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尾聲

崇禎執政共十七年,至大清開國,恰是一半。皇太極先收察哈爾,再征朝鮮,使李朝俯首稱臣。滿八旗、蒙八旗之後,再建漢八旗,實力日蒸,從此一心西顧。而農民軍自滎陽大會 後,加強了聯絡、協調,隊伍日益壯大。

此後八年,崇禎再無新意,再無建樹,唯有拆東牆補西牆,一日難過一日。調度乖戾,用人不明,自毀長城,難收人心,奸相當朝,良臣殆盡。雖是勉力支撐,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將太子朱慈烺和永王朱慈炤、定王朱慈炯送出,周皇后、袁貴妃上吊自殺,其他妃嬪被崇禎親手一一砍殺,十五歲的長平公主被崇禎砍斷左臂,昏死倒地,崇禎再難下手,留了公主一命。三天後,李自成在煤山找到上吊自殺的崇禎和總管太監王承恩屍體。崇禎衣內搜得一紙,上寫「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李自成將崇禎、周后、袁妃一同葬入早逝的田妃墓。時內臣不降殉難者還有司禮掌印太監高時明,司禮秉筆太監李鳳翔,提督太監褚憲章、張國元、方正化。

最先出降的是太監。曹化淳打開彰儀門,向農民軍投降,司禮掌印太監王德化率內員三百人至城門外迎李自成。

李自成入城之後,搜得各庫存銀竟達三千多萬兩,金千萬兩。其中戶部存銀僅五十萬兩,其他大多為內帑所貯。李自成逼迫大明遺臣捐錢,嚴拷之下,竟得七千萬兩,其中太監所出與勛戚同,比文武百官多出一倍。

劉宗敏擄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愛妾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李自成連戰皆北,入京四十二天後撤出北京。

《明史·流賊傳》中評價庄烈帝:

庄烈之繼統也,臣僚之黨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國家之法令已壞,邊疆之搶攘已甚。庄烈雖銳意更始,治核名實,而人才之賢否,議論之是非,政事之得失,軍機之成敗,未能灼見於中,不搖於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當夫群盜滿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撫兩端,茫無成算。內外大臣救過不給,人懷規利自全之心。言語戇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為閫帥者,事權中制,功過莫償。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賞罰太明而至於不能罰,制馭過嚴而至於不能制。加以天災流行,饑饉洊臻,政繁賦重,外訌內叛。譬一人之身,元氣羸然,疽毒並發,厥症固已甚危,而醫則良否錯進,劑則寒熱互投,病入膏肓,而無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於流賊,而其致亡之本,不在於流賊也。嗚呼!庄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又乏救亡之術,徒見其焦勞瞀亂,孑立於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聞良、平之謀,行間未睹李、郭之將,卒致宗社顛覆,徒以身殉,悲夫!

歷朝歷代均不乏良、平、李、郭之輩,唯在上能慧眼識之,任用專篤。遠之棄之已是庸主,而崇禎是貶之逐之殺之。庄烈之敗,首在用人。人人都知諂媚之徒必佞,直言之士必忠,但人人都喜近佞遠直,人性之先天缺陷。成就任何事業,用人都是首務。用對人是關鍵,但也最難。其次在用錢。

明朝末年,一千萬黃金約合八千萬白銀。崇禎朝年稅收不過三百多萬兩白銀。如果把這一億一千萬兩白銀用於招撫、減賦,則起義烈焰可緩甚至可平亦未可知;用於邊事,使將士用命,武器更新,大明王朝當可再苟延殘喘若干年,何至白白送與李自成?有一種說法,認為崇禎根本不知道帑銀有多少。真是如此,也說明崇禎用人失誤。

朱慈烺——太子和永、定二王走散,十五歲的太子匿於民間,在李自成嚴旨搜捕下被迫出降。永、定二王投外祖父周奎府,被周奎獻出。

李自成並未加害三人,後均不知所終。

袁崇煥——死時47歲。乾隆四十七年皇帝親為其平反。

公元1952年,國家主席毛澤東親筆批示保存袁崇煥墓。佘義士的後人始終遵循先祖遺囑,為袁崇煥守墓,直至公元2004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政府市政規劃,拆遷守墓平房,共計374年,但佘家後人依舊在祠堂內守墓。墓在「文革」中被毀,2002年重建,2006年被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在廣渠門內,廟在龍潭公園內。

鄭森——即後來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南明隆武元年(1645),鄭成功得封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賜國姓、改名成功。清軍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鄭成功哭諫不聽,遂與其父決裂,與叔父鄭鴻逵(鄭芝豹)、鄭芝莞起兵抗清。

