊安為元帥,作總指揮。

梁州刺史楊亮把守漢中,楊亮的兒子楊廣把守陽平關,這兩處關隘都比較險要。王統知道強攻不一定能成功,遂兵分兩路,分取兩關,但到了關下,並不攻關,而是日夜擂鼓喊殺。然後派人化裝成商客到兩關分別放風說另一關隘馬上就要被攻下了。楊亮於是親自率兵去救陽平關,楊廣則率兵去救漢中。兩軍相遇之後,這才知道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