清軍攻打閩南南安,其母田川氏已從日本遷居南安,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先後攻取金門、廈門,取得海上控制權,留叔父鄭芝莞守廈門,被清軍偷襲得手,鄭成功將怯戰以逃的叔父鄭芝莞斬首。

順治十年二月,清廷遣鄭成功親弟鄭渡、鄭蔭往議和,鄭成功拒絕聯師北伐,一度以大軍包圍金陵,震動東南,後功敗垂成。率軍渡台灣海峽,擊敗荷蘭人,佔領台灣。康熙元年五月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

黃宗羲——黃尊素子。為父申冤歸鄉後,發憤讀書,終成一代大家。著作宏富,在經學、史學、思想、地理、天文、歷算、經濟、教育諸多方面都有精研著述,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首倡「民本」、「民主」思想,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清軍入關後,召集里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參加反清戰鬥,達數年之久。失敗後返鄉閉門著述,清廷屢次詔征皆不就。享年86歲。

倪元璐——蒙讒言罷歸。崇禎十五年聞清兵入關,北京震動,求救兵於天下,毅然盡鬻家產以徵兵,募死士數百人馳赴京師,崇禎拜為兵部右侍郎,再拜戶部尚書,又拜禮部尚書。

李自成入京,城陷之日,整衣冠拜闕曰:「以死謝國,乃分內之事。死後勿葬,必暴我屍於外,聊表內心之哀痛。」遂自縊殉國,卒年52歲。亦是一代書畫大家。

張溥——溫體仁為首輔,向崇禎進讒言,並指使人炮製出《復社首惡紊亂漕規逐官殺弁朋黨蔑旨疏》,又制《復社十大罪檄》。復社中有黃道周等大臣,作《留都防亂公揭》揭露閹黨。溫體仁被罷官,張溥等復社成員出金二十萬賂要津,全力推動座師周延儒復出。

周延儒復出不久張溥即病卒,時年40歲。張溥時為文學領袖,一生著作宏豐,編述3000餘卷,著有《七錄齋集》文12卷,詩3卷;輯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春秋三書》32卷、《歷代史論二編》10卷、《詩經註疏大全合纂》34卷;為《宋史紀事本末》及《元史紀事本末》補撰論證;另著有《萬寶全書》,記述博弈娛樂(如象棋棋譜、中式骨牌)概況。32歲主盟召開著名的虎丘大會,「山左、江左、晉、楚、閩、浙以舟車至者數千人」,朝野震驚。

吳偉業——崇禎十年遷東宮講讀官,十二年再遷南京國子監司業,十三年升中允諭德。十六年升左庶子。崇禎自縊煤山,吳偉業號痛欲自縊,為家人所覺阻之。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召拜吳偉業為少詹事,居官僅兩月,因與馬士英、阮大鋮等權臣不合謝官歸里。

順治十年「詔舉遺佚,薦郯交上」,有司再三敦逼,吳偉業控辭再四,二親流涕相求,不得已乃應詔入都,授秘書院侍講,尋升國子監祭酒。順治十四年借口身體有病辭官歸里。

康熙十年病死,時年64歲。吳偉業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後人稱之為「梅村體」,一生寫詩千餘首。戲劇作品有《秣陵春》、《通天台》、《臨春閣》等。專著有《春秋氏族志》、《春秋地理志》、《復社紀事》、《綏寇紀略》等。

秦良玉——秦良玉獨子馬祥麟被徵調到湖廣御農民軍,戰死襄陽。死前給母親寫信:「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大人勿以兒安危為念!」見兒絕筆,秦良玉淚下如雨,心如刀割,提筆在信紙上寫道:「好!好!真吾兒!」崇禎自殺,秦良玉服孝痛哭。

清軍南侵,秦良玉已73歲,毅然接受南明隆武政權賜封太子太保、忠貞侯封號以及總鎮關防官印,繼續高舉扶明抗清旗幟。

南明永曆二年,永曆帝加久卧病床的秦良玉太子太傅,良玉瞿然而起,拜伏受詔,感泣道:「老婦朽骨餘生,實先皇帝恩賜,定當負弩前驅,以報皇恩!」但幾日之後,秦良玉病重抱恨而終,葬於石柱縣東龍河北岸的回龍山(今石柱縣大河鄉鴨樁村),享年75歲。

楊嗣昌——楊鶴子。崇禎十年,受命為兵部尚書,主持鎮壓農民軍。張獻忠、羅汝才等兵敗降明,李自成被擊潰,殘部18人躲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次年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仍掌兵部。十二年五月張獻忠谷城再起,各地農民起義烈火復燃,崇禎帝命楊嗣昌督師,擊張獻忠於太平縣瑪瑙山(今四川萬源縣),